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劫持人质谈判中,劫持者、谈判员、人质都处于高压力状态。事态发生之初的主动权掌握在劫持者手中,随着警方处置措施的展开,压力处理的主动权在谈判方。因此,人质谈判中要了解和觉察谈判员、劫持者、人质的具体压力及其来源,并积极有效地针对不同压力展开处理。只有把三方的心理压力控制在一定程度内,才能够打破劫持者的侥幸心理和自我高估心理,引导劫持者进行理性判断。也只有在理智的精神状态下,谈判才能够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2.
角色互动理论在反劫持谈判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质谈判实质上是谈判员同劫持者之间的角色互动,二者的互动影响着对反劫持的成功与否。谈判员角色的确定以及确定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互动中谈判员角色需要通过布景、道具、衣着、仪表、言谈举止、台前、台后的表现以及角色配合等一系列环节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反劫制暴谈判离不开语言的使用,谈判语言是实现谈判策略的重要工具,遵循谈判语言运用的原则,注意语言使用诸忌,讲究语言运用的策略和技巧,就可以在人质危机的处理案件中,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为成功处置赢得先机,针对不同劫持者心理,有的放矢,随机而言,明晓法理,唤醒良知,让他们缴械,保护人质的生命安全,实现和平解决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4.
解救人质,和劫持者谈判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谈判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对劫持者心理状态分析是否到位。通过三维分析,可以把握劫持者的心理状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稳定劫持者的情绪,瓦解其心理防线,达到成功解救人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反劫持谈判也叫人质谈判,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高难度谈判。结果价值在反劫持谈判中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合理地运用结果价值将使谈判收到很好的正面效果。在一定的适用范围内,通过运用结果价值,让劫持者或者说行为人在短时间内核算成本,权衡利弊,可以使劫持者与谈判专家、政府和人质建立起一个利益共同体,用利益交换、亲情感化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无条件缴械,从而达到和平解救人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谈判是人质劫案处置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谈判人员,随时可能面临突发性的人质事件,随时都要准备在极短的时间内运用自己充满智慧的口才去迎战各种各样的劫持者。谈判人员只有事前准备充分,考虑过场上可能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并把握好谈判中的接近、发问、应答和劝降几个环节的谈判语和禁忌语,才有可能在谈判实战中不出现"短路"和"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难堪局面。  相似文献   

7.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也是动机产生的基础。人质谈判过程时,了解劫持者的真实需要是制定谈判策略的依据。在实战中,谈判人员可以从劫持者的外表和穿着、外显动作、提出的要求、劫持方式等现场情况和劫持者的成长经历、当前生活际遇等幕后情况两个方面获取信息,综合判断劫持者的真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需要是人的生理或心理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人行动的动力和源泉。就劫持人质案件而言,劫持者行为的“驱动”来自于他实现其需要的欲望。因此.谈判专家若想使劫持者停止其行为或者改变其行为,就要善于发现和确认劫持者的需要,并根据劫持者的不同需要采用相应的谈判策略。在谈判过程中,还应尽可能消除或减缓劫持者由于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产生的失望情绪和挫折感,让他尽可能看到这些需要可得到满足的希望之光,以促使其终止犯罪,放出人质。  相似文献   

9.
论劫持者心理变化及警方谈判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劫持人质事件发生后,随着警方处置措施的实施以及事态发展,劫持者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变化是警方制定与选择谈判策略的依据。只有清晰准确地判断谈判过程中劫持者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攻其心理弱点,以最小代价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0.
人质谈判中的分心术是警方缓解劫持者紧张和敏感情绪,保护人质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警方采用强攻和使用狙击手击毙劫持者的有效策略。它包括话题分心术、人质分心术、围控假象分心术、外物分心术、疲劳分心术、情景分心术和假性交易分心术等,在实战运用时要注意合理自然、时机恰当、诚恳实在和果断及时。  相似文献   

11.
论人质谈判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质谈判场包括关系场、环境场和话语场。谈判场中影响和制约人质谈判的因素很多。警方针对每一场人质危机的谈判,都应该做到知彼知己,有的放矢,应通过场上和场下等渠道,多方采集相关信息,并及时、科学分析,正确研判,充分利用其有利面而规避其不利面。只有这样,警方才能有效把握谈判的主动权,顺利化解人质危机。  相似文献   

12.
谈判是警方处置劫持人质等危机案事件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谈判过程中,劫持者往往会提出或大或小、或难或易、或政治或经济的各种要求,与此同时会设定完成要求的期限,并以劫持的人质安危作为筹码,据此同警方对峙。警方若不能很好地应对对象提出的“要求与期限”,就可能使危机升级,甚至导致人质被伤害的严重后果。因此,对危机谈判中“要求与期限”实用技巧的研究和把握,对提高危机谈判的水准和高效处置危机案事件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人质谈判中,由于交际的特殊性,劫持者对自己人身的安全及要求的满足特别关注。他们往往不相信谈判人员友善的示意和话语,不相信警方的承诺,怀疑对方满足自己要求的诚意。谈判主客双方的关注点相互错位,这种错位决定了谈判交际的艰巨性、复杂性。要想有效进行谈判,顺利解决人质危机,警方就必须通过各种努力,诱使劫持者建立起新的、正面的关注点,而淡化、分散、偏移、消除其不利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4.
警方谈判者缺乏现场预测能力、喜欢说教与恫吓、轻易同意现场交换人质是进入谈判低谷,谈判者无力摆脱劫持者在心理上的纠缠的一种最典型的反映。这种失利状态一旦发生,就极有可能导致谈判的全面失败.  相似文献   

15.
情感诉求是人质谈判的一大策略。它强调建立一种情感沟通来缩短与谈判对象的心理距离。实际工作中,运用多种语言技巧来对劫持者进行情感诉求有利于和平劝降,也有利于为警方采取其他处置措施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在劫持人质案件中,人质和劫持者的心理变化往往会决定着整个事件的发展和采取的相应措施。谈判是有效降低事件危险的方法,可使劫持事件从激烈、极端逐步走向稳定直至妥善解决,达到警务处置行动"最小伤害,最大效益"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掌握和分析劫持者和人质的心理活动,可以为下一步的处置行动的战术战法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确保妥善处置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树立警察权威和打击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7.
劫持犯罪是无法预测的,只能在劫持态势发生后进行有效应对。其中一种有效途径,就是现场策略性的谈判,通过警方与劫持者的谈判沟通来达到缓和局势、保证人质安全的目的。于是一种新型的控制犯罪的手法——反劫持谈判应急方式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8.
劫持人质案件谈判最主要的技巧即在于谈判员与劫持者之间的沟通过程,然而,沟通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项必须不断地学习及练习的技术。谈判失败的主要原因往往是谈判员在处置劫持人质案件过程中不能有效应对各种因素和状况,不会采用适当的沟通技巧。谈判人员很有必要掌握各种克服与劫持者沟通障碍的办法及在不同的状况下的沟通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9.
莫斯科"10·23"劫持人质事件具有劫持者的人数多、劫持者中的女性多、劫持者携带的枪支弹药多、被劫持的人质多的显著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俄罗斯军警在解救人质中采取了实施包围、断其退路;查明情况、弄清目的;拟定方案、组织解救;及时抢救、减少伤亡和封锁戒严、搜捕残余的解救对策,使解救人质的行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0.
易地处置是警方对一些特殊劫持人质案件当场处置难以实施而采取的离开现场处置的方法。它是一个动态的处置过程,使劫持者更易暴露破绽,使警方在地形、环境、策略等方面都占有主动权。因易地处置成功率高,所以它对侦查人员处置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易地处置的策略有:主动提出法、引诱法和顺应法。处置过程中除遵循处置一般劫持案安全第一、统一指挥、谈判和武力处置相结合等原则外,还要遵循处置现场选择和控制的原则,以创造战机,达到成功解救人质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