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利益仍遭侵害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小平 《新东方》2001,10(2):11-15
在我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民利益问题,农民利益在改革中得到了较好实现和保护。然而,毋庸讳言,我国农民利益仍在遭受各种侵害。从总体上看,其主要原因是:1、国家从总体上实行的仍然是工业优先的偏斜的经济发展战略;2、农民所从事的主导产业——农业是高风险、低收益的弱质产业;3、农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弱;4、部门利益膨胀,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过度组织化”;5、国家对保护农民利益的监督管理乏力。  相似文献   

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除少数属资源型贫困外,绝大多数属于素质型贫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没有新型农民的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难以建设且不可持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牛鼻子”,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激发、引导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玉冬  马菊林 《前沿》2009,(7):30-32
当前,农民政治参与仍存在冷漠、忽冷忽热以及政治参与积极性发挥失范等现象。原因是经济利益的约束、传统文化的限制、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和不良政治经验的影响。对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激发、引导和保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是前提,加大农民政治参与的利益驱动力是重要举措,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是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於振南 《政协天地》2011,(12):47-47
现在是冬闲时节,苏北滨海县港口经济区许多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和经纪人并不闲,他们在家开起了“农民讲坛”,正忙于向当地农民讲解惠农政策、畜牧养殖知识等。这种主讲人是农民、听众是农民的“讲坛”,不失为提高农民技能的一个好办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农民职业教育的欠缺是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认为发达国家农民职业教育中对农民合作组织重视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提出农民合作组织是对农民进行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新时期新型农民自我教育,创造性学习的有效载体;是培育农民合作意识、市场风险意识,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6.
张云雁  张林虹 《前进》2000,(5):8-11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的利益格局及其利益分配是否能够得到保证,不仅关系着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如何进一步通过完善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使农民利益保护制度化,是当前农村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关系到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一、保护农民利益就是保护农业,也就是保护全社会的公共利益首先,农民利益是农业发展的动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最根本的是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积极性构成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民教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人是关键因素。当前应着力推进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首要任务是拓宽农民教育的思路,创新农民教育的内容形式,探索农民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中国农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现有的农民教育主要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类教育组成。“十五”时期三类教育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原因和对策冯兰,李守经中国的农业、农村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因此,“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归根到底,要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①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农民是社会的主体、市场的主体,如果农民问题解...  相似文献   

9.
金东霞 《新东方》2012,(5):73-76
三农问题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农民权益的农村土地问题。土地就是农民的天、农民的命。为了保障农民权益,在农村征地过程中,必须要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出发,让农村面貌改变,让农民收入增加,切实做到农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着落。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广东农民进城决策因素与群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忠 《岭南学刊》2012,(1):82-86,107
农民入户城镇才真正完成了乡城迁徙。在农民进城的通道打通后,影响农民进城的决策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性因素、家庭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等。而广东的现实表明,子女有受教育需求的农民是入户城镇的重要群体,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民更可能进城,35岁以下农民是入户城镇的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落户城镇的农民来源地差异明显。要促进农民完成“乡城迁徙”,必须从农村和城市进行双向改革,关键在于建设良好迁移生态,强化动力、加大推力、增强拉力、提升能力、减少阻力。  相似文献   

11.
钟培林 《江西政报》2008,(11):42-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将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安居乡土、乐不思迁的幸福家园,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农村经济发展是基础,农民创业是关键,因此,增强农民创业能力、培育新型创业农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深入开展的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农民权利保护的关键: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佳慧 《长白学刊》2009,(1):99-104
农民权利保护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主体地位的虚置极大地影响了农民权利保护的效果。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农民权利保护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意义。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应当注意全面性研究视角与主动性研究立场的把握、农民权利意识的培养以及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效建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阮啸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之一。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他在北江、中路、西江等地直接领导农民运动,具体指导组织农会。他深刻认识农民运动的定位与重要性,科学分析广东农民运动发生的原因,充分肯定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廖仲恺对农民运动的支持。他及时揭露了反动势力摧残农民运动的暴行,制定了领导广东农民运动的策略,指出了农民协会与国民党的不同之处,旗帜鲜明地反驳了对农民运动的种种不实之词,为广东农民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邵雍 《新东方》2012,(3):51-57
阮啸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之一。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他在北江、中路、西江等地直接领导农民运动,具体指导组织农会。他深刻认识农民运动的定位与重要性,科学分析广东农民运动发生的原因,充分肯定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廖仲恺对农民运动的支持。他及时揭露了反动势力摧残农民运动的暴行,制定了领导广东农民运动的策略,指出了农民协会与国民党的不同之处,旗帜鲜明地反驳了对农民运动的种种不实之词,为广东农民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西部欠开发、欠发达地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实施农村半城镇化,是较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吴兴国 《中国发展》2009,9(2):57-62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权利问题。农民作为一个群体,既有与其他群体相同的权利,又有着自己群体固有的权利。农民权利具有基本性、身份性、不平等性、贫困性、个体性及法定性等特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权利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民权利仍凸显不足。该文提出,要构建立法、执法、司法及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四位一体的保障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权利。  相似文献   

17.
李志勇 《时代主人》2006,(12):12-13
农村人大代表植根于农村、来自农民,他们上联党委政府,下联农民群众,深受农民群众的信任,是农民群众的代言人。充分发挥农村人大代表的作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范忠程 《求索》2008,(10):227-229
邓中夏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和理论家。他在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同时,十分关注中国的农村和农民。1923—1926年间,他就农民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现状,农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工农联合,以及农民运动的政略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十分精要和别开生面的论述,指出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国民革命的基本动力;农民中蕴藏有极大的革命热情和创造能力;工农联合是胜利之本;政策和策略是农民运动的生命等。这些思想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指导了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19.
农民增收的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增收的政策性效应已得到极大的体现。但现在农民增收问题已由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核心的时期转入以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为核心的时期,在政策效应背后,农民增收基础薄弱、途径单一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务必将农民增收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产、止化水平、规模化水平、市场竞争力水平,努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刘婷 《前沿》2009,(7):98-100
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以和谐社会的视角解读,农民发展是农民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权利。我国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和谐社会的建构正推动其发展权利的实现。本文着重揭示和谐社会建构与农民发展的内在关系,通过分析当前影响农民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从而探索和谐社会建构中农民发展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