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对于孤残儿童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越来越重视,不仅在政策上得到体现,而且加大了经费投入,使得孤残儿童在福利院实现了养育、医疗康复训练与教育等方面的基本保障,加之社会各界关爱及家庭寄养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进一步促进了孤残儿童积极地融入社会。不可否认,孤残儿童在生存发展及社会融入过程中仍然会遇到种种问题。正视问题,探索积极的应对策略,对于促进孤残儿童积极社会融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福利院院舍式照顾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缺陷(如儿童的社会化水平较低、福利机构经费不足),已不能满足孤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在这一形势下,各地开始探索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目前该模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但这一模式发展尚不成熟,在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洛阳儿童福利院为研究个案,结合洛阳市家庭寄养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达到进一步提升家庭寄养工作水平和实施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传统儿童福利服务的主要方式,机构照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寄养作为新型的孤残儿童照顾方式,越来越突显它的重要意义,开始成为我国儿童福利服务政策改革的重点.从机构照顾到家庭寄养体现了我国儿童福利服务政策在价值、目标、政府的角色、管理模式、运行模式等方面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作为提供最直接服务的核心人员,寄养体系中儿童社工的个人素质、职业技能、专业化程度等关系着寄养工作的成效与儿童的切身利益。美国儿童寄养中社工的主要职能为个案管理和社会心理诊断,同时接受儿童福利机构和青少年法庭的监督,并以咨询师、治疗师等不同角色与寄养儿童、原生家庭、寄养家庭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个体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港湾.在儿童福利机构中设立模拟家庭,对孤残儿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模拟家庭中弱势儿童存在的情绪行为、能力发展滞后、人际关系问题,提出了模拟家庭中弱势儿童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北京市儿童福利院院内家庭养护模式进行的初步研究发现,福利院内家庭养护模式以人格发展理论、社会心理发展理论等为理论依据,能够回应儿童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送养需求和残疾儿童养护的特殊需求,搭建了孤残儿童领养家庭与机构之间的桥梁,增进了儿童家庭生活适应能力,满足了孤残儿童机构康复治疗与家庭生活体验的需求,从而构建了养护家庭整合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家庭寄养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广泛推进的一种儿童福利服务模式,文中以全国家庭寄养模式的发展为背景,分析了新疆某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的现状表明,家庭寄养尚未成为主流,其解决问题的核心理念是“儿童福利社会化”,具体对策是:扩大家庭寄养儿童的对象,配合八部委“城市街面力争实现无流浪未成年人”的工作;提高百姓对家庭寄养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构建多级多元管理体系,建立社区失依儿童接收点;创立公开透明的网络以联结多元多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兰考火灾事件等一系列惨剧的接连发生,凸显了我国孤残儿童救助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从孤残儿童救助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现状出发,分析目前我国孤残儿童救助制度在救助政策和机构职能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孤残儿童救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孤残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儿童福利机构中,已经有四种儿童养育模式存在。这四种养育模式都是在适应当时当地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在考虑了三四度残疾儿童发展现状的情况下,一二级残疾儿童的发展也需要考虑。类家庭养育模式针对一二级残疾儿童的发展需要而建立。在这种养育模式中,整合了特殊教育和康复服务项目,使康复、特殊教育、养育有效地结合起来,解决了科室沟通障碍,给孤残儿童提供了—个有效安全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韩国儿童福利系统基本建成并在《儿童福利法》中明确规定,该系统以保障儿童福利使儿童能够健康出生和快乐安全成长为目的,以儿童及其保护者、家庭为福利对象,由国家、各级地方政府提供保护性服务和支持服务(包括综合支持、自立支持、寄养家庭支持),建立了规划计划、监测评估、审议、协调、培训为一体的系统化儿童福利制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来我国制定《儿童福利法》应规范规划计划制度、监测评估制度、合作协调制度、信息收集与研究制度、培训制度以及扶持与优惠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以长沙某职业学院为例,从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重点从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孤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并从特殊成长经历、多方社会关爱和成长中家庭缺陷等方面分析了其社会责任感强弱原因,故需加强与收养福利机构联系、帮助孤残学生正确认识特殊成长经历和鼓励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全面培养提升孤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他们生存权益得不到保障,更别谈其他的权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的保障孤残儿童的社会生活权益,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托育托幼政策是家庭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低生育率社会的基本背景下,需要构建整体性的提升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托育托幼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生育配套服务,并促进妇女和儿童发展,实现家庭和工作的良好平衡,增进家庭的生活福祉.同时,通过对婴幼儿健康和教育的不断投资,为未来世代人的发展和国家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提供支持.我国托育托...  相似文献   

15.
救助流浪儿童彰显了人权的进步,是国际人权法发展的必然结果与重要体现。中国流浪儿童救助制度在保护流浪儿童、使他们回归家庭与社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中国现行救助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专门性的流浪儿童救助规定、救助范围不足以把所有需救助的流浪儿童涵盖其中、救助措施未涉及对流浪儿童的教育等。应当认为,这些缺陷已经影响了其现实价值的实现,需要对此予以适当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福利机构大龄孤残儿童平等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他们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自身权利与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对特殊青少年就业的扶持力度,但是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现实情况下,福利机构特殊青少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专业方法助人自助的学科,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介入福利机构特殊青少年就业指导,做好他们职前的准备和职后的追踪服务,这对促进福利机构特殊青少年的就业和国家的民生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失去双亲或单亲的儿童因其特殊的经历和遭遇成为弱势群体中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孤儿成长的特殊环境往往造成其在社会交往方面的缺陷,难以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针对孤儿的社会福利机构和服务也在不断地完善。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孤儿社会交往的服务制度。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长期探讨的问题。“德仁苑”作为新型集中寄养制度。对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做出了补充。笔者以共青“德仁苑”为研究范本,通过质性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从社会交往的角度,围绕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来看待孤儿的同辈群体交往能力,孤儿与其家庭,孤儿与学校,孤儿与收养机构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德仁苑”儿童的社会现状。揭露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目前我国孤残儿童救助及其收养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孤残儿童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不断发生,问题十分严峻。当务之急要加快立法步伐,抓紧从完善孤残儿童救助的相关法律制度、修改完善我国《收养法》的相关内容、加强对收养行为的法律监督和积极推进涉外收养等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我国收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亲子关系是家庭法的核心,是亲属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亲子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亲子关系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即经历着从家父权威到父母责任、从家族本位到子女本位、从父权优先到儿童最佳利益和从为族收养到为子女收养的脉络变迁.这些变化是与儿童观及儿童的地位变化相契合的.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父母权威占据主导地位,父母权利具有义务性,转而成为父母责任,亲子立法上也偏向于子女本位并坚持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亲子关系的变迁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及其权利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托护(looked after)青少年是指父母无力监护、监护不力以及受到家庭虐待的青少年.这类由政府专门机构或寄养家庭收养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