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一部综合性的、全面保护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律,与妇女权益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妇女权益保护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已不能够完全满足现阶段妇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因此,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已提上立法机关的重要议事日程。本届政协会上,有关机构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修改和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建议”的提案,其中包括了保护“无过错二奶”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2.
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妇权法》)为主体,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和《母婴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障妇女权益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在诸多权益的保护上为妇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法律条款的原则化,特别是部门与部门之间如何加强衔接,如何协调到位似乎没有具体规定,以致执行时"各就各位",体现不了合力的保护。为此,本文从妇女权益保障中存在的不足出发,就强化妇女权益保护的机制和措施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基本原则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建军 《法学杂志》2004,25(3):52-53
《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本原则是该法的核心和灵魂,是准确认识和理解该法的基石。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应对其基本原则重新进行思考,并确立保障妇女人权、性别平等以及禁止一切形式性别歧视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妇女劳动权益保护是妇女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保障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规范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在妇女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的保障问题中,仍是空白;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显现出《妇女权益保障法》存在不少欠缺,有待从立法观念、具体保护和惩戒措施、法律救济途径及执法监督等方面予以完善,切实保障妇女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5.
简论《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权益保障法》全面保障妇女权益,促进了妇女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面临市场经济带来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妇女权益保障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论证了妇女在政治地位和人身权益保障方面若干有待提高和有待深化的问题,对目前妇女参政中普遍存在的女代表必须同时具有双重或多重身份之降低妇女参政质量的通行作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妇女权益必须着眼于保障妇女的发展权利,它是妇女获得一切权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克先 《法制与社会》2011,(17):249-251
美国法学家凯瑟琳.麦金侬是提出性骚扰概念的第一人,美国是最早对性骚扰司法干预的国家。2005年8月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将禁止性骚扰纳入了法律,但对性骚扰并没有界定。各地制定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中,对禁止性骚扰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如北京规定,禁止违背妇女意志,以具有性内容或者与性有关的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用人单位、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情况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本文认为,法律目前只调整对女性的性骚扰是可以理解的,建议对性骚扰的判断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标准,性骚扰应以侵权行为法调整,法律对职场性骚扰问题应有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吴萍 《行政与法》2006,(10):50-54
《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一部以妇女为主体,以全面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法,本文以其为视角,探讨分析进城务工女性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的环境进行深层的剖析,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明宇 《法制与社会》2012,(26):111-112
夫妻离婚在财产方面的法律后果之一是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夫妻双方还是执法部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侵犯妇女对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权的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势必会对更好地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及我国特殊保护妇女权益的立法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写于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两周年之际周贤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自1992年10月1日施行以来,至今已整整两年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以法律全面确认和保护广大妇女合法权益的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它的颁布施行...  相似文献   

10.
简讯     
<正>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近日邀请首都各界妇女就刚刚通过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座谈。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工矿企业、部队、医疗卫生、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二十几位妇女代表出席了座谈会。与会同志认为,由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综合性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律,无论从形式上或内容上,都超越并完善了我国原有的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为我国新时期做好保障妇女权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  相似文献   

11.
女性权益的保障,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针对从人大信访工作中分析出的全县女性权益维护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太湖县人大常委会开宸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活动——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03,(8):54-54
性骚扰将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法律起草工作已经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3.
<正>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已于1992年10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重要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妇女权益保障法》既规定了全社会对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责任,又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笔者仅就女性“四自”精神与保障妇女权益的关系谈些看法。一、“四自”精神是现代女性必备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一年前修正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增加了“禁止对妇女进行性骚扰”的条款,曾被乐观地认为是保护妇女权益的“护身符”。然而,修正案实施一年来,全国进入诉讼程序的性骚扰案不足10起。  相似文献   

15.
王静 《公民与法治》2005,(11):40-4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妇女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制度上加以解决。及时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修改,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平等,更充分地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该决定将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妇女在1949年建国以前的漫长历史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权,更没有人权保障。建国以后,妇女人权及其法律保障制度基本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妇女人权及其保障的建设进入法治化快车道,宪法和一般法律对妇女广泛赋权,《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专门立法对妇女进行全方位保护,男女平等原则已经上升为国策,性别意识逐步进入决策主流,妇女人权保障国际合作不断发展。新中国70年妇女人权保障取得的成绩,为未来更高层次的妇女权利保障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条件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孙瑞灼 《江淮法治》2010,(19):48-48
9月1日,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正式施行,《办法》明确了保护妇女权益的责任主体,并提出公安机关要依法受理家庭暴力案件,将家庭暴力案件纳入出警范围。  相似文献   

18.
靳文静 《中国司法》2009,(5):100-103
一、问题由来 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正案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这一规定说明:性骚扰在我国仅是作为男性对妇女权益侵害的一种违法行为,其立法基础是性别歧视。随着同性性骚扰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被认定为侵权行为被追究民事责任的案例出现,这一法律规则被我国的司法实践所突破。同时,由于对性骚扰的认定标准、证据适用规则、处罚措施等方面规范的欠缺,使得该规定的效力和可操作性受到公众和法律界人士的质疑,  相似文献   

19.
李清 《天津律师》2006,(2):1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从1992年的10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听到这个实行日期后感到有些巧合。因为在1949年10月11日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按毛泽东主席的话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又—个10月1日我们国家颁布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我个人认为它不是一个巧合,我认为这里面有很深远的政治意义。第一,说明中国妇女的社会作用和政治地位已经被社会和国家日益重视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中国妇女也站起来了!另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又说明我们的妇女实际上是一个容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20.
杨维立 《江淮法治》2010,(17):44-44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妇女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显示,总体上看,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贯彻落实情况比较好,但要使男女从法律上的平等达到现实生活中的平等,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