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品赏析     
《民主与科学》2009,(2):F0003-F0003
洪亮,又名传亮,号九牛。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法》杂志编辑,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2.
宗磊 《两岸关系》2014,(8):70-71
正郭经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中央直属机关会员,国家艺术委员会一级艺术委员,中国诗词学会常委秘书长,燕京西麓书画院院长。曾多次参加各类书画活动,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书画名人建国40周年作品展、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电力之光大型书画名人笔会等,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画报》等书刊杂志。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辞典》、《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美术书法界  相似文献   

3.
邱曙东 《人民论坛》2023,(7):104-1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结而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书法文化传播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承载着文化、政治、宗教、传承、审美和教化等功能。中国书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推动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需要积极推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重点克服一些行业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行业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4.
扬炎 《统一论坛》2013,(3):74-75
当今画坛上,涌现出许多志同道合的伉俪画家,齐陆先生与郑倩华女士就是一对在艺术道路上携手奋进、锲而不舍、取得累累硕果的伉俪画家。创作以外,他们还坚持教书育人,并兼任许多社会职务。他们同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员、中国公关协会艺委会委员、中国三峡画院一级画师、《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理事;分别担任北京辅仁三希堂书画院副院长、副秘书长,京师大学堂甲骨文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北师大  相似文献   

5.
魏广君,1964年生于郑州,河南信阳人。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中国国家画院画家。1986年参加《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1988年获《第二届中原书法大赛》行书一等奖,1989年参加《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并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90年书法篆刻作品参加《第二届墨海弄潮展》。曾任河南印社理事、河南省书协书法创作委员会委员、篆刻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河南省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文物鉴赏书画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多次参加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国际水墨展、中日篆刻展、中韩篆刻展、中国国家画院年展、国际艺术节专题展、南北水墨对比展、海峡两岸联手绘《新富春山居图》、以及多种科目的全国性的学术提名展等。  相似文献   

6.
正6月5日,省政协副主席周珉、陈凌孚带领部分委员以及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提案承办单位负责人,就民进江苏省委提出的《关于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文化艺术界委员提出的《关于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案》、刘菲委员提出的《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推动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三件重点提案进行督办。委员们先后来到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文化中心、建邺区南  相似文献   

7.
陈仲良 《当代广西》2012,(21):50-51
周榕林,祖籍广西全州,1942年出生于桂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广西艺术品收藏协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任广西科技书画院院长,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评审委员会委员。曾获"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国内多家媒体曾作专题报道或刊登作品。作品收入《中国当代书画选》等30多种书籍,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出及举办个人书法展览,被全国十多家博物馆及碑林收藏或刻石。生平事迹编入《中国美术年鉴》等大型辞书。曾出版《古诗五十首行书隶书字帖》、《周榕林书法精选》,发行邮资明信片《周榕林书法艺术——扇门系列》一套。  相似文献   

8.
谷翠峰,1977年生于辽宁瓦房店,书法艺术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师从于欧阳中石教授和叶培贵教授。现为大连大学美术学院专业书法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大连市青年书学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9.
袁媛 《前沿》2010,(16):168-170
《童学书程》是明代书家、书法理论家丰坊所撰写的一部针对学童的书法文献著作,对后世孩童或初学者循序渐进地学习书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童学书程》的版本校勘以及技法进行研究分析,力求为丰坊书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徐锡澄简介     
徐锡澄,1943年生,江苏常州人。第八、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艺术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其书大气磅礴、自成一格,多次入选全国和国际展事。2003年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徐锡澄书法集》;先后在南京等地举办个展、联展;200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全国政协等收藏;《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美术报》和《中国书法》、《书法》、《书画艺术》等刊物作专栏评介;一些作品收入全国性大型书画集,并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相似文献   

11.
书画展厅     
《楚天主人》2010,(5):58-59
尚援朝,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民宗侨外委副主任委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受家学影响,颇好笔翰,自修美术。作品曾入选《1978-1998中国书法选集》、《中国近现代书画选集》、《东方书画艺术家精典大全》、《国际书画艺术家精品全集》、《共和国盛典》等。曾获"世纪末艺术成就奖"、"跨世纪翰墨艺术人才奖"、"共和国60年功勋文艺家"等。艺术词条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中国青年艺术家大辞典》、《国际人物辞海》等。  相似文献   

12.
王献生 《创造》2010,(10):110-111
书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几干年的文化史是这一艺术奇葩的土壤。书法,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代表中国形象和精神的文化符号。书法的文化传统折射出中国艺术的生命状态,成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种审美理念。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  相似文献   

13.
《今日中国论坛》2009,(2):188-189
杨开金,字矗德,现任中国文化报社副社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自1985年以来,书法作品选刊《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人民日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人事报》、《中国人才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群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中国老年》、《文化月刊》、《人民文学》、《艺术》等报刊。书法作品于1996年参加第二届国际书法大展(韩国)和第四届中国艺术博览会;自1997年多次参加日本雅游会书展、  相似文献   

14.
<正>李洪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院艺委会委员。上世纪70年代初,李洪海师承启功大师,得其真传,其字以楷书为基,行楷综合运用,结字内紧外拓,疏密巧布,形成了骨势清秀、精美洒脱的书风。李洪海声名远播,其书画作品不仅被中联部指定为国家领导赠送外国元首礼品,国内外文化单位和个人收藏,还悬挂于许多国家和军队对外接待场所,"书法大使"等众多头衔,应运而生。而面对《今日中国论坛》的记者,李洪海却说:"我不是书法大使,我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10,(12)
<正>张天弓,1953年11月生,省政协常委,台盟湖北省委专职副主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天弓为弘扬中国书法艺术文化、推进书法学科建设不遗余力,已出版书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青花瓷”富含中国韵味、清丽高雅,惊艳全场;《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政要金石印谱》,合中国金石文化、中国书法和丝绸文化三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赠与195位国家元首,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17.
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内容。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加强书法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措施,目前书法教育已经具有社会重视、政策支持和国内外中国书法学习盛行等方面的基础和条件。该文认为,构建以书法教育为核心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重点是要提高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与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树立正确的书法创作价值观和教学观;建立家庭一学校一社区一社会多方共建的一体化书法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8.
苏轼的书学是在宋代文化浸润下形成的具有宋代书学典型代表意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宋代文化的"内倾性"促成了苏轼书学"自然"的审美论;宋代文化的"创新性"熔铸了苏轼书学"出新"的创作论;宋代文化的"兼容性"成就了苏轼书学"兼容"的风格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相生相伴,是中国文化之独特代表,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书法的独特性及其与世界艺术的共通性,使其具有"走出去"的独特优势。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书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必将对世界文明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上海作家管继平写作上是一把好手,著有散文随笔集《一窗明月半床书》、《上海老辰光》、《民国文人书法性情》等。在上海文人中,管继平可算一位“曝光率”较高的作家。尤其是他所撰的“文人书法”系列文章.先后被《中国书法》、《书法报》、《书与画》、《书法导报》等多家报刊转载,甚至在中国书法网上,管继平与启功等一起被评为“文人书法”网大评论权威。其实,于管继平而言。这倒是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在书法与篆刻艺术上管继平同样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