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六十条》是人民公社的宪法。邓子恢、毛泽东、田家英、华国锋等人都对《六十条》的制订与修改作出了贡献,其中邓子恢主持制订的《农村人民公社内务条例》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它的贯彻执行部分地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内生产队之间和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并最终确定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公社新体制。《六十条》的制订及其多次修改始终遵循"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修改文件"的工作程序,是中共中央在"大跃进"之后农村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质变与飞跃。  相似文献   

2.
五5月9日,是少奇同志在故乡度过的最后一天。这天上午,他专程到区公所,与区社干部座谈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问题。少奇同志问他们纠正工作中的错误,恢复和发展生产要几年时间。不少干部认为“有三五年只怕是空的”。少奇同志不这么看,他说,大家要相信政策的威力,中央有了个《六十条》,只要把《六十条》贯彻好,“五风”不刮了,群众积极性来了,恢复就快。他提  相似文献   

3.
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1934年12月18日,为进一步明确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纠正"左"倾错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确定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是党中央长征以来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它否定了博古、李德所坚持的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左"倾冒险战略方针,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人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本本、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错误地坚持走"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致使中国共产党内相继出现三次"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从而对中国革命造成极大危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对"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展开了艰难的斗争,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人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本本、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错误地坚持走"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致使中国共产党内相继出现三次"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从而对中国革命造成极大危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对"左"倾教务主义错误展开了艰难的斗争,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罗明,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广东省大埔县枫朗区岩下乡上岩村(现属平康区)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了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职务。1945年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此事作了正确结论。配合毛泽东打下漳州城1931年3月,罗明根据周恩来  相似文献   

7.
裴焕利同志在《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2期发表了《从1958年底到庐山会议前期纠“左”说的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裴文),肯定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努力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些错误,却又认为这种“对错误的纠正”不是纠“左”。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一、裴文的逻辑矛盾难以根除裴文既承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又说从1958年底到庐山会议前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些错误的纠正不是纠“左”,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二、裴文对纠“左”含义的理解有片面性在对纠“左”含义的理解上,裴文片面强调了质的规定性,忽视了它在不同条件下规模  相似文献   

8.
1961年初,党中央相继颁发了"农业六十条"、"工业六十条"。教育界也出台了"高教六十条",条例强调"知识分子工农化",主张"工农兵上讲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阵地的局面不能再存在下去了"。这个文件在高等院校传达以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当时,湖南农学院以周汝沆、胡  相似文献   

9.
大寨之路     
熏大队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大队党支部带领社员自力更生,发展生产。1964年2月10日,一篇《大寨之路》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大寨成为农业先进的代名词。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大寨和学大寨运动又成为推行“左”倾路线的典型。轰轰烈烈的运动一直沿续到70年代末,建设大寨县成了最时髦的口号。 1980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转发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对大寨和昔阳县“左”的错误进行了纠正——那种把先进典型的经验模式化、绝对化、永恒化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大寨之路@羊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央苏区时期,邓小平始终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王明"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被诬为"江西罗明路践"的主要代表,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打击.本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与王明"左"倾错误的英勇抗争及反"罗明路线"给党所带来的危害,展示邓小平在这场错误的党内斗争面前所表现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江西中央苏区时期,为创建地方红色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却又历尽坎坷,大起大落.1933年3月,时任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并受到错误的处置.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遭遇的第一次磨难.事情发生的深层根源是邓小平不认同"赣南会议"对毛泽东的错误批评、指责,根本原因是邓小平的思想主张与"左"倾路线相悖,导火线是所谓"寻乌事件".历史证明,邓小平是中央苏区江西党内坚持毛泽东正确路线、抵制"左"倾错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2.
由大公社的制度缺陷造成的农村社会经济的混乱,是催生"六十条"的主要原因。"六十条"的三次修改,通过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和供给制、改变农业基本核算单位,否定了"一大二公"的大公社经济制度,最终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新体制。"六十条"的修改是党中央与农村基层共同推动的结果,其为城乡二元体制的巩固和工业化的初步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1960—1962年,我国处于困难时期。作为党的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深刻反思历史,深入调查研究,对党在农业、工业、教育等方面的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对工作指导上“左”的错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纠正,为扭转困难局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邓小平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一展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在重大历史关头所表现的非凡的勇气和魄力。  相似文献   

14.
“左”欤?右欤? 60年代初期,笔者有机会到郊区农村参加过一期整社运动。运动的中心是反"左",贯彻农村工作十二条、六十条,到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在论及共产风的危害时,接触到一个颇为尖端的事例:某村因为砸锅炼铁、搞食堂化、平调农民财产事,挫伤了群众的积机性,社员出工不出力,造成荒地200亩。  相似文献   

15.
正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队伍抵达了井冈山,创建了一块具有重大影响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特点的道路。然而革命的道路历来是复杂曲折的。1928年春,"左"倾盲动错误的寒流悄悄向井冈山袭来由此,毛泽东不得不面对党内第一次"左"倾错误的压力,同错误思潮展开了多次较量。  相似文献   

16.
正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是由毛泽东领导、任弼时主持,经集体讨论,最后由毛泽东修改而成的。这个决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党的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做了明确的、实事求是的结论。主要是对"左"倾错误的历史教训,特别是王明第三次"左"倾错误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7.
《求实》1981,(11)
我们在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的历史,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也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战胜左、右倾错误,特别是不断地清理和克服了左的错误后,才取得胜利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只有在认真清理并纠正左和右的错误的基础上,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四化建设推向前进,否则,就会贻  相似文献   

18.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正确的总结。《历史决议》的第五部分,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过程和原因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深刻阐述,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错误的,必须彻底否定。正确看待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曲折、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根本目的在于以史为鉴、更好地前进。要始终坚持《历史决议》,坚持决议对"文化大革命"所作的结论,坚决反对在"文化大革命"问题上的错误观点,统一思想,集中精力把我们今天的事情办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9.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在刚踏入1999年的时候,我应《广东党史》杂志编辑部的要求,与他们几位同志见了面。看到年轻的党史工作者在锻炼成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办的《广东党史》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是办得好的,祝他们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我这次到广东,去了一趟韶关,寻访将近六十年前我曾  相似文献   

20.
我是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的一名离体老教授,年近80,近来有幸看到《学习月刊》,如获至宝,勤为学习,大有收益。但对贵刊刊登的有些文章的有些观点,我感到不能完全苟同,如贵刊有篇文章说:“苏联共产党的问题一个是长期以来思想僵化、体制僵化。犯了‘左’的错误。二是后来在纠正‘左’的错误的过程中又走向右的错误,机会主义泛滥。所以是先‘左’后右把苏联给葬送了。……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