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家庭是个体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港湾.在儿童福利机构中设立模拟家庭,对孤残儿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模拟家庭中弱势儿童存在的情绪行为、能力发展滞后、人际关系问题,提出了模拟家庭中弱势儿童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对于孤残儿童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越来越重视,不仅在政策上得到体现,而且加大了经费投入,使得孤残儿童在福利院实现了养育、医疗康复训练与教育等方面的基本保障,加之社会各界关爱及家庭寄养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进一步促进了孤残儿童积极地融入社会。不可否认,孤残儿童在生存发展及社会融入过程中仍然会遇到种种问题。正视问题,探索积极的应对策略,对于促进孤残儿童积极社会融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传统儿童福利服务的主要方式,机构照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寄养作为新型的孤残儿童照顾方式,越来越突显它的重要意义,开始成为我国儿童福利服务政策改革的重点.从机构照顾到家庭寄养体现了我国儿童福利服务政策在价值、目标、政府的角色、管理模式、运行模式等方面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福利院院舍式照顾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缺陷(如儿童的社会化水平较低、福利机构经费不足),已不能满足孤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在这一形势下,各地开始探索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目前该模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但这一模式发展尚不成熟,在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洛阳儿童福利院为研究个案,结合洛阳市家庭寄养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达到进一步提升家庭寄养工作水平和实施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孤残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儿童福利机构中,已经有四种儿童养育模式存在。这四种养育模式都是在适应当时当地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在考虑了三四度残疾儿童发展现状的情况下,一二级残疾儿童的发展也需要考虑。类家庭养育模式针对一二级残疾儿童的发展需要而建立。在这种养育模式中,整合了特殊教育和康复服务项目,使康复、特殊教育、养育有效地结合起来,解决了科室沟通障碍,给孤残儿童提供了—个有效安全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6.
孤残儿童是弱势群体,在生活和心理发育方面需要社会予以特别的关注与保护,并且历来都是社会福利服务的对象,也为世界各国的社会政策所支持.家庭寄养,作为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在充分保证孤残儿童的个体权利得以实现的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构件.本文试以沈阳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为例,对在家庭寄养的过程中,政府承担的职能予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兰考火灾事件等一系列惨剧的接连发生,凸显了我国孤残儿童救助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从孤残儿童救助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现状出发,分析目前我国孤残儿童救助制度在救助政策和机构职能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孤残儿童救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长沙某职业学院为例,从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重点从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孤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并从特殊成长经历、多方社会关爱和成长中家庭缺陷等方面分析了其社会责任感强弱原因,故需加强与收养福利机构联系、帮助孤残学生正确认识特殊成长经历和鼓励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全面培养提升孤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福利机构大龄孤残儿童平等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他们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自身权利与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对特殊青少年就业的扶持力度,但是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现实情况下,福利机构特殊青少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专业方法助人自助的学科,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介入福利机构特殊青少年就业指导,做好他们职前的准备和职后的追踪服务,这对促进福利机构特殊青少年的就业和国家的民生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目前我国孤残儿童救助及其收养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孤残儿童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不断发生,问题十分严峻。当务之急要加快立法步伐,抓紧从完善孤残儿童救助的相关法律制度、修改完善我国《收养法》的相关内容、加强对收养行为的法律监督和积极推进涉外收养等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我国收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他们生存权益得不到保障,更别谈其他的权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的保障孤残儿童的社会生活权益,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教养说,十分重视父母及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发展,认为父母及家庭是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动因.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则认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取决于同伴群体.本文试从二者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理论观点等方面做一比较,旨在澄清模糊不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关于儿童的文化享有权利,目前理论界尚未进行系统的阐述,但我国法律对此已作了比较明确的确认和保障。我国儿童文化享有权利的现实状况是儿童文化服务提供较为丰富,儿童文化需求被充分激发,儿童组织和机构体系较为完备。我国儿童文化享有权利的未来发展呈现出儿童文化权利意识增强、儿童文化需求多样性、儿童权利保护组织和机构多态性、儿童文化产业支持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加深等趋势。  相似文献   

14.
流动儿童城市融合问题,不仅涉及范围广,而且涉及程度深。基于社会支持视角分析,流动儿童身处无序化的家庭生活、边缘化的学校教育、污名化的社会境遇等构成的城市“非融合”状态,生存于对社会支持功能性独特需求与社会支持结构性稀缺供给形成的张力之中。只有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三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体系,才能促进流动儿童顺利地实现城市融合。  相似文献   

15.
列宁认为,妇幼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必须实现妇女的解放,把妇女从资本主义生产和旧式家庭生活中解放出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实现男女真正平等。为妇女提供劳动保护,改善妇女工作环境。设立妇幼保健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禁止使用童工,保护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儿童流浪行为分析及其干预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浪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有社会结构变迁、家庭功能失调的影响,也是儿童和青少年个体适应不良的结果,因此解决流浪儿童问题需要运用综合发展的策略。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我国流浪儿童保护机构应有的干预策略包括机构内的行为、学业和就业辅导,机构外的家庭维系服务和社区安置,从而保障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作为提供最直接服务的核心人员,寄养体系中儿童社工的个人素质、职业技能、专业化程度等关系着寄养工作的成效与儿童的切身利益。美国儿童寄养中社工的主要职能为个案管理和社会心理诊断,同时接受儿童福利机构和青少年法庭的监督,并以咨询师、治疗师等不同角色与寄养儿童、原生家庭、寄养家庭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以湖南省现代社区儿童托管教育的开办实践为研究起点,分析社区儿童托管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包括社区托管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各种社会环境对其发展造成的制约、政府在培育扶持和监管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而明确社区托管教育的定位,探索社区托管的构建模式,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湖南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特教、康复及养育三位一体整合性服务模式的提出是为了满足特殊儿童成长发展的多元需求,通过不同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提升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养育的服务品质。文中通过对教康养三位一体整合性服务模式的背景和实施过程的介绍,总结前期工作经验,以期对相关儿童福利机构的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在传统居家养老功能趋于弱化,机构养老发展滞后的背景下,如何建立有效的养老服务体系是老年工作面临的挑战。本文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现状分析,提出了社区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