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埔》2016,(6)
正贺惠邦先生是当代中国书法界领军人物、毛体书法新流派倡立者,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令人瞩目。2013年底,他被中国艺术学会、世界文艺家联合会等单位先后评选为"2013年感动中国艺术人物"和"2013感动世界年度人物",入编《2013感动世界年度人物》和《2013感动中国艺术人物》两部文化巨献,并被聘任为《2013感动世界年度人物》一书的荣誉主编。贺惠邦先生是靠什么既感动中国又感  相似文献   

2.
王献生 《创造》2010,(10):110-111
书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几干年的文化史是这一艺术奇葩的土壤。书法,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代表中国形象和精神的文化符号。书法的文化传统折射出中国艺术的生命状态,成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种审美理念。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具有中国特色、表达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诉求的海洋文化,业已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认为,唐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海洋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此,深入挖掘唐宋时期海洋文化的历史基因,考察其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海洋文化的方式与途径,对于探究中国海洋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成因,优化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缩小与世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乃至将我国建设成为21世纪世界海洋强国,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盛敦荣 《中国发展》2013,13(3):38-4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和内生动力.书法教育具有育人育德、文化认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文化创造价值的社会功能,开展书法教育,将大大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承力、传播力与影响力.加强书法教育,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该文认为,书法教育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即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增强书法教育制度保障;与资源整合相结合,在创新活动载体中提升书法教育成效;与中国文化传播相结合,促进世界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认同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我国.经过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改造后的"韩流".凭借其独特的传播与表现方式,对我国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和理想成才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剖析"韩流"成因及其影响,找出应对之策,有利于促进我国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中国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语丝"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解构,"论语"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重构,以及海外跨文化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中国智慧观的最终建构等三个阶段。林语堂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中国文化成熟的标志为幽默智慧的产生;中国文化的最终标准是生活的艺术与近情精神。这种文化观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也使其跨文化传播中国智慧的理想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设置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推动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和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播,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设立"中国语言文化友谊  相似文献   

8.
书法与儒家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流派之一,孔子肇其始,孟荀衍其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样,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也受到儒家思想的极大影响,我们从书法发展史上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及其理论、气质、风格的全面渗透。  相似文献   

9.
邱曙东 《人民论坛》2023,(7):104-1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结而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书法文化传播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承载着文化、政治、宗教、传承、审美和教化等功能。中国书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推动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需要积极推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重点克服一些行业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行业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有一种天然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把汉字写得好看。中国的文字、艺术、文化,莫不与书法息息相关,须臾不可相离。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可以说是中国人精神的依止处。——衣雪峰"熊秉明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且不论这个论断是否有失偏颇,至少熊先生说出了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樊和平 《中国发展》2011,11(6):72-77
书法通常被当作艺术。然而,如果将中国书法仅仅理解为一种艺术,那就曲解和委屈了书法,误读了它对于中国民族的深刻意义。在其他文明中,书法也许只是艺术,但在中国,它却是文化本身。书法、书法史,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图表,演绎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构造。书之"法"与人之"法"统一,赋予其"方不中矩,圆不副规"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中国式自由意境;刚柔性格,进退智慧,演绎着"志在飞移"、"将奔未驰"的"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大智慧,"书写"着儒道佛三位一体的极富弹性的安身立命的基地;真善美贯通,表达了"风骚之意"与"天地之心"的天作之合,沉默庄严地演奏着中国人高明悠远的灵魂协奏曲。  相似文献   

12.
书法与书学     
<正>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独特艺术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种独特艺术,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只有在中国才把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书法艺术?这是和我国独有的文字——汉字分不开的。汉字的特点是结体源于象形。世界上的文字开始都是象形文字,而后相继发展为拼音文字,字形简单,变化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是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窗口。新媒体时代中国画在海外的传播应正确处理好"媒体图像"与中国画创作、"快餐式消费"与中国画创作的两大关系,加快对外传播平台建设,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式,不断增强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展现我国开放、包容、文明、民主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20)
正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基石,自秦统一文字以来,到三国、魏晋时期,直至如今,可谓一脉相承。其中,5种基本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皆已发展成熟,有了丰富的书法理论。而历代各具特色书法名家亦是蜂拥辈出,使得书法艺术蓬勃发展、传承不息,成为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创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也有一位将文字用心画出独特生命力的书法家。他秉持"自  相似文献   

15.
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满腔热情,更需要全面的创新担当。中国文艺家有责任通过富有艺术创造性的中国故事,促进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在独特的审美创造中形成独特的中国风格、中国流派,增进世界对当代中国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书法是特殊的艺术,其特殊性不仅体现在以单纯的黑白形式表现出了无穷的内涵,而且更附载着文化的意蕴。没有哪一种艺术可与书法相譬比,其数千年伴随着日常实用而左右着人们的审美意识,以至于上到帝王,下至普通文人士子无不曾究心其中。自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来,书法的实用功能日渐式微,并危及了书法发展的根基,而进入当今键盘时代,更疏离了日常使用,成为了部分专业人员及爱好者所追求的一种艺术。而在展览交流、印刷出版、互联网传播等条件优越的今天,历代传世经典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17.
论"和"文化的发展与国际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和”文化规定着中国外交始终把“和平”作为基本国策,它不仅铸造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东方和平主义,其精神的发扬光大和现代运用也为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提供了思想和方法论指导。“和”文化的发展与国际传播,彰显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规范和国际行为的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云,"书,心画也"。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书法不仅使书写、文字从一种媒体传播的实用层面上升到精神艺术层面,而且可以成为体解大道、觉悟心灵的巧妙载体。在诉诸心灵、感悟生命、趋近无我的根本层面,书法和佛法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回顾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到秦篆汉隶,再到行、草、楷书的广泛流行,汉字书写逐渐从实用走向艺术,从物质走向精神,从共性走向个性。从书法的演进历史,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命主体性、精神的自觉性,在不断成熟和崛起。中国佛教两千年的历史恰恰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提高警察文化艺术修养的角度,对中国书法的产生与发展、审美特征、名家名作、欣赏与品评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以引导广大公安民警加深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了解、提高公安民警的书法欣赏能力、丰富警察队伍的文化内涵、建设良好的警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在民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被誉为千年绝唱。除此之外,这个故事具有深厚而丰硕的民族文化内蕴,传播独特的平等、自由、圆满的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