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台声》2016,(2)
明清时期,在京城建有多个全国各地的会馆。北京的会馆始于明代,清代是北京会馆的重要发展时期,会馆到清末才走向衰败。明代的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以后,北京即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许多外地人到北京做官、经商,而且从明永乐十三年科考开始,北京作为中央考场,全国各地的举子一般每3年要到北京参加一次会试,因此设立会馆,便成为外省人士在京城生活、工作的一种需要。台湾在北京设立会馆,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正如当年分巡台湾道刘璈在报请购建全台会馆的呈文中所说:"在都城购建全台会馆,以备台湾会试举人及供职于京者,藉以居住。"自即期起,《台声》将刊登北京台湾会馆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0)
正20世纪90年代,北京地方史研究领域内出现了"会馆热",许多专家学者及地方民俗专家纷纷对北京特有的会馆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出版了一批专著。其中,民盟盟员、北京民俗专家白鹤群先生等编著出版的《北京的会馆》一书,最先收集整理了位于北京宣武门外后铁厂胡同的全台会馆的资料,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台湾会馆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北京的会馆》一书是这样介绍全台会馆的:"全台"会馆一词是依据全闽会馆而来。全闽会馆即福建会馆,全台会馆即台湾会馆。史料上记载全台会馆文字不多,仅《北京史苑》第四辑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高潮时期,那时全国各地的台湾同乡会都已经解散,但是还有一些遗留的房产问题尚待解决。1952年我从上海调到北京,任台盟华北总支部主任委员,在此期间我也亲历了北京台湾会馆房产问题的解决过程。位于北京前门大街大江胡同的台湾会馆是一座历史悠久,很有历史和纪念意义的建筑。在50年代初,当时的会馆管理者为了响应全国公私合营  相似文献   

4.
"富贵茶园"是济南老城的一座戏院,坐落在大明湖南岸,正门在东西钟楼寺街,西门在南北万寿宫街。它原是江西会馆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江西会馆出租场子,戏台就是会馆里的老戏台,最早时曾叫"闻善茶园"。清光绪举人萧应椿,为济南大盐商,家住蕃安巷。光绪二十六年(1900),他为捧一青衣名角,又再投资,人民国后,改为"富贵大戏院"。  相似文献   

5.
正"本馆则创于前清嘉庆十二年刘李二公,是时,湖广已于雍正四年析为二省。大湖南北,在一省统治之下,经数百年,吾民相处已久,不忍离析,联合组织,益见乡谊之竺,历久不渝。地虽判为南北,而吾人心目中,固不知有所谓南北也"。北京的会馆,从明清行政区划的角度,分为省、府、县三类,以省为名的会馆,一般都是省级会馆,简称省馆。湖南省在北京的会馆,据《北京会馆基础信息研究》一书记载,有54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1)
正2015年12月28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台声杂志社、北京台湾会馆承办的"纪念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台盟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陈军,第三届全运会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在京团员代表,以及在京台胞、台生和台商代表约50人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第三届全运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1)
<正>第三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来自两岸及香港10位青年才俊,共谋"两岸一家亲"的青年作为——2016年12月13日上午,由全国台联与中评智库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出席论坛并发表两岸交流新观点,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来自中评智库、北京大学、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  相似文献   

8.
北京的会馆大多都在外城.据《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会馆》卷(2006年北京出版社)记载,从明代前期最早出现、清乾隆和嘉庆年间快速发展到光绪年间,在京兴建的各省会馆达500多个,但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京师外城巡警总厅右厅调查,从其所辖的前门大街右侧以及西至宣武门、广安门一带,就有会馆318个.《1941年北京特别市会馆名称地址一览表》所列381个会馆中,地处内城的仅21个.《北京市人民政府民政局会馆调查研究报告》(1949年11月15日)记载:"本市会馆多分布于外二、外四两区,据统计全市共有会馆三九一处."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5,(11)
<正>5月18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台湾财团法人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财团法人台湾文化会馆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北京台湾会馆重张五周年成果展"及台湾画家"山川韵秀——苏惠心书画特展"在北京台湾会馆开展。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蔡国雄,台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苏辉,北  相似文献   

10.
王彪 《台声》2014,(8):69-69
7月17日下午,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前会长杨国庆陪同台湾师范大学30余名师生到北京台湾会馆参访。其间,汪毅夫以讲故事、谈历史的形式,将北京台湾会馆的历史沿革娓娓道来。从会馆的由来到台湾科举史,从台湾进士考证到五人上书的典故,以小见大、旁征博引。汪毅夫严谨又不失风趣的讲座,让来自岛内的师生们对北京台湾会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2021年12月15日,大雪节气已过,冬天的北京气温骤降,冷得冻人耳朵,但是,北京商务会馆二楼月季厅里却格外"火热",因为这里正在举行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评选.门口的服务人员悄悄对身边的人说:"听!里面在唱歌."  相似文献   

12.
杨伏山 《台声》2014,(7):79-79
<正>6月6日上午,北京台湾会馆迎来了一次艺术盛宴,由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台湾中华现代国画研究会主办,北京台湾会馆承办的"台湾之美——两岸书画名家交流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台盟中央秘书长张宁,北京市台办副主任黄塞溪,台盟北京市委秘书长彭京玉,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执行副主席王子忠,中华现代国画研究学会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历史文化场馆资源丰富。5.09平方公里的古城内,会馆遗址及经典民居老宅,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将古城扬州点缀得缤纷多彩、灼灼其华。一、会馆的由来及扬州独特的禀赋优势所谓"会馆",是明清之际易籍人在客居地建立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4.
《春秋》2007,(5)
古老宏伟的江西会馆,位于济南市东西钟楼寺街、东西万寿宫街、南北万寿宫街、南北钟楼寺街的方形范围内。在济南的十大会馆中,江西会馆是规模最大的商业性会馆,它建于清代年间,为旧时同乡联谊会吸引各路客商资金而建的集会场、娱乐游憩的公共活动场所。那时同乡会有安全的居所,开展联谊活动较为频繁,节日团拜,集资设宴,上演戏剧。该会馆内一般是演京剧,设有专供演出的场子和戏台。  相似文献   

15.
张立峰 《台声》2014,(6):66-67
<正>台湾会馆史称"全台会馆",始建于1890年前后。昔年为在朝为官的台籍官员购置,原址位于北京宣武门外后铁厂胡同,后移至前门大蒋胡同127号,即今日大江胡同114号。2010年5月,这座已有百多年历史的台湾会馆在北京最为繁华的前门地区重张。复建后的台湾会馆,既具有北方民居建筑风格,又不失闽南文化元素,三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9,(21)
<正>10月24日,国台办在台湾会馆举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交流局局长黄文涛、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以及国台办、北京市台办、北京市台联相关领导和在京台胞等50余人参加活动。北京市台办副巡视员赵孝清主持了授牌仪式。仪式中,黄文涛宣读了《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关于同意在北京台湾会馆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批复》,龙明彪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牌匾授予台湾会馆。据了解,北京台湾会馆是大陆唯一一座原址保存的台湾会馆。2010年5月修缮扩建后重张以来,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切实维护台胞权益,不断增进乡亲情谊,促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20,(16)
正7月29日下午,全国台联会长黄志贤赴北京台湾会馆调研指导工作。座谈会上,黄志贤详细了解台湾会馆管理和使用情况,与工作人员亲切交流。他强调,人才是会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勉励会馆工作同志们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台联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全国台联台胞事务部部长高伟、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王慧陪同调研。  相似文献   

18.
说古道今话会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北京的会馆,不少人会显现出一种茫然,或曰:"会馆,不就是过去的驻京办事处吗?"稍为知道一点的人则又会表示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神情.  相似文献   

19.
有关老北京会馆的著述很多。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会馆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再一次被人们所提及。尽管老北京的许多会馆早已被拆除,并以宽阔的马路和林立的大厦取而代之。虽然许多老北京的会馆,我们只能在图片上寻踪,在记忆里觅迹了,但是人们对昔日会馆的怀念,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退。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4,(4)
<正>3月21日至25日,由北京市台联主办、台湾摄影家协会协办、北京台湾会馆承办的"乡情、亲情共筑中国梦——谢震隆台湾乡情猎影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21日举行了猎影展开幕式,台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台联会长苏辉,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蔡国雄,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中影集团副总经理刘小恒、《大众摄影》杂志主编徐艳娟,及市台办、市台联、台盟市委、中影集团、中国摄影家协会有关领导,谢震隆夫妇等出席开幕式。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致辞,市台联副会长郑大主持开幕式。谢震隆向台湾会馆赠送了其代表作《养鸭人家的小孩》,苏辉代表台湾会馆向谢振隆颁发了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