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20年代发生的“非基督教运方’(192-1927,以下简称非基运动),是在反西方列强的殖民政策与文化渗透的背景下勃兴的。这场激越的运动,给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带来了双重效应:其一,运动对基督教势力在中国的迅速扩张,起到一定的遏止作用,使企图借助强权政治以征服中华文明的基督教文化,落入无所作为的境地;其二,运动的反教情绪背后所蕴涵的政治意向,给当时正处高涨的反帝运动带来新的精神动力。因此,如果要对动荡的革命时代.中国人在文化与政治双重需要的选择中所表现出来的救亡意识与历史祈求进行分析,那么,这场运动理…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生运动是中国近百年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发生在五四运动前一年的较大规模的爱国游行请愿斗争,是近代史上第一次青年学生运动,尽管它没有五四运动那样影响深远,但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应占有独立的地位,是中国青年运动史的闪光开篇;它与五四运动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是五四运动的生动预演。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庆祝五四青年节。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缅怀五四先驱们的业绩,回顾中国人民和青年在本世纪走过的历程,展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八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  相似文献   

4.
“非基督教运动”(1922—1927)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20年代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历来是作为近代以来一系列反教被事件中的一段历程被叙述的,将其作为独立的历史现象而展开专门研究,却向无令人满意的成果.近些年来,得益于思但文化研究的助力,对该运动的历史影响,开始成为研究者的兴趣点,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进展.本文试图对该运动研究的主要观点作一概述,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参用资料.一、非基运动卫生的历史背景非基运动发生的直接导火线,乃是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选定1922年4月4日在中国北京清华学校召开的第11届大会.消息传出后,首先引起上缺、北京社会舆论的关注.随…  相似文献   

5.
五四",是青年的"五四"。我们不仅仰慕"五四"青年,更要做弘扬"五四"精神的当代青年。"五四"永远是青年的"五四"。因为五四运动是由北京大学的爱国青年率先发起进而推向全国的民族救亡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开端。毛泽东同志说:"在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前面的则有数十万学生。"青年学生作为这场运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先锋队,最大程度地实现和发挥了他们的价值。五四运动必将以其青年性的特征永远地彪炳史册。1935年中国青年联合会在延安成立的时候,提出把…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纪念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不能不谈及陈独秀。关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明确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相似文献   

7.
小卡片     
《党员干部之友》2023,(1):50-51
<正>备忘录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由来(上)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场运动为中国青年提供了直接的斗争经验,并锻造了一批进步分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和人员准备。中国的这场运动,也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共产国际的关注。1920年4月,以维经斯基为首的共产国际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五四运动的领导人李大钊会晤,试图与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在李大钊的介绍下,维经斯基等人继而赶往上海,见到了陈独秀,双方就中国革命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帮助下,1920年5月,陈独秀组建了秘密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于8月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8.
吴城 《世纪风采》2009,(5):16-18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运动的经过已为人们所熟知,毋庸赘述,而梁启超在这场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又是一场追求进步、科学、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了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奋斗,艰苦创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面貌。湖南长沙等地是五四运动在全国反应最强烈的几个活动高潮区之一。毛泽东。邓中夏等一批湖南有志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要发扬先辈创造的五四精神,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奋发图强,努力推进中…  相似文献   

10.
林木 《党史博览》2009,(2):F0003-F0003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扫盲运动。这场运动从新中国成立初开始,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明确指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1952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山西的第一批党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山西太原为全国最早响应这一伟大运动的大城市之一。太原学生持久的声援行动,支援了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行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并取得了胜利。与此同时,太原的学生运动、激发了全省青年的爱国热情,使全省青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范围越来越大,声势越来越强,最后发展成为山西热血青年及各阶层群众普遍参加的爱国运动。期间,抵制日货运动和晋矿归公运动,均由太原学生发起并逐渐深入全省百姓心里。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哈尔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原因,促使青年学生首先投入这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并同工人罢工和商人抵制日货等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此时,青年学生也采取各种方式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这就使五四运动在哈尔滨的发展显示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3.
晏阳初,是在中国发起乡村建设运动的第一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晏阳初就在河北定县创办乡村教育。1940年代,他又在重庆北碚歇马兴办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创办了乡村建设实验区。他说,要建设中国必须先建设乡村,需要掀起一场深刻的乡村建设运动。他倡导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曾经遍布大江南北,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与现代社会改革史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场全民的爱国运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20世纪20年代初,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以蒋光慈为代表的金寨籍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较早地接受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在全国各地秘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蒋光慈是金寨县白塔畈人,1920年,经陈独秀介绍,在上海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5月进入莫斯科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6.
早在70年代末周扬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时,把五四运动、延安整风同真理标准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并称为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而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仅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次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更是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7.
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虽早已趋于沉寂,但历史影响仍在。从多角度分析这场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利于对这一问题作整体的把握,对于解决当今的教育、就业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距今已经有85年之久,但青年学生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的激昂口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关于民主和科学的精彩演说,却不时在我们耳边响起。80多年来,人们对五四运动的研究成果浩若星辰。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国内共发表研究五四运动的文章近200篇,学者们对五四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提出了对五四的新见解、新观点。现就一些主要研究成果作一介绍。关于五四与中国现代化问题将五四运动放到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考查其历史作用,是90年代以来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纪念五四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最早一代俄国留学生对扩大马列主义的传播,对推动党的创立和发展,对中外文化交流及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等,均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仅就党成立前后第一代留俄生形成概况、留学特点及对党和中国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作些初步探讨。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产生过几代留俄(留苏)学生,其中最早的一代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以上海外国语学社选派的学生为主、以留学莫斯科东方大学为中心的一批留学生(此后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和苏俄其他院校又陆续培养出几批中国留学生)。中共第一代留俄生的诞生有其特殊的背景,它与五四运动前后先…  相似文献   

20.
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虽早已趋于沉寂,但历史影响仍在.从多角度分析这场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利于对这一问题作整体的把握,对于解决当今的教育、就业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