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红安县二程乡一个叫雷家冲的小村里,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汉气喘如丝,已走到生命的最尽头。他使出全身力气睁开眼,用微弱的声音对站在床前的五个儿子作最后叮嘱:“记着,一定要想办法找你们二伯,活要见人,死要见坟,找到后在我和你爹爹  相似文献   

2.
说长道短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匹马发现了一处草场。它暗想,这片草场可以吃一辈子了。这时,一只鹿也跑过来吃草。见此,那匹马气势汹汹地跑了过去,大叫这是它的草场。鹿说,那请你找出证人来证明这是你的草场。马找了一户人家为其作证。没想到,户主提出了要给马戴上笼头和马嚼铁的要求。为了要赢得那片草场,马爽快地答应了。从此,马成了草场的主人,却也因戴上笼头和马嚼铁后成了人的奴隶。对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悲剧,而那只鹿,仍是自由自在的。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不幸身染重病。他不找东村和西村的名医,却去求镇上那个曾经"医死"过好几个人的医生。家里人感到很奇怪,李渔解释说:"东村和西村的两个医生从不收治危急病人,当然没有医死人的历史,但同时也就没有救治危急病人的经验。而镇上那个医生,不拒危急之症,虽然医死了几个人,但从中吸取了教训,总结了经验,医术定会高  相似文献   

4.
<正>清朝学者俞樾所作的《一笑》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京官将赴外地任职,临行前去跟恩师辞别。恩师说:"外地不比京城,在那儿做官很不容易,你应该谨慎行事。"京官说:"没关系。现在的人都喜欢听好话,我呀,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见人就送他一顶,当不至于有什么麻烦。"恩师一听这话很生气,以教训的口吻对京官说:"我反复告诉过你,做人要正直,对人也该如此,你怎么能这样?"京官说:"恩师息怒,我这也是没  相似文献   

5.
偶读杂志,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我代表团到印度洋岛日合塞尔访问,见当地有一规定:房高不得超过树高.找方人员奇之.问谙当地人,答日:此岛本荒凉.经树木慢慢滋生方得以有生态改善,有雨水、有荫凉及各种植物。气候适宜,生态平衡,人们乐居其间.还说.因为他们是岛国,生存空间袂小,一旦生态变坏人便无处可逃,所以特别小心具其地求之于树,依赖于天。  相似文献   

6.
画中有话     
《党员干部之友》2010,(7):60-60
人无德不立,医无德不成。 常州一位市民近日在一家医院给孩子看病,仅花了一毛钱,孩子的病就痊愈了。病人家属称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处方”。“一毛钱处方”无关医术。更非“艺高人胆大”,而是“上医之境”。但日前,随着卫生事业泛市场化,在一些地方,“对症下药”的良好医德已被“回扣开药”渐渐取代,很多医生沦为“利本位下”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正笑话不可能有一次去超市买完东西排队,我前面的人交款时收银员说:"你这个100元是假的。"那人做震惊状:"不可能啊,这是刚刚面馆找我的啊!"愚公移山愚公弥留之际,子孙围绕在床前,见愚公嘴巴张了又张,长子知道他心愿未了,便凑上前去附  相似文献   

8.
正长沙市岳麓区含浦镇,有一系列用"学士"命名的地方,比如学士村、学士收费站、学士路、学士桥。这样的命名与晚清的一个历史人物有关,他就是刘崐,人称"刘学士"。刘崐六世孙刘红告诉记者,那个村原来叫郭思村,因为刘崐去世后,灵柩在那里多停留了一天,很多人从含浦和坪塘过来祭拜,说是去"看学士",从此郭思村就改为了学士村。刘崐出生于1808年,是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人,他与李鸿藻、翁同龢都曾担任过同治皇帝的老师,堪称一代帝师。刘崐还担任过多项重要职务,如内阁学士兼礼部  相似文献   

9.
正作家王蒙有一篇《雄辩症》,说某公到医院看病,医生说:"请坐!"此公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医生无可奈何,于是倒了一杯水给他,说:"请喝水吧。"此公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假如你在水中搀入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此公说:"谁说你放了毒药?难道我诬陷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的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药?我没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说你放了毒药,  相似文献   

10.
写下这个题目,我就犯难了:一是题目太大,难以一言蔽之,二是容易遭到攻讦。本来你是心平气和地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却往往会被人误解,以致“对号入座”。其实,追根溯源,有关小人的话题,是孔圣人最早说的,并屡次说过;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言说;鲁迅先生以亲身经历说得更为精彩。近日看到报刊中又有人提起小人这一话题,说明现实生活中,“离开小人不成戏”,———小人是无处不在的,谁再有本事,再有权势,再有金钱,躲得开瘟疫,但躲不开小人。小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所以生活中遇上小人,实属正常…  相似文献   

11.
级别     
一个月前,我们局新换了一位局长,姓王,40来岁。上任不久,王局长在一次开会时,突然大呼"肚子疼",我们急忙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初步诊断为阑尾炎,需要手术切除。听说要做手术,王局长眉头紧锁,对我这个办公室主任说:"小郝,做手术可以,不过你一定要通过关系,找一个级别相当的主刀医生……"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8月的一天,年近7旬的谢玉凤老人双手握着阿布勒克的手,眼含泪水激动地说:"好弟弟呀,我终于找见你了。"阿布勒克也高兴地说:"阿爸生前经常提起你……"说话间俩姐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此情此景让人感动,这位汉族老大妈和维吾尔族兄弟之间发生了哪些事?竟让俩人如此动情。  相似文献   

13.
近读《论语》,留意了一下有关“君子”与“小人”方面的内容。书中孔子崇君子鄙小人的述说很多,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种对比的说法就有16处,单提君子或小人者多达百余处。孔子说的“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反之则是“小人”。对此,他有诸多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很有现实意义,值得借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点。首先,在义利方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明晓道义,小人只懂私利。还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士;君子怀刑,  相似文献   

14.
一位多情的“父母官” 虎年正月的一天,湖北巴东县东壤口镇的一位农民在县党政办公大楼跑上跑下,说要找一位北京来的副县长。这位农民说他的儿子去年腊月份在北京打工被汽车压死了,是这位副县长在北京找有关交警帮助妥善解决,而他至今连这位副县长的面也没见过,甚至连姓名也不知道。 这次,那位农民打听到了这位副县长叫宗新林,但他依然没能与其见上一面,说上几句感激的话。 要见上宗新林一面不容易,因为他太忙,而要采访宗新林就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总是说:我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不值一写。 “农民是最懂感情的,你给他们办了一点应该办的小事,他们就恨不得用其全部来回报你,每每和他  相似文献   

15.
都来诛伐小人白公智孔丘说:小人难养!因此便把小人与君子区划开来,后世也就懂得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之至理。但至今小人仍如嗡嗡苍蝇,挥之不去,驱之不散,其害无穷。小人是何物?是人。人类是唯一有羞耻感的动...  相似文献   

16.
天地大之者莫过于人,人大之者莫过于做人,做人大之者莫过于时刻能为别人着想。关门本是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可是笔者近日看到这样一则公告:“警告本单元经常半夜回:来的人,请务必轻手带门,因为你半夜关铁门的巨大声响已经使多人患失眠症及神经衰弱,严重侵害了我们的健康,请你看到本公告后自行改正,如果仍是执迷不悟,我们将联名告你,并找你索赔。”公告的署名是愤怒的众邻居。没想到吧,关门这等小事也会引发这么剧烈的邻里纠纷,甚至要诉诸法律。另外一件小事是我的同学讲  相似文献   

17.
大千世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与小人便是古往今来思想行为和人格顽强对立的两大群体。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古人亦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当今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一次演讲中也曾动情地说,做君子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遗嘱!并告诫当世之人,要宁可做失败的君子,  相似文献   

18.
1956年1月10日,当时我任中共宁乡县委第一书记。这天,龙禹贤同志打电话通知我:“小舟同志要你今天下午6点半前见他。”当时,县委没有小车,我挤上公共汽车,赶到长沙,在街上随便吃了点东西,便去见周小舟。周小舟同志见到我后,第一句话便是:“你带手枪没有?”我莫名其妙,说:“没有带。”他说:“这很好,咱们去见毛主席。”我一听,真是高兴极了。当晚,我和周小舟同志一起赶到长沙老火车站内北  相似文献   

19.
法律有"软""硬"之分吗?应该没有.但前不久北京一家大报却展开一场讨论.焦点是:"<工会法>是'软法'吗?"一方说:"<工会法>是'软法',要不为什么一些企业开除工会主席,解散工会组织,工人一点儿办法没有?"另一方说:"<工会法>不是'软法',它也和其他法律一样,具有其强制力."一方说:"那为什么<工会法>实施至今,某省高法从未受理过工会干部权益受侵的案件?"另一方说:"即便存在某些问题,也是个别执法者的事.工会应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是否尽了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20.
智慧两则     
白纸上的小黑点一位大师受邀到大学演讲。在演讲前,他拿了一张很大的白纸贴在墙上,然后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之后,他找了一位学生,问他:"你看到了什么?"那位学生说:"那是一个黑点。"这位大师接着又点名问了许多人,每一个人都说:"那是一个黑点。"大师笑了笑说:"你们说的都没错,这里是有一个黑点,但你们为什么都没注意到这张大白纸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