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两个人受重伤,同时入住一家医院治疗。可让患者家属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其中一名伤者的妻子,在医院悉心照顾丈夫20多天后,才吃惊地发现,伤者竟然不是自己的丈夫,其丈夫在入院三天后就已去世并被火化,骨灰也被人领走。究竟是谁导致了患者的错位?一场患者与医院之间的官司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2.
求证贾立群     
贾立群现在很有名,是“我喜爱的十大健康卫士”中,排在第一的那个人。他的知名度,由超声波诊断超级精准而起。在北京儿童医院,他不光被患者家属追逐膜拜,也是很多临床和急诊医生的“主心骨”;他上班下班的界限十分模糊。由于一直“蜗居”在医院附近,是真正能随叫随到的医生。他身上的白大褂的口袋是缝死的,让送红包的人没法下手……无一漏诊的贾氏B超1988年,北京儿童医院添置了第一台黑白B超机,贾立群奉命组建B超室,承担除心脏以外各部位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医院不论规模大小,几乎均会发生医患事件,患者家属动辄几十人在医院打横幅闹事,不但敲诈、辱骂、0殴打医务人员;甚至围攻医院,一幕幕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医生们人心惶惶、个个自危。这个社会似乎进入了“医患大战”的乱象。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时下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然而,你相信吗?在河南郑州,有位98岁的老医生始终未离开工作岗位,坚持“多活一天,就干一天”的信念,每天去门诊上班.老人行医70年没收过红包、没被病人“医闹”过。她说:以人心换人心,自己从来不担心自己的诊室会有危险。  相似文献   

4.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自1996年被南通市人民政府纠风办、市卫生局联合命名为“无红包医院”至今已有15个年头。在这15年里,南通三院以“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的理念,顶着“另类”、“出风头”、“红旗究竟能扛多久”的冷嘲热讽,从“无红包”这一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注、最受欢迎、又是最难解决的热点问题入手:自我加压。扎实工作,先后获得南通市、江苏省、  相似文献   

5.
我党党员踊跃参加中国医大一院百名教授拒收“红包”签名活动1993年10月29日,在闻名全国的医学院校──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正厅,由100多名来自不同科室的教授们联合签名的《致广大患者的一封公开信》,吸引了众多人们,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到医院看病,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了医生,应当由医生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比如应不应当住院,应不应当手术,这些都应以疗效为标准。患者及其家属通常不会有多少医学知识,这方面和医院、医生的信息完全不对称,是毫无疑问的弱势群体。因此,把怎样治疗的选择“简单化”地推到家属面前有时不仅是残忍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这不仅会产生许多“过度治疗”,甚至还会多出许多对患者有害无利的“错误治疗”。  相似文献   

7.
开心乐园     
一位遇车祸生命危在旦夕的人被抬进急救室,大夫将会怎样救治呢?No1王小丫:王小丫大夫冲进手术室,关切地问伤者:“你知道你伤在哪儿了吗?”病人吃力地摇摇头,王小丫接着说:“给你3个备选答案吧!A,肋骨断裂;B,胸腔大面积出血;C,颅内出血!”病人咬了咬牙,说:“A。”王小丫迷人一笑接着说:“你确定吗?你还可以打一个求助电话。”病人狂吐血道:“我要打给我父亲!”“那好,你们的交流时间只有30秒!”“爸,我不行了,快换医院!”N02李咏:李咏大夫冲进手术室,看了一下病情,说:“现在病人需要过(全体护士一起喊)幸运…  相似文献   

8.
《扬子晚报》讯,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等医院收治了一批因着装太少而引发寒冷性脂膜炎的时尚女孩。专家提醒,近期天气寒冷,为了美丽而让身体冻伤不值得。 入冬以来,不少女大学生为追求体态苗条,避免着装臃肿的“动人”效果,不惜穿起了单衣薄裤,甚至是裙子,使得寒冷空气“趁虚而入”,对大腿、臀部等皮下较为脆弱的脂肪细胞大加“摧残”,造成细胞变性乃至冻死。医生在接诊时发现,患者大腿或臀部出现杏核大小的紫红色硬结块,触摸较硬,还伴有轻度痛痒,严重者甚至出现溃破现象。患者常常被这种炎症弄得坐卧不宁,又羞于…  相似文献   

9.
梦生 《今日广西》2007,(14):53-55
2003年冬,上海一家大医院收到了一位叫刘宝敬的人写来的求助信,他自称是山东省苍山县一家工厂的工人,因家庭负担过重,决定将自己的一只肾、一只眼球和骨髓“卖掉”,信中还附了一张照片。医院立刻回信说明:根据我国法律,人体器官不允许买卖。这件事到这儿似乎就结束了,但在不久后.医院负责人无意中看到山东一个频道里报道照片上的全国劳模正是那个要“卖器官”的刘宝敬!  相似文献   

10.
樊雨良当医生时,是个患者信任的医生,他不仅拒收“红包”,还多次给病人送“红包”。一次,医院收治了一位外地的18岁特困病人。她母亲早逝,姐姐毕业待岗,全家只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上高二时她开始长期发烧,被迫休学。父亲带她跑遍了当地的医院,仍高烧不退。迫不得已,全家来到上海。为了治病,她家中早已负债累累,樊雨良得知了这个情况,发动医护人员捐款。当1000元的救命钱交到病家手中时,他们感激得不能自己。近年来,樊雨良为特困病人先后捐款7000余元,这在医药费居高,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风气中,无疑是一股温馨的清风。樊雨良作为医院…  相似文献   

11.
在法医检案工作中常常遇到手部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鉴定问题,伤者多数夸大损伤的严重性,伪装功能障碍的表现。鉴定人要识别伤者伪装的成分,作出符合损伤客观实际的鉴定。是一个比较赖手的问题。笔者曾遇到一例,伤者被人致伤后,刻意伪装手部功能障碍的表现,通过作肌电图和设计严密的“去伪”检查方法,最后认定其手部功能障碍属伪装。现报告如下:一、案情某男,30岁,于某年6月2日晚8时左右,被他人用自制的长刀砍伤右手,经当地医院和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检查描述:右大鱼际肌萎缩,右拇指不能对指。X线示右手骨未见异常。肌电…  相似文献   

12.
红包,即红封包,在我国南方又称为利市(或写作利是、利事),是将金钱放入红色封套内做成的一种馈赠礼物,民间以它来传递喜庆和慰问。中国人讲“礼”数,“红包”就是“礼”的一种具体表现。然而,在市场化浪潮的涤荡下,这种传统的“礼”数也渐渐沾上了“铜钱味”,尤其是对别有用心的人来说,“红包”已经异化了:里面包的不再是真情谊,而全是赤裸裸的个人的、肮脏的“小九九”。于是,“红包”实际上就沦为“黑包”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医疗机构存在一种现象。发生医疗纠纷,患者家属采用冲砸、封堵医院大门、围攻医务人员等极端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参与闹事的人员并非患者家属,这些人利用医疗纠纷,通过为患者家属拉腔帮势,扰乱医院秩序,让患方获得更多的赔偿,然后从中获利,媒体称之为“医闹”。  相似文献   

14.
生病去医院,这是生活常识,但现在人生病了却怕去医院,小病能忍就忍,大病去医院就犯难。病人为何怕去医院?我们以为这与一些医院忽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有直接关系。平常小病去一次医院动辄得花几十元钱,还得看医生的脸色;动个手术什么的,不送“红包”心里就不踏实。救死扶伤一直是我们提倡的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开展  相似文献   

15.
“疫情补贴红包”“假日补贴红包”“酒店开业红包”……转发特定数量的群或好友就能领取。随着移动支付快速发展,抢红包成为不少人的爱好。然而,有些红包并非“免费午餐”,当人们兴冲冲地点开后可能发现,不仅没抢到钱,还被引流至一些软色情甚至淫秽网络小说网站,遭受金钱损失、信息泄露.  相似文献   

16.
至真之境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伦准则时常被极度扭曲,“见死不救,一场大罪”的古训已早早地从某些人的生存舞台上散场,代之而来的是对正义的漠视和自我保全主义在某些地区大街小巷的流行。例如在某个大城市,一位舍己为人的外国女留学生吃力地扛着一位被歹徒刺得生命垂危的伤者,张罗着怎样更快地把伤者送往医院救治,那种心急火燎的神情,更使许多人误认为伤者是她的异国亲戚,其实她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而我们的同胞们———那些津津有味的围观者竟无一人上前帮忙,即使在那位累得气喘嘘嘘、满头大汗的留学生的一再请求下,他们一个个仍…  相似文献   

17.
李伟 《人民政坛》2006,(1):37-38
21条人命。21个初中生被汽车撞死!在看了这个新闻后。我本能地觉得这是一个玩笑.是媒体的玩笑。这可能吗?我当时就在想.或许是伤21人而不是亡21人。而事实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伤者多少,媒体没有报道,但当场死亡的却是21人!21条人命当场死亡.而在那些伤者中还有几人是救治无效的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最后死亡的学生家属得到了一万元的安葬费用!  相似文献   

18.
患者是否享有隐私权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的身体不经患者允许就可以让实习医生随意观摩吗 ?患者有没有隐私权呢 ?是培养医科大学生重要,还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更重要,这一直是医学界和法学界讨论的问题。   患者认为:“我来医院就是为了看病,花钱买服务,我的身体被治病以外的人看,这不是侵犯我的隐私吗 ?”医院方则表明:“我们是教学医院,除了给病人看病之外还得培养未来的医生,没有这种观摩实践,没有患者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优秀的医生和不断创新的医疗手段。”医患双方的这种争论不解决好,医科大学的大学生实习难了,医院当被告多了,病人更会担心自己的身体隐…  相似文献   

19.
《上海机关动态》2005,(8):28-28
从今年6月1日,上海海关全面推行“红包”公布制度,严禁海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接受海关工作对象以各种名义和方式赠送的“红包”,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海关关员被检举有刁难卡压、收受“红包”行为的,一经查实,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20.
“红包”论     
古贤有《过秦论》,今人有《打牌论》,雅俗不一,同为佳作。笔者的《“红包”论》,不揣浅陋,不求醒世,只为吐快而已。何谓“红包”,广而言之,与贺仪、礼金以及奖金之类语义相近。这里取其狭义,仅指某些权势者所收受的一时难于确定其合法与否的实物或金钱,故有人称其为“灰色收入’天也。收退自如接收两便今春,在北国边唾重镇哈尔滨流传这样一句话:“年前生意火爆,节后退货如潮。”这句话的前半句,反映出哈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提高的情状;而后半句却令人难以欣然了。据传媒报道:龙年春节期间,哈市街头涌起了一般还并L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