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以矛攻盾突破受审人的矛盾心理防线在渎职侵权案件审讯中,受审人拒不认罪或认罪后又变供、翻供,必定会使前后供述和辩解之间、供述与其他证据之间发生矛盾,露出破绽。这些矛盾和破绽是我们迫使受审人坦白认罪的有力武器,为我们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审讯贪贿犯罪嫌疑入是审讯入员与犯罪嫌疑入之间的心理战,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场十分复杂尖锐的心理交锋。突破涉嫌贪贿犯罪嫌疑人是反贪案件的基础环节,审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心理斗智是突破反贪案件的重要手段。掌握并利用好嫌疑人心理特征对打破其防御体系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现就嫌疑人各阶段心理特征略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马静华 《法学研究》2013,(3):158-171
在我国,通过权利保障维护供述自愿性的理论构想并未透过现行刑事诉讼法全面体现。在供述自愿性的权利保障模式之外,还存在通过外部权力制衡审讯权力,从而间接维护供述自由的权力保障模式。以侦讯的“基本有效性”为外部限度,供述自愿性的权力保障模式应具备如下特征:审讯时间方面,审讯只能在白天进行,且不能持续太长时间,两次审讯之间应有保障受审人饮食和睡眠的必要时间;审讯空间和审讯主体方面,以“平行式”空间布局为基础,配之以独立、尽责的场所管理者;审讯工具方面,应配置自动化的或由审讯场所管理者独立操作的审讯记录、监控设施。新刑诉法和警务机制改革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权力保障模式的基本内容,但单一的权力保障模式不足以解决强迫性审讯的所有问题,保障供述自愿性的理想模式应当是权利保障机制与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在审讯活动中,审讯的主体通过审讯的敏感话题刺激审讯的客体,必然会引起审讯客体激烈的心理活动,而这种心理活动通过供述或辩解及非语言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作为审讯人员注意观察审讯客体在审讯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非语言行为,提高感觉能力,及时分析其心理活动,对于辨明口供真假、甄别无辜,有效地驾驭审讯局面,推进审讯进程,降低侦查成本,完成审讯目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审讯要素论     
审讯要素是审讯行为的基本构成要件,是审讯活动得以存在和进行的最基本的因素,在审讯理论研究中处于基础地位。审讯要素不等于审讯活动要素。审讯活动作为审讯人员与被审人员面对面地强制交流以揭示事实真相的一种认识活动,由审讯主体、审讯客体和审讯过程这三个基本要素有机构成。审讯活动要素与审讯要素分处不同层次。前者主要解决审讯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中几个相互作用的基本组成部分,后者则是审讯主体、审讯客体在审讯过程中是如何相互交流、沟通和影响的,它是审讯活动构成要素的基础。只有深入研究审讯最基本的因素——审讯要素,才能对审讯活动给予科学阐述。在审讯活动中,审讯人员的审讯行为无疑是一个整体,然而我们可以将其细分为三个层次,即审讯目的、审讯谋略和审讯要素。审讯目的是最高层次,它是具体案件审讯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由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已于199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由于取消了“收容审查”这一使用甚广的侦查措施,从而使审讯工作在时间上显得更为紧迫,提高审讯质量,势在必行。审讯过程是侦查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面对面尖税斗争的过程,犯罪嫌疑人受审期间的种种表现,均受其心理支配,所以重视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建立审讯主体形象人的形象也属于人体语言范畴,审讯主体形象是指对审讯人员的外貌、服饰、气质、知识、水平等综合因素的评价,这种评价产生于犯罪嫌疑人在审讯过程中对审讯人员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将在整个审讯过程中对犯罪嫌疑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一名合格的审讯人员在整个审讯过程中要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自己的形象。一是外貌整洁,服饰大方合体,言谈举止大度得体,让对方感觉到你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职业警察,一个有能力、合格的审讯员。二是在整个审讯过程中要充满自信心,要有必胜的信念,让对方明白你完全能够驾驭的心理活动,控制整个审讯过程,你代表着法律,执行着法律,能够影响案件的处理,决定着他的前途、命运,能改变他的一切。三是在整个审讯过程中要让对方知道,你虽然是一名职业警察,但你对待他是公正的,无任何偏见。虽然他是犯罪嫌疑人,但你在人格上尊重他,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堂堂正正、普普通通的人。  相似文献   

8.
略论预审语言的两种对应修辞形式宋健预审是预审员同案犯进行的一场面对面的交锋。一位合格的预审员,若想出色地完成审讯工作,除了应具备扎实的法律业务知识、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严密的逻辑思维及娴熟的讯问技巧外,正确运用好语言这一表达工具也是搞好预审业务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压力与供认     
压力与供认袁守谦供认,是案件审讯中的核心问题。如何能使受讯人供认,受讯人在什么情况下供认,压力与供认有什么关系,都是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根据审讯实践,并吸取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这一现象的内在联系进行粗浅探讨,与大家互相交流。一、压力压力,是指...  相似文献   

10.
罗超 《刑警与科技》2007,(8B):82-86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智商犯罪案件的不断增多,案件证据逐渐复杂化,这给司法审讯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麻烦。审讯作为案件侦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侦查手段和科学技术把现场审讯人员和上级指挥人员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内外互动、上下协作,实现审讯现场由分散到集中、审讯方式从单一到多样化,从而实现案件的快速侦破,是现在众多司法职能部门所关心的话题。正因为如此,司法审讯向“数字科技要管理”就成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11.
案件突破后更换审讯人员不妥朱生其,张清鸿司法实践中,有时案件突破后,原突破案件的审讯人员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对犯罪嫌疑人继续讯问,而改由其他审讯人员继续审讯。实践证明,此举容易给案件的侦查工作带来负效应。一、可能导致翻供。参加突破案件的审讯人员在犯罪嫌...  相似文献   

12.
浅谈合同解释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通过意思联络所达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合同的形式有多种多样 ,有口头的形式 ,书面的形式 ,部分口头或部分书面的形式 ,以及行为默示等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合同 ,因为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主要工具是语言 ,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语言 ,即使是行为默示的合同 ,虽然其订约与承诺无声、默示 ,但是 ,一旦发生争论 ,必须借助语言来沟通、化解冲突和分歧。所以 ,任何合同都离不开语言。由于人类语言的复杂性和局限性 ,人类语言对纷繁复杂世界客体的表达不但是有限的 ,有时也会出现一词多意的现象 ,例如语句模糊和语句歧义 ,这就往…  相似文献   

13.
谈审讯氛围的营造朱乃标审讯氛围是指审讯的环境和气氛。审讯是一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艺术,审讯者可以通过设定审讯的时间、地点、环境,利用与受讯案犯不平等的法律地位关系,使用适当的传唤方式和出示证据手段,刻意营造出一种能够影响案犯心理、情绪的氛围,以期取...  相似文献   

14.
审讯是预审人员为了证实犯罪和查明犯罪人,对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被告地位的人依法进行讯问的一种侦查活动。被告人深知审讯的结局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必然在审讯中进行顽强的对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讯是一场尖锐的、复杂的、面对面的心理战。在审讯过程中,被告人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甚至是瞬息万变的。这种情况除了受审讯时的情境因素影响外,还同被告人的案情、性别、年龄、经历、气质、性格等因素有关,与预审人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熟练的讯问技巧对被告人施加的积极的心理影响也有直接关系。要制服罪犯,迫使其认罪服法,就必须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制订出合乎实际情况的审讯方法。这就要求预审人员在实施预定的审讯方法以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5.
审讯是案件侦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审讯过程中,是正义与邪恶的心理较量,也是嫌疑人陈述犯罪行为的过程和审讯人员获取犯罪事实真实记录的过程。但在早期实际工作中存在纸质文档保存单一、书写笔迹易勘误、复制性差、不易保存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及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易出现嫌疑人口供不稳定、乃至在法庭上翻供等问题,甚至诬告审讯人员逼供、诱供等,当然也不排除审讯人员刑讯逼供、内部恶意窜供等其他个别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给法庭审理判决带来许多不便因素。  相似文献   

16.
核心提示:根据作用于犯罪嫌疑人心理方式的不同,审讯策略分为施压型策略和引导型策略.施压型策略,可以通俗地称之为"夸大"策略,是指审讯人员通过对模糊语言、肢体行为、虚拟情景的合理运用,放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错觉,给嫌疑人施加压力,促使其作出供述."夸大"策略可以通过夸大犯罪性质、证据、后果、办案手段等方式进行."夸大"策略包含一定的欺骗性因素,使用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和合理的限度,避免出现违法结果.  相似文献   

17.
审讯方法及其心理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讯是诉讼过程中经常要面临的环节,传统的审讯方式因单纯注重对犯罪嫌疑人施加生理和心理压力,具有技术上的弊病。审讯过程是心理互动、信息交流的过程,心理学中如认知、决策、说服等理论与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该过程。在倡导“软审讯”的大背景下,探讨有心理学理论支持的认知重构法、情感接纳法、结果分析法等具体方法可以在实现公正的前提下,提高执法与司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文业 《法制与经济》2010,(16):138-138,F0003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交流感情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手段。课堂教学语言是老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工具,是教与学的一个桥梁与纽带,没有语言这个桥梁,课堂教学就难以进行。由于教师的主要劳动手段是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好这个工具,运用好这个工具,对于老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钱昌夫 《人民检察》2012,(13):76-78
古人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反贪审讯工作也是如此。侦查人员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审讯谋略,才能突破口供、扩大线索、查清案情,达到反贪审讯的目的。如何在反贪侦查审讯中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审讯模式的变化,并进行符合审讯规律的施压值得深入的加以研究。一、审讯中的变化审讯过程中,如果审讯的模式、方法等一成不变,会让犯罪嫌疑人适应,影响审讯的效果,因此一定要及时调整审讯方式。在审讯时间、场所、审讯人员组成等方面及时变化,充分调动犯罪嫌疑人的思维,取得理想的审讯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杨录涛 《法制与社会》2011,(21):176-176
反劫持谈判实质上是我方谈判人员与劫持分子运用语言传达观点、交流意见,本着“生命至上、以人为本,和平解决劫持人质危机”等明确的谈判理念,并以此当作一种最高的行动准则,来指导一个具体而系列化的谈判过程。反劫持谈判是语言的交锋,在谈判中要准确、正确地运用语言,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关注谈判中的行为语言和行为交流,要紧紧抓住谈判过程,注意语言策略和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