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园》2017,(7)
正"我一定多带徒弟,多传技艺,让海城喇叭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唱响。"7月2日上午,现为鞍山市艺术创作研究所的海城喇叭戏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肖杰,信心满满地对笔者说。一海城喇叭戏是辽宁乃至东北地区最早形成的地方民间剧种之一,有300多年历史,发源于海城牛庄。明代中叶,因为海城牛庄是个港口,海运发达,商业繁盛,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商民大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7,(3)
正案头上放着王昌元先生整理编著的《海城地名故事》一书,我读罢又读,看罢又看,欲罢不能,爱不释手。《海城地名故事》是一部扛鼎力作,字字珠玑,篇篇生辉。一个没有传说,没有神话,没有故事的地方,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没有历史底蕴的地方。而海城恰恰相反,自古以来历史底蕴厚重,闻名遐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海城是我终生难忘的地方,是我第二故乡。《海城地名故事》一书中,王  相似文献   

3.
李燕燕 《民主》2012,(3):48-49
“石家庄丝弦”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戏曲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太行山麓.扎根在冀中平原,是石家庄地区土生土长的地方戏。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作为较古老的戏曲剧种.“石家庄丝弦”经历了几度辉煌。也曾几陷低谷.尤其是在戏曲市场低迷的当代,丝弦也与其它剧种一样,经历着时代的考验。2006年.“石家庄丝弦”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4.
地方戏的艺术本体和表演特色来自某种特定的文化生态,“生态保护”是地方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注意到,在有些地方生存的剧种尽管古老,但至今却仍然充满生机。比如福建泉州的梨园戏,时有新作令人欣喜;还比如早就步入“濒危”的昆曲,在江苏苏州也不乏活力。既往有一种看法,认为越是闭塞的地方越容易保存“文化传统”的纯粹性。这种看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苏州和泉州郜不闭塞,前者是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后花园,后者更是历史上著名的对外开放的门户——“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埠。  相似文献   

5.
晓群 《瞭望》1991,(40)
中国之大,地方剧种也尤其多。据说,全国共有360多个剧种。我想,不少剧种对观众来讲,恐怕是闻所未闻。近期将在北京参加全国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的浙江姚剧,大概就是众多观众鲜知的一种。 据介绍,姚剧原是流行在宁绍一带的地方戏曲,脱胎于民间歌舞和曲艺,又称“鹦哥戏”,属滩簧系统。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已有这种剧的职业班社在余姚、慈溪一带城乡流行,当时叫“灯班”或叫“灯戏”,因多在灯节前后活动而得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党的戏曲方针和政策从内容到形式对当代戏曲艺术做了科学、合理的规范和引导,但由于新形势下戏曲艺术再次遭遇到不亚于改革开放前的严酷境遇,党的戏曲方针和政策的内涵有必要根据时代语境因缘适变,从而有效地保护传统文化的精粹免于过度流失。本文论证指出,特定历史时期下确立的戏曲方针应进一步打破"花"与"草"、"陈"与"新"之间的界限,任其在行业内外更加自由地竞争和发展,将艺术价值的评判标准更多地交付于行业、受众和市场;"三并举"的实际内涵眼下已经超越了传统戏、现代戏和历史戏三分的具体语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各类剧种和剧目的公平对待,适当做到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应不只局限于"三并举",而是要有重点、有步骤地"多并举"甚至"全并举"。本文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了当代戏曲艺术的困境与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7,(7)
正中华民族是一个饮食文化发达的民族,每每提及海城,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偌大的"馅饼"二字。诚然,海城馅饼驰名中外,但这样讲总觉得海城除了馅饼再没有其他可以值得关注的东西似的。我们还忘了,中华民族也是一个能  相似文献   

8.
王德志 《民主》2014,(8):54-55
正柳琴戏,系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徐州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曾多次晋京,多次出国巡演,享誉海内外。柳琴戏,原名"拉魂腔",因最初乐器为柳琴而得名。柳琴,又称"月琴",是艺人自己制作出的一种风格独特的弹拨乐器,它的创意来自于庙堂中金刚所持的琵琶,艺人仿造其形,因财力、工艺所限,用木材挖制出柳琴的最初雏形。柳琴戏是徐州及周边地区灾民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自明末清初以来,苏北、鲁  相似文献   

9.
平南牛歌戏是广西境内古老的民间剧种之一,有着浓厚的历史意蕴与独特的民族气息,是一项有着强大群众基础的文化娱乐活动。牛歌戏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与文化融合的产物。从文化共生视角探析牛歌戏内在的生成、发展脉络,研究其与农业生产、民间信仰、文化融合的关联,对发扬广西地方特色戏剧形式、对传承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昆剧《十五贯》获得成功,周恩来总理赞叹:“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今天,当话剧滑入低谷,一出《魂系何方》,连演百场,振奋人心,大有当年《十五贯》的价值。 请看《魂系何方》所引起的“轰动效应”: 剧终,演员频频谢幕,观众却仍沉浸在戏里,迟迟不站起来。忽地:许多观众涌向舞台,有的拿出说明书,有的掏出笔记本,有的摸出戏票,请演员签名。 散场后的候车站,观众仍在兴奋议论:“这个戏不错,多年没看到了。”“戏正,演员演得也有感情。”“话剧嘛”,就是要这样,能够吸引人。”  相似文献   

11.
代群 《瞭望》2004,(24)
一首“夫妻双双把家还”,借助荧屏,唱遍大江南北,显示了黄梅戏在当今舞台上的魅力。只要有观众,戏曲就有生存的基础,而只有观众年轻化,戏曲才有发展的潜力。这两点,黄梅戏令其他传统剧种羡慕。本刊曾刊文探索东北二人转的生命力,引起读者关注。这一次我们尝试分析一下黄梅戏的生命力,看看她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相似文献   

12.
<正>不知不觉,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组杀青至今已经快一年了,而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接到剧组邀请,让我扮演邓小平的情景。2013年我回贵州老家探亲,接到一个摄影朋友的电话,他说现在有一部讲邓小平的戏,他觉得我能演邓小平。我当时对他的回答是:你别开玩笑了。因为我觉得我对邓小平是很敬佩的,但这种敬佩是有距离感的,让我不敢接近他,就更别说饰演他了。可是没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6,(1)
正辽宁海城南台张氏家族九世张庆满现今保存一对上马石,是清代晚期由皇族赠与五世张文汉的。张文汉生活的年代大约在1840-1910年间。中秀才后办过学,教过皇族学生,因而获此"殊荣"。在清道光年间以前中国石雕作品中未见牡丹花纹饰,张氏家族的上马石上有"凤戏牡丹",说明它刻成的时间较晚,至今约130余年。130余年来,这对上马石一直摆放在五世文汉公曾居住过的宅院大门两侧。张氏家族保存的这对上马石石雕工艺很精湛完美,可以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  相似文献   

14.
高贵的"御戏" 谈起大弦戏的历史,戴建平神采飞扬.戴建平是大弦戏剧团的前任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他是中国目前惟一能掌握"唐朝宫廷梨园音乐--唐宋大曲"的人,被专家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他说,大弦戏起源于唐朝宫廷梨园御戏,相传为唐玄宗所创,流传至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比号称"戏曲之祖"的昆曲还要早四五百年.唐宋大曲、宫廷音乐、原始剧目、古代表演形式等,如今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  相似文献   

15.
参路 《侨园》2012,(3):32
今年是龙年.悠悠五千载,中国的龙文化源远流长.龙的传说,龙的故事,特别是龙的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而集诗画歌舞于一体,融唱念做打于一炉的龙戏更是千姿百态,出神入化.在梨园中,差不多每个剧种的剧目中,都可找到龙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历史近千年,只是在近百年——特别是近50年中才同世界其他国家有较多的接触和交流。但从“全球”观点看,其规模、深度仍很小很浅。即以戏曲剧种说,出国交流的很少,就是京剧,比起日本歌舞伎也还远不如。 如今,面对声势浩大的全球化潮流,我们的民族戏曲将何以自处,何从适应,何以发展?我想,我们的任务应是让过去长期闭塞的许多剧种通过各种方式被更多世界观众所见所知,由见知到理解,由理解到喜欢,使这些剧种的艺术成为世界性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祁剧发源于湖南永州祁阳一带,俗称"祁阳戏",旧时称"祁阳班子"。在祁剧演出的各种类型中,其中祝寿戏是常演的一个类型。在寿庆演出场合,不论文戏还是武戏,这些戏往往情节曲折,语言风趣幽默,具有喜庆热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我爱越剧     
在我国戏曲百花园中,越剧是一个历史不长但发展很快的剧种。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兴盛的时期,祖国大陆的21个省、市、自治区有专业越剧团。越剧以抒情柔美、富有诗情画意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大江南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享誉海外越剧发  相似文献   

19.
正香港"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发起的"保和平,保普选,反暴力,反占中"签名行动,截至8月3日晚,已经收集到逾109万个签名。这被解读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关键时刻发出了声音。单从战术上讲,"反占中"签名当然就是一次反"占中公投",就是针锋相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是站在同一个舞台,唱同一出戏,用同一个唱法,技术层面的指责也就相互免除了。这次签名行动,相当于是建制派向泛民派的一个宣告:街头政治这个舞台不可能任由你独占,挟持民意这出戏当然也不是只有你才会唱,真要是同台唱戏,我的戏唱得比你还好。  相似文献   

20.
无聊之链     
无聊之链未羊大概是残名印在一本杂志上的缘故,常有素不相识的人赐函于我,或反映情况,或告状,或投稿。我是来者不拒,一一细读,因为它们给我信息,给我知识。一日,忽然收到辽宁海城发出的一封挂号信。。C想,海城我无亲无友,信用挂号寄出,一定是相当重要了。打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