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案件不应按撤诉处理编辑同志:你刊今年第一期在司法信箱栏目里对江苏省滨海县人民法院尹本友同志提出的“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案件的原告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被告方又未提出反诉,法院应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答复认为,人民法院可以按撤诉处理,...  相似文献   

2.
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案件的原告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应如何处理?编辑同志:我院在审理一起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案件过程中,原告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被告方未提出反诉,请问,本案应如何审理?江苏滨海县人民法院尹本友尹本友同志: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  相似文献   

3.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原告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笔者认为,因检察机关抗诉引起的再审案件,原审原告拒不到庭的,不应适用该条按撤诉处理。理由是:第一,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人民...  相似文献   

4.
两次合法传唤中的“两次”指什么?编辑同志: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对“两次”的理解,在审判实践中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两次”指第一...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在行政诉讼中,对当事人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情况如何处理,法学界一致的共识是:对被告可以缺席判决;对原告按申请撤诉办理。这种看法在立法上也得到了确认。我国《行政诉讼法》第84条规定:“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笔者认为,行政  相似文献   

6.
原告李甲生于1974年2月,被告张乙生于1975年10月;原被告1994年初相识恋爱,并于同年8月20日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双方均未达到结婚年龄,也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000年元月,双方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原告李甲起诉到法院要求与被告张乙解除非法同居关系。在开庭审理时,原告李甲经两次传票传唤拒不到庭,本案在处理时,对原告是否按撤诉处理或适用拘传,有两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法院判决被告偿付原货款3万元。但被告不服,在该判决生效后向检察机提出申诉,检察机关根据案情提出了抗诉。法院在再开庭时,原审原告拒不到庭参加诉讼。请问对此类情,法院能否按原审原告撤诉处理?河北读者黄民民同志:民事诉讼是由原告提出起诉而成立的,如果原告无当理由拒不到庭,便可视为其放弃了诉讼要求,因此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原告经传票传,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但,由检察机关提出抗诉引起的再审案件,原审原告无当理…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本院在审理一民事纠纷案中,开庭传票送达被告法定代表人后,该法定代表人提出了不能按时到庭的正当理由,并要求法院按时开庭审理,但未委托诉讼代理人,也未答辩。对该案如何处理产生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此案中被告法定代表人要求按期开庭没有违反法律规定,法院可以按期开庭审理,缺席判决。另一种意见认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明确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缺席判决。本…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中,撤诉和起诉同样是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所谓撤诉是指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经受理后,判决前又改变主意,放弃诉讼请求权的一种诉讼行为。根据民诉法的规定,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不违反法律的,应予准许;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撤诉处理,案件一经撤诉,便视为了结。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诉法第112条和114条分别对撤诉作了规定。从这两条规定来看,撤诉有两种情形:一是原告申请撤诉;二是按撤诉处理。原告申请撤诉必须在宣判前向人民法院提出,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至于按撤诉处理,必须是原告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否则,是不能适用的。然而,我国的民诉立法毕竟还不够完善,在审判实践中,撤诉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从理论上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撤诉有两种情况 :一是原告起诉后 ,于法庭宣判前自动申请撤回起诉 ;二是原告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 ,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按撤诉处理。民事诉讼法同时规定当事人自愿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 ,人民法院均应作出裁定 ,裁定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 ,也可以是口头的。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撤诉裁定 ,人民法院均应通知双方当事人和第三人。但在司法实践中 ,人民法院往往只把撤诉裁定通知原告一方 ,特别是口头裁定 ,几乎不向被告方和第三人宣告 ,认为撤诉是原告处分自己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单方面的行…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们在审理一件经济纠纷案件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原告法定代表人经传唤无故未到庭参加诉讼,只是委托其诉讼代理人(代理权限为一般代理)出庭。对此应如何处理?我们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原告法定代表人无故未到庭,只派其诉讼代理人出庭,不符合出庭的诉讼主体资格,应另行确定日期开庭;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告法定代表人无故不到庭参加诉讼,应裁定按撤诉处理;第三种意见认为,应开庭审理,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法作出判决。以上三种意见何种正确?请给予解答。江西省南城县人民法院吴献忠吴献忠同志: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  相似文献   

13.
撤诉的概念和性质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第四十八条还规定:“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这两条规定可以看出,行政诉讼中的撤诉是行政诉讼原告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判以前申请放弃起诉权,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是否准许的诉讼制度。撤诉的内涵包括:原告主动申请撤诉或因违反法定程序被视为撤诉的行为,经人民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准许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从而终结案件的审理。 有些行政诉讼法著作通常认为撤诉是原告在诉讼期间依法放弃诉讼权利的单方行为,即取消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是法律赋予原告的一种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4.
朱川  周喆 《人民司法》2012,(18):28-31
一般情况下,按撤诉处理的裁定不属于可申请再审的范围,但裁定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无法再次起诉的可以申请再审。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为由裁定按撤诉处理的,应以法庭辩论终结为适用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15.
应否准许原告撤诉?编辑同志:我院最近受理一起解除非法同居案件,该案原、被告1987年5月同居时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已生育子女。本案在审理中,原告原谅了被告的过错,申请撤诉。对是否准许撤诉,我们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有人认为应判决解除双方当事人的非法同居关...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法试行以来,各地基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历年审结的案件,撤诉的一般占10%以上。撤诉,顾名思义就是“官司不打了”,原告撤回起诉。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12条规定:“原告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第114条又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这两条规定说明,撤诉只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原告因违反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二是原告出于各种原因,自动申请撤诉。撤诉除了可以减少诉讼程序,提高办案效率,还有利于当事人之间的团结和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不必把官司非打到底不可。不容疏忽的是有些审判人员任意动员原告撤诉,有个基层法院受理一起一方长期患精神病,对方坚决要求离婚的案件。被告自1972年开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对原告拒不到庭等情形下可以按撤诉处理的诉讼制度,相关司法解释对该制度也进行了一些规定。但无论是民事诉讼法典,还是司法解释,都规定得比较笼统,留有诸多空  相似文献   

18.
吕瑶 《四川审判》2002,(3):51-51
本刊今年第1期刊出“非法同居的原告拒不到庭是否适用拘传”一文后,部分读者来信对该文所持观点提出不同见解,亦有一些读者撰文提出不同观点。本期选登吕瑶同志的文章,基本代表了这部分同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夫妻离婚后又同居生活,原告请求“离婚”,法院应如何处理?编辑同志:夫妻离婚后,双方未经复婚登记而又同居生活,现原告请求"离婚"。对此案,审理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以事实婚姻论处;第二种意见认为以非当同居论处。请问,哪种意见是正确的?湖北省阳市人民...  相似文献   

20.
撤诉亦称“撤回起诉”或“诉之撤回”,是指自诉人取消已经向法院提起的诉讼。狭义的撤诉包括撤回起诉和撤回上诉。这是自诉人积极的意思表示。广义的撤诉除撤回起诉,上诉外,还应包括自诉人经法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而按撤诉处理的.这是自诉人消极隐的晦意思表示。本文取广义的撤诉.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这就是自诉案件的撤诉在刑事诉讼法中仅有的法律规定.很显然,用如此简略的文字来规范撤诉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