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政治学包括中国政治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党的领导和建设、地方政府、民族区域自治问题,以及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和决策过程、政治发展、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等问题。当代中国政治学的研究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巩固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提供学理方面的说明,这是中国政治学界目前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建设的思想观念基础,是政治体制机制运行的思想观念支撑。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以“人性善”为哲学依据的政治文化,它既有着古典人文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但也是缺乏法治思想的人治政治文化。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开始了转型。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建设法治民主、权力要接受制约和监督,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中新的要素和成分。进一步大胆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政治文明成果,努力创新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完备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广东新岭南文化和上海海派文化同属我国区域文化的时代经典。海派文化以宽阔豁达的胸襟吸收外来文化,愈发成为中国时尚文化和前沿文化的代名词;而岭南文化以吸收中原文化等外来文化为根袛,熔铸独领风骚的新岭南文化。新时期广东新岭南文化和上海海派文化的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理应交融镜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域中的新时期广东新岭南文化的政治文化现代化亟需拓展"三位一体"的"法治政党、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结果,具有理论优势、文化底蕴和实践效能三个维度的自信来源。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及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发展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学说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真理性的认知,奠定了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契合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对国家统一和有效治理的政治目标与政治价值追求,契合于"和合文化"所倡导的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天下为公的包容精神,奠定了这一制度自信的文化基础。成功应对中国自近代以来所面临的内外困境以及在快速推进现代化和国家治理方面比旧式政党制度有更高的实践效能,奠定了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这三个维度的自信来源既相对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来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处于何去何从的两个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的两篇"宣言书"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航向,为政治文化转型开辟了新的道路,为新世纪新阶段仍在持续的政治文化转型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所以现代化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即现代化建设不能没有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文化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明确其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深知其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涵义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即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创新和丰富的发展过程,它们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是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在面临社会转型和变迁的新形势下,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现代化建设,更有必要坚持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建立健全文化发展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开创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新局面的迫切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切实坚持和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必须切实坚持和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应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加强公民道德文化建设为目标,提高公民道德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使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协调发展,以保证社会生活与现代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内容包括实现中国人民的政治自由,它落实为构建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实践基础与文化价值迥异于西方,因而其运行的"路径依赖"也异质于西方.这种"路径依赖"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由此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在内容上与西方的异质性.这种"路径依赖"的必然性内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精神匮缺民主传统,而不实行市场经济又难以构筑民主政治基础的现实.中国民众现代性素质薄弱,缺乏制度转型时的理性态度,而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的权威需要合法性根据的现实,难以有效构建民主秩序.因而,民主治制的实际确立有赖于制度化、程序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发展模式的当代选择,必须立足于科技全球化与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实际,将科学与社会主义在文化上结合起来,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紧密相连的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既要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重塑当代科学文化,又要用科学的理性主义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系统,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向现代科学文化转型到新的历史境界。  相似文献   

11.
“尚忍”价值观与民主政治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具有滞后性特征,因此,某些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现代民主政治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古代,中国传统的“尚忍”价值观的流行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而在今天的中国,这种价值观的存在则不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我们应该坚决摈弃的。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权力过分集中。中国集权传统政治文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主体和改革对象的同一性以及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影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应遵循限权而非分权的改革思路,在具体途径选择上应注重发挥中国传统"面子"文化中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主动接受监督的社会规范功能,同时发挥媒体监督供给相关信息的作用,为"面子"文化社会规范功能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交融的互联网时代,形塑了多元的社会心态。当代高校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问题。“00后”大学生作为“数字原生代”,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时代找到他们存在的地方,厘清影响其价值观和心态的多元文化,和他们一起建构能够顺应时代要求的生活和价值,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心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肯定引导、去标签化、多主体参与为导向,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好地与“00”后大学生实现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5.
"和而不同"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锋力量。搞好公安高校建设 ,做好公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就必须认真学习践行“两个务必”。“两个务必”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在新形势下始终做到“两个务必” ,将为公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内容和新的活力 ,将为公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前进的方向 ,将极大推动公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推动和影响了中国法治的进程,对中国法治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从封闭保守到开放改革的变迁推动了法律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政治文化从革命到建设的变迁推动了中国革命型法制到建设型法制的发展,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完善;政治文化从“人治”到“法治”的变迁推动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和目标的确立;“和谐”政治文化的构建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法治理念的更新,正在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先秦思想是极为重要的。"王道"是春秋战国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不仅代表着传统儒家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追求,同时也是先秦诸子各家共通之话语以及经世的根本道理。先秦诸子各家关于"王道"的种种主张及其智慧,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应然"之政治生活的理性判断,对于当今和谐社会构建也不乏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普京的“可控民主”治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控民主”是俄罗斯在经历了10多年痛苦的转轨进程后确立的治国模式,它不是普京个人意志的显现,而是符合俄罗斯历史、国情、民意的现实选择。俄罗斯的政治发展道路将因“可控民主”而打上自己特殊的历史印记。目前,“可控民主”是与俄罗斯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结构模式。但由于自身内在矛盾的掣肘,“可控民主”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从长远看,发展民主政治是其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以往混淆了"研究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研究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理解。马克思经济学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抽象法并不是政治经济学所特有的研究方法,而是所有科学的一般方法和要求;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也不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只是其叙述方法;《资本论》三卷或四卷并不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全部体系和内容,只是马克思完整计划的一部分,很多问题马克思还未及研究。我们不能仅仅将政治经济学理解为研究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的学问,而应该理解为一种"研究范式"。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应该大力扩展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致力于对马克思经济学原来未曾解释的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