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认识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需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检验和继续发展。中国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空间和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每个中国人的个人梦想,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中国未来发展的各种瓶颈和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提出的伟大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梦”提供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实现中国梦的“两个百年”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需要坚持、完善和发展的具体制度形式。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关系,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国家和民族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中国梦彰显了中国特色,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实现的时刻代表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同时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魅力的历史性时刻。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国精神的弘扬是不可分割的。中国梦是中国精神的百年凝聚,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内在联系。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条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促使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反对帝国主义与建立民族国家的革命目标,明确了中国内部的民族政策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也得到了升华,它将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奠定了中国各革命阶级合作的基础,唤醒了亿万中国民众投身中国革命以及融入国际主义情怀,塑造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问题观是研究中国梦的重要理论基础,我们应该区分问题中的中国梦和中国梦中的问题。中国梦是在解决中国问题中提出的,破解中国问题是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为了深化中国梦的研究,有必要夯实中国梦研究的哲学基础,在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指导下来探索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应当成为中国梦研究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与他所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有关中国外交的与时俱进的独立思考,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习近平主张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对当今中国与世界各国所面临的诸多国际问题,他进行了中国的思考,发出了中国的声音,提出了中国的方案,贡献了中国的智慧,探索了中国的路径,明示了中国的作用,展现了中国的担当。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先后解决了中国人的"挨打"问题、中国人的"挨饿"问题,现在中国面临的是"挨骂"的问题。如何在融涵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基础上,提炼出解读中国道路、中国实践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开放融通的中国话语,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我们面对的迫切问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对世界文明优秀成果进行选择性汲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如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命运共同体等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创新性话语,而且身体力行地以这些创新性话语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在正确建构中国的世界观的基础上,引导形成世界的中国观,从而有效地回应了世界对中国的关切,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了相对和平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遵循思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坚持实现中国梦在道路问题上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坚持实现中国梦在精神动力上的先进文化价值取向;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坚持实现中国梦在依靠力量上的人民主体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力量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中国力量具有历史性,即人民群众的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中国力量具有广泛性,其涵盖阶级和阶层的范围广,并且中国力量的主体——劳动人民,人数多、作用大。中国力量具有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力量先进性最具体、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先后解决了中国人的"挨打"问题、中国人的"挨饿"问题,现在中国面临的是"挨骂"的问题。如何在融涵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基础上,提炼出解读中国道路、中国实践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开放融通的中国话语,通过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我们面对的迫切问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对世界文明优秀成果进行选择性汲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如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命运共同体、等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创新性话语,而且身体力行地以这些创新性话语内容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在正确建构中国的世界观的基础上,引导形成世界的中国观,从而有效地回应了世界对中国的关切,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了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治文化中蕴含着大量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相契合的思想因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积淀了深厚的思想文化,中国近代政治文化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奠定了深厚的政治民主精神基础,中国现代政治文化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资源。因此,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路是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探索和伟大实践的结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表明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又彰显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即向世界贡献了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传统内外的当代中国:政治领导、对外政策与其中国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当代中国是中国传统之内和之外的中国。它以改革——包括对内对外国策改革——超越了先前的中国传统,但同时又以复杂精致的深刻的方式承继了中国传统,因而是中国和中国特色的。本文拟选取几个与中国的对外态势和对外政策深切相关、但又更为广泛的中国的观念和行为特征,指出它们的传统中国特性,并且总结和展望中国的国家方向和对外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也是当代中国多党合作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多党合作的历史使命。只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事业才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多党合作优势和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够更好地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为此,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产生于国际英语对中华文明和华夏社会的描述,也源于中国人用英语来描述自己与世界,它是国际英语的拓展与延伸。可以说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英语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国英语的形成,定义,特点,以及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对中国英语进行分析,认为中国英语能反映中国的特色,有利于把中国推向世界,在国际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大家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方向。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蕴,就是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督教会渊源于西方。在解放前,帝国主义依靠炮舰政策,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基督教也随之传入中国,为他们的炮舰政策服务,在中国很多地方传教,建立“差会”。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的基督教会也和全国人民一起,清除了帝国主义的影响,走上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推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伟大实践的同时,以话语体系这种外在形式为突破口,努力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加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建设,既是我国多党合作实践不断发展、理论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必要且务实的选择,也是打破西方国家话语霸权应有的选择。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主要解决内外两个问题。对内要提升大众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认同度,对外要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更多地理解。要以面向世界的姿态,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揭示中国政党制度的独特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构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