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素科  黄虎 《湘潮》2013,(5):24-25
世界主义思想是莱辛启蒙思想的一部分,相对于启蒙运动的政治目的--为资产阶级革命做舆论准备来说,世界主义思想似乎没有直面问题,但从其与民族启蒙思想的关系、对德意志民族统一的作用和对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等角度深入剖析后,我们认识到莱辛的世界主义思想是对封建割据现状的迎头痛击,是最能够表达出莱辛启蒙思想和爱国情怀,实则是对其启蒙思想的一种看似矛盾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杨全顺 《理论学刊》2015,(12):116-121
中国近代启蒙运动和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不同于西方启蒙。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特有的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即不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和启蒙思想转变的内在理路,前者可化分为戊戌启蒙、辛亥启蒙和五四启蒙,后者可以概括为传播现代理念、建构现代国家和塑造现代国民三个方面。这些启蒙思想和内在转变的理路具有不同于西方近代启蒙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孔亭 《新视野》2012,(4):112-115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戊戌维新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年辛亥革命前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启蒙知识分子从开启民智、培养新民入手,追求国家的富强与独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专制体制的批判越来越激烈,对启蒙思想的实效性的追求日益强烈。可以说,从追求国家独立、国民自由到提倡个人自主、个人解放,再到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救国,是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演变的重要脉络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典 《唯实》2000,(9):124-128
许多学者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看作是鲁迅在坚持启蒙立场的同时,对启蒙运动的超越,是反启蒙的,而且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直接等同于西方反启蒙的存在主义,这是不准确的。鲁迅的虚无心态并不是反启蒙的,而是他深感中国启蒙运动过于艰难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露,是他的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张典 《唯实》2000,(Z1)
许多学者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看作是鲁迅在坚持启蒙立场的同时,对启蒙运动的超越,是反启蒙的,而且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直接等同于西方反启蒙的存在主义,这是不准确的。鲁迅的虚无心态并不是反启蒙的,而是他深感中国启蒙运动过于艰难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露,是他的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实学精神是黄宗羲启蒙思想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明清实学是他启蒙思想的思想渊源之一.黄宗羲通过对历史实事求是的研究,提出了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彻底否定的思想.同时,在以"实学"求"实用"的精神指导下,黄宗羲对未来的理想民主社会进行了设计,成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革命的重要理论.在黄宗羲的思想中,实学精神与启蒙思想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与启蒙关系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的研究课题;马克思既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儿子,又是启蒙的尖锐批判者。他批判了启蒙的阶级立场及其“应当”逻辑,吸收转化了其人道理想;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批判,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使在启蒙那里陷入乌托邦的人道理想具有了现实可能。马克思哲学是一种超越现代性的现代性哲学。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不仅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而且也推进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启蒙。这种思想启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说,抗日战争使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许多错综复杂的新矛盾和新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着眼,这亦是一项深刻的思想启蒙任务。1938年10月,毛泽东在阐述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  相似文献   

9.
王勤瑶 《党的文献》2016,(4):114-1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争取民族独立的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融合,不仅在物质上保障人民的生存要求,更给予了群众精神的满足和生活的希望。在承接新启蒙运动"民族性、民主性、大众化"的理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根据地的具体实践,通过多种文化传播方式,实现了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内核的抗战文化启蒙、以劳动人民主体地位为内核的群众文化启蒙。而作为晋察冀边区文化启蒙的重要传播媒介,《晋察冀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军事思想、战略方针以及文化建设方面扛起了敌后抗战的一面大旗,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启蒙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0.
启蒙主义是中国近代以来主要的思想发展潮流,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思想家,进行思想启蒙成为他终其一生的工作。“五四”以后鲁迅与其他的启蒙思想家一样主要以开展传统批判为其特色,可是思想启蒙的目标任务始终没有变更。我们从思想启蒙的视角再次解读《祝福》《明天》《离婚》和《伤逝》四篇妇女题材的小说,会发现鲁迅进行思想启蒙的意识和思路仍然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方宁 《党史博采》2011,(5):19-2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满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千年帝制在瞬间轰然崩塌。辛亥革命的爆发为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开辟了重要道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虽然没有亲身参与推翻满清的直接军事丰争,但也积极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做出了自身5虫特的贡献。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进行深刻的思索和反思,决心从思想文化的启蒙入手,掀起新文化运动的征飙。开始了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之路.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启蒙面临后现代思潮、大众文化、复古主义等思潮的合法性质疑。思想政治教育应担负起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启蒙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从实践性、阶级性、教育性等方面都应承担起启蒙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佛教之复兴为近代启蒙文化的一个庶出而又深刻影响了主流思潮的重要特色.梁启超曾言“晚清思想有一伏流日佛学……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众多著名的政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如谭嗣同、梁启超、沈曾植、陈三立、夏曾佑、宋恕、汪康年、章太炎等.不同程度地与佛教发生过交涉。鲁迅先生作为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化的思想巨匠,亦曾究心于佛学,用力甚深。本文特对鲁迅与近现代佛教人士的交往略加介绍。  相似文献   

14.
周晓莹 《世纪桥》2012,(11):75-7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挑战,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此意义之下,笔者将文化启蒙概念引入其中,力图使文化启蒙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规律的基础上,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领导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构筑开放、包容的文化校园。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教育,是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需。然而为数不少的莘莘学子对这一新的体制茫然无所知,他们以为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社会大震荡和政治大变局,引起和促成了社会风俗、文化心态、价值观念的变化,思想领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启蒙思潮,其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制度和宋明道学,倡导个性自由、利己主义,肯定人欲的正当性和人格平等,表现出中国人文主义的思想觉醒.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关于文明问题的进步思想的基础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武器,深刻地揭示了文明的本质:文明是人类认识和改革世界实践活动积极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自身在实践中不断进化、发展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期刊反映社会各阶级和集团的思想和意图,既是一种宣传教育的工具,又是一种传播科学技术和信息的工具其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具备什么样的社会功能,是与期刊的办刊宗旨、与办刊者的思想观点、政治背景密切相关的,一、传播人类进步思想和文化,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功能在我国期刊初创之时,其中绝大部分是由在华的外国传教士主办的,其办刊宗旨是为在中国宣传西方宗教思想,为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服务,但也客观传播了一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从而在传播人类进步思想文化上发挥了启蒙作用。这种启蒙作用,促发了中国资产阶级维新…  相似文献   

19.
晏扩明 《新视野》2023,(2):35-42
从政治哲学史的角度来看,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有三个理论渊源:一是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共同体思想,二是启蒙时期的契约共同体思想,三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伦理共同体思想。在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共同体思想中,城邦共同体的理性建构与个人对城邦的感性叛逃构成了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内在张力;在启蒙时期的契约共同体思想中,契约共同体的理性缔结与“自然主义”人性论的感性挑战构成了处理个人与共同体之间关系的两个派别;到了德国古典哲学这里,如何以理性或者感性的理论视域来看待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仍旧成为理解共同体问题的关键锁匙。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在辩证看待上述三种政治哲学传统的基础之上完成的,它既是对城邦共同体思想的反思,也是对契约共同体思想的批判,更是对伦理共同体思想的扬弃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彭敏 《党史文苑》2004,(6):18-20
本文从法治思想、宪政理想与司法改革实践三个层面阐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法制的作用与影响,认为梁启超宣传以西方民权学说和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法治思想与宪政主张是中国近代法制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改革司法制度、倡导司法独立的主张和实践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