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需要法治作支撑。然而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立法方面,还是在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方面,都存在一些困境。在对珠海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法治化作实证分析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珠海生态文明城市法治保障的基本路径。做到树立现代生态文明法治理念,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创新生态环境执法体制,强化执法监督保障机制;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大力推行生态环境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生态法治建设主要以行政机关的管理和执法为主,司法机关在生态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导致已经制定的很多环境资源法律法规虽然很多,但实际收到的效果却不够好。2012年党的十八召开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得到了充分全面的发展。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出台自此十分密集,其中最重大的变化就是环境司法的作用日益增强,即环境司法专门化。环境司法专门化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异军突起和创新发展。可以说,目前蓬勃发展的环境公益诉讼是我国步入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中国环境司法的一大亮点。本文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视角,对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优化路径展开思考,以期对促进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极大的生态成本,生态问题亟待生态法治建设解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方向。生态问题的严酷现实,很大程度上在于法治体系的不健全。应运用法治思维,基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视角,分析生态法治建设中的缺失缺位,探索我国生态法治建设的法律方式和措施,使法治思想贯穿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立法、严正执法、公正司法和严格守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法治河南建设是对法治中国的丰富与发展,其目标是保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法治轨道上顺利运行,推进河南省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目前,河南省整体法治水平与治理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是距离更高水平法治河南建设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更高水平的法治河南建设,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基本遵循和理论指导,强化高水平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全过程建设。为此,在立法环节,针对性提高地方法规规章制度体系质量与效率;在执法环节,持续性推进高质量法治政府建设;在司法环节,多维度加速健全司法运行机制;在守法环节,全方位提升政府培育质量与公众守法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严密法治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其实质是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法治体系,体现了法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推进,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具体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践行严密法治观,加快完善生态法治体系,须实现科学立法严密化、严格执法针对化、公正司法权威化、法治监督实效化、党内法规完善化、全民守法自觉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生态文明、法治文明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建设的方向.文化建设作为两种文明的"软实力"将直接影响生态法治建设的进程,建设生态法治文化是生态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完善生态法治设施、生态法治平台等物质文化;规范生态法治主体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等行为文化;制定完善生态政策法律、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习惯规范等制度文化;遵循环境正义、代际公平等理念文化构建生态法治文化体系,促进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制度生成视角下推进环境侵权法律救济机制建设应该坚持保守的态度,选择渐进的思路。司法层面应选择环境公益诉讼作为适当的救济途径,结合能动司法理念、尝试性司法实践有序推进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层面应谨慎选择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模式,并从类型化角度选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和举证责任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法治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在全球范围的日趋严重,生态危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寻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各国政府的执政要务。重视法治对生态建设的保护作用,是国外建设生态社会的基本经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建设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生态化方面都选择了法治的途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态法律保障体系。我国生态建设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更需要法律的调整和保障。生态文明的建设应伴随着法治建设,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即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律监督活动都要渗透生态的内容,体现生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设法治国家与法治政府是新时期的重要目标。法治政府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权利,因为政府产生的基础、政府行为的界限与政府权力的目的从根本上讲都是公民权利。政府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包括立法机制、司法机制与执法机制。立法机制就是要合理配置权力并完善权利体系,司法机制强调要确立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和违宪审查制度,执法机制则涉及公民权利的消极保障与积极保障以及权利限制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法治思维是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依法治国的思想来源。习近平法治思维蕴含着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宪法至上、公平正义、权责一致、权力监督、正当程序等重大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维观为指导,促进立法完善,推动司法改进,指导司法人才培养,制约国际法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