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唐斌 《求索》2010,(6):104-106
作为相对独立的行动主体,政府及其官员也具有相对狭隘的部门利益。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政府追求和实现其部门利益的过程。因政府利益诉求而形成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安排及导向,会导致社会工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资源分配不公、契约性关系与强制性关系的对立、专业照顾与社会控制的角色冲突、专业价值与行政化要求的张力、行政评估与专业评估的取舍等职业伦理冲突。为此,作者建议应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职业伦理、引入社会工作行政、强化社会工作职业伦理的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去调适政府利益诉求与社会工作职业伦理的张力与冲突,使二者之间实现深度契合与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大体分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及专业组织初步发展、职业化学术讨论逐渐开展、职业认证标准逐渐发展出来等三个阶段。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对策是: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必须高度认识政府在社会工作职业化实现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中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必须走渐进发展的道路,必须通过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构建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3.
伦理价值一直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但国内对该主题的研究却非常匮乏。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步骤的加快,如何在与西方伦理价值的对话中挖掘和呈现中国文化精神资源已成为建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瓶颈。通过分析以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为基础的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的文化基础及其不足发现: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以启蒙运动的普世化伦理价值为依据,相信抽象化的人的理性的假设,这必然导致与现实不可调和的冲突。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文化视角分别从人际和社会处境的横向维度以及文化历史的纵向维度修补社会工作伦理价值基础,把人的理性放回到日常生活中。儒家文化则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出自我超越的维度,把人视为嵌于日常生活的伦理关系中并且有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能力,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实践体察不断"上达"的仁爱伦理价值,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修补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中的个人与社会、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分割。本研究的结论将有利于中国社会工作者在本土的实践中发掘中国文化的精神资源,提升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工作,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因而是政府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能.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的服务效能比较低下,主要原因是社会工作没有实现职业化、政府职能缺位和错位.只有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转变政府职能,才能切实提高社会工作效能和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职业化研究一直是社会工作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现有研究多重视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宏观层面(如职业化的意义、原则、方向和路径等),疏于对具体制度的研究.本文将关注职业化的关键——职业资格制度——进而研究社会工作者就业准入在我国的可能性,具体回答以下问题:现行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法律性质是什么?它能否构成社会工作者就业准入的凭证?  相似文献   

6.
2009年,人事部、民政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相继发布,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有了较大发展,社会工作职业化有了一定基础。但从全国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使其拥有较高的职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工作承担着落实社会政策的重要任务,政府在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应把握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指导和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运行的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建设,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深圳市盐田区大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事业,以探索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工作职业体系为目的,出台了《盐田区关于加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职业分级管理、职业分级实施和人才激励"1+3"文件,以"六创新"推进专业社工职业化改革,为社工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改革提供了"盐田样本"。一是领先建立专业社工职业体系,打通晋升渠道,创新社会工作职业发展路径图。目前全市社工没有职业发展体系,仅有中心主任、督导助  相似文献   

9.
职业化背景下的中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方向设计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缺乏职业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习不规范,学生缺乏专业实践能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缺乏本土性;专业教育应走向职业化,以职业发展定位专业教育;加强实习环节的教学,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提高实习质量;加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知晓度低、薪酬待遇与社会地位低、人才培养存在短板、专业机构的支持欠缺、个体因素等,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构建社会工作友好型社会,完善社会工作者的管理与支持,增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自律等,是应对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问题的策略。这一问题的有效预防与解决,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