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聚焦世界     
《小康》2010,(6):25-25
重建日美同盟?日本《文艺春秋》“今后,不会再以鸠山政权为伙伴。”面对极度混乱的美军普天间机场的移迂问题,奥巴马政权终于给出了明确的表态。战后50年间,日美同盟一直充当了支持日本繁荣的重要角色。首相鸠山由纪夫不得不在“重建日美同盟”这一问题上选择退却。  相似文献   

2.
目前,陈水扁公然抛出“公投”,在推进“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回想三年前,陈水扁上台之初,试图以“四不一没有”来掩盖其“台独”真面目,欺骗和愚弄台湾民众。当他稳住阵脚后,便开始公开推行“渐进式台独”。在“去中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02年5月11日,他又支持一些“台独”分子举行所谓的“台湾正名运动”大游行,2002年8月3日又抛出了“一边一国”论。他自以为可以依靠美国势力做后盾,于今年初,又抛出了“公投立法”,加快了“台独”步伐。在民进党和台联党的推动下,台  相似文献   

3.
丁启玉 《理论月刊》2006,58(10):125-128
美日同盟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贸易摩擦迅速“政治化”的过程,经济矛盾的激化与政治、安全关系的强化相互交织,双边关系经历了“U型”的发展模式。美日贸易摩擦不仅是国家间经济利益调整的结果,也是两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结构性地位差异,国际体系结构松散或紧密的趋向,双边政治、安全关系以及国内集团政治利益等各种因素互动的结果。本文试图对美日在20世纪末期贸易摩擦激化背景下的同盟关系作一个多层次,较为立体的解析,试图说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美日关系发展的规律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仕荣 《台声》2005,(10):10-11
近年来,台湾问题日益成为中美日关系中的核心议题。李登辉、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一度十分猖獗。“以台遏华”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台海政策。美国的台海政策基本可以总结为:“不统、不武、不独”,这是因为美国的台海政策是从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出发的。为此,美国积极充当两岸的“调停人”,避免自身的损失,寻求利益的最大化。随着“9?11”后美国全球政策的调整,一方面美国推动美日同盟重新定义,鼓励日本在东亚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日本成为介入台海可能发生冲突的前线国家;另一方面,美国加速对台军售,这既满足了美国军工复合体…  相似文献   

5.
冷战在亚洲的结束模式,是美国的美日同盟政策的重要依据,而两极格局瓦解以来的美日同盟的发展集中地反映了冷战在亚洲结束的特点:历史继承性强、结束的标志模糊、时间长、竞争对象的分散性、目标的综合性;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日同盟发展是对冷战任务的部分继承和发展,建构并反映了冷战在亚洲的结束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迪杰 《人民论坛》2012,(17):236-237
日美同盟是美苏冷战的产物,经过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进一步加强,其军事同盟的性质更加明显。两极格局结束后,日美同盟并未因苏联的解体而宣告解散,它在新时期的亚太地区发挥着重大影响。基于此,文章对日美同盟环境下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利弊进行探索性分析,以期为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台声》1999,(10)
雷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抛出“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的谬论,力图彻底摆脱“一个中国”的原则,将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李登辉这一极其严重的分裂步骤,遭到海内外中国人的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7月30日、8月1日,台湾当局又相继抛出“辜董事长讲话稿”和“对特殊国与国关系论书面说明”,为李登辉“特殊两国论”进行诡辩,说什么“特殊两国论”代表了“台湾民意”,企图掩人耳目、混淆视听,把台湾同胞裹胁到他的分裂图谋里去。实际上李登…  相似文献   

8.
刘光华 《两岸关系》2002,(10):10-11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为其抛出的“一边一国论”  相似文献   

9.
陶迎 《理论月刊》2000,(7):22-25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前提和基础。但近来“台独”势力先后抛出“公投论”“两国论”“台湾主权独立论”等言论,严重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本文从国际法基本原理出发,论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合法性,并揭示出“台独”谬论的实质是对国际法的违反。  相似文献   

10.
在李登辉的主控下,国民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所谓“施政理念”,将两岸关系明确定位于“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并公然作为国民党对大陆政策的指导方针。这是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国民党当局将“两国论”政策化的标志,也是李登辉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又迈出的危险一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前后的行动表明,其利令智昏、一意孤行,步步加紧制造分裂,将两岸关系、将台湾民众、将国民党、直至将他自己引向深渊。今年5月19日,李登辉出版《台湾的主张》,提出“中国七块论”,受到各方面质疑和批评。在这之后50天的7月9日,李登…  相似文献   

11.
<正>“馒头论”中“新药、特药就应该贵”的观点显然放大了某些假创新的出现可能。在12月17日举行的“中国医药风云榜”颁奖典礼上,药企高举“药价不贵”的大旗,抛出了耸人听闻的药品“馒头论”。这个具有强烈轰动效应的药企论调主要包括三个重要观点:首先,“药品价格是什么?它不是做馒头,是面粉的成本加上燃气,加上工人工资,药品本身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高附加值的产品,它的价值不能够仅仅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日美同盟由于失去了共同的军事对手以及在其他领域出现分歧而经历了一段"漂流期"。《日美安全保障共同宣言》发表后,日美同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缓解两国矛盾的同时,加深和拓展了该同盟的深度与广度。在此过程中,日本借机增强了军事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国内军国主义势力也逐渐兴起。从某种程度上看,日本在冷战后日美同盟的调整过程中不再仅仅扮演美国的追随者,而是试图以主导者的角色引导美国,配合其实现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13.
自从李登辉抛出“特殊国与国关系论”后,台湾当局在其“书面说明”中声称:这是“从政治、历史与法律的观点”对“既存事实”的说明。事实证明,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论”恰恰在政治、历史与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李登辉妄图把暂时对台湾的统治或管辖说成是对台湾的主权,作为其“特殊国与国关系”的理论依据,这是颠倒是非,混淆国际法关于主权与管辖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名刊要览     
6月14日《东洋经济周刊》(日本)日美同盟不应过分担忧中国威胁日本人对日美同盟关系表示不满。这与日本人对美国没有在朝核和绑架等问题上充分地为日本利益代言的担心有关。出现这样的担忧,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美国不会看重中国而抛弃日本,理由是价值观和威胁。与  相似文献   

15.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中俄关系稳步发展 ,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这是对中、俄实施“接触加遏制”政策的美国所不愿看到的。然而 ,正是因为美国对中国和俄罗斯推行的遏制政策 ,如北约东扩、美日安保同盟、科索沃危机 ,促进了中俄发展密切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3年5月20日,在台 当局企图借岛内非典 疫情挤进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行动遭到彻底挫败后,陈水扁随即抛出了“WHO公投”的议题。声称要推动“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公民投票”,“未达到目标之前,努力绝不停止”。台湾行政主管部门立即表示要“积极配合,加速推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时代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抛出了新自由主义论、文明冲突论、新帝国主义论、中国威胁论和消费主义论等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理论。剖析这些“理论”,揭穿其实质,对于我们开展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治大国的实施方略:以经济实力为后盾,走“以经促政”的发展道路;以日美同盟为依托,借美国力量护航;以亚洲地区为立足点,全面拓展国际政治空间;以“入常”为目标,着力扩大国际事务发言权。  相似文献   

19.
最近,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对外政策顾问库珀及美欧日一些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提出“新帝国主义论”,引起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 “新帝国主义论”的理论基础是对国家类型的界定。库珀将国家分为三类:一类是西方发达的“后帝国、后现代”国家。一类是由索马里、阿富汗  相似文献   

20.
<正>新日美同盟的实质是以日美为核心、包括美国盟友和准盟友在内的遏华势力的集结,它以军事、外交、政治、价值观对抗为中心(将来还可能强化经贸等领域的竞争),以谋求和巩固日美在亚洲领导地位,保护美国在全球领导地位,是指向未来的全面而持久的对华战略遏制思维与实践新日美同盟近期,中日钓鱼岛争端、中菲和中越南海争端等一系列事件打破了东海和南海表面的平静,导致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这些争端背后是日本的新右翼化倾向和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