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农村公益校车供给是各个主体在外部环境约束下,根据自身收益和成本进行理性选择的博弈。农村公益校车供给主要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家长三个博弈主体,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家长与家长以及地方政府与家长之间的三组博弈。这三个博弈主体的个体理性将导致集体非理性,形成了一种不利于资源最优配置的方案,从而使农村公益校车供给陷入"囚徒困境"。这种情况证实了地方政府承担农村公益校车供给责任是一种必然的理性选择。地方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承担起相应责任来化解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环境治理必须构建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形成强大的内驱力和必要的外推力,将城市的个体理性导向集体理性,使得个体收益与区域整体利益相容。这种合作激励机制是一种包括基于利益驱动的参与激励、基于制度约束的相容激励和基于观念认同的归属激励在内的复合机制。利益驱动是城市群环境合作的直接动力,引导城市政府积极参与环境合作,必须重视利益诱导和利益共享。制度约束是维持城市群环境合作的重要推力,要建立基于政府权威的正式惩罚制度和基于自愿约束的非正式惩罚制度,完善区域环境合作的法律法规,建立环境合作协议和规范,发挥其激励约束功能。观念认同是城市群环境合作的内在动力,要培育城市群环境共同体理念,强化政府的环境责任伦理,为城市群环境合作提供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在侦查讯问中的具体应用,其研究对象是共同犯罪形态下的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博弈行为。"囚徒困境"是完全信息静态条件下的非合作博弈,所有犯罪嫌疑人都选择招供的"纳什均衡"是该博弈的解,这也正是侦查讯问工作的目的所在。"囚徒困境"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需要满足理性人、静态博弈和利益驱动三个基本条件,故应当从调整讯问策略和构建相关法律制度两个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刑罚不是“神性的自然流溢”,而是与其他制度形成一场博弈,形成“一组控制力量的竞赛命题”。立法者也不代表绝对和永恒的正义,他也与其他当事人处于一场选择的博弈之中。既然如此,那么寻找沟通与合作显然是化解囚徒困境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囚徒的困境"是博弈论的经典模型"利益的二难选择"在侦查讯问活动中的运用。通过对"囚徒的困境"模型的全面分析,从中总结出该模型应用于侦查讯问的基础条件,并结合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构思出以"囚徒的困境"为背景的侦查讯问博弈策略,从而丰富侦查讯问的理论研究,提高案件的侦办效率。  相似文献   

6.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由于政府愿景与企业目标存在着差异,政府与企业相互博弈的行为日渐普遍和频繁。从博弈论视角观察,传统政企关系未能摆脱“囚徒困境”的尴尬格局,并产生出诸多社会公共治理的顽疾。“智猪博弈”模型为重塑良性互动的现代政企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从“囚徒困境”到“智猪博弈”的路径变革,不仅政企之间要通力配合,更需要政府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从权力规制、政策支持、健全监督入手,构建基于博弈论思维框架的现代政企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7.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典型模型,它反映了个人最佳选择并非是集体的最佳选择这一问题。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经济主体所秉承的理念、目的、利益不同,他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策略性互动。工程项目中的投资方与施工方在各自利益驱使的博弈中往往陷入囚徒困境。而走出这一困境的策略就是投资方尽量与施工方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努力建立互信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订立合作协议约束合作双方的行为,不断完善监理制度,通过第三方监督协调双方关系。  相似文献   

8.
多元利益主体间的非均衡博弈是引起中国式邻避困境的主要根源。在邻避效应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周边公众和社会群体为代表的不同利益群体间相互博弈,形成多重利益冲突和“囚徒困境”。因此,诠释多元利益主体的价值偏好和利益诉求,并剖析多元利益主体博弈行为逻辑演变机理,通过完善利益共识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的路径,实现“不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变,利于有效化解邻避困境,推进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要有效治理城市群内政府间合作难题,不仅要从理论上阐释区域治理的必要性,更需要全面分析当前城市群内政府间横向合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路径,提升城市群内政府间合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城市群发展的S曲线变迁,中国区域公共治理相应经历了三种治理形态转换:行政区经济-区域融合-区域一体化治理,形成两者之间双S曲线动态互动。通过两者之间螺旋互动的制度变迁,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公共治理形成动态耦合,实现区域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这不仅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也体现了经济基础变迁速率决定着上层建筑变迁的速率。在增量改革思维下,基于国内外经验的借鉴,区域结构基金、权威城市联盟、区域政府构成中国城市群区域治理近期、中期、远景三重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府际博弈无序造成了较大的负面效应。整体性治理作为新兴的第三种行政范式,对突破区域集体行动困境、提升区域公共事务治理绩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出发,从重塑合作共赢理念、创新区域政绩考核体系、完善府际利益协调机制、优化府际博弈信任体系等方面着手,探讨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府际博弈无序治理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主语式"权力体系是大学内部权力博弈的基础。基于"多人囚徒困境(MPD)"模型分析,在行政或学术权力内部的博弈中导致了学术或行政主体得益上的变化。并且当不同权力主体博弈时,在利益变化的影响下,容易形成大学里行政的"本位化"和学术人员进取心的缺失。权力个体的理性并不一定能够带来集体的理性,制度产生的内在约束力是大学内部权力正常运行的轨道,也是解决集体非理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营利性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参与的社区建设问题。由于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体系中公共理性的缺失和传统科层制痼疾引发的信息不对称,国家、市场、社区等不同范畴下的治理主体在各自治理逻辑引导下走向了非合作博弈,并在传统科层制的控制下陷入"向上负责"、"权责和供需双重失衡"以及"迭绎循环"的低效率公共物品供给困厄场域。立基国家——市场——社区的行为逻辑分析进而建构多重治理逻辑分析框架,厘清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中多重治理逻辑关系,在公共理性引导下构建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互动供给治理模式,转变传统科层治理狭隘空间,促进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高效长效治理,推进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公共服务治理需要经历由数据驱动向智慧协同转变的过程。智慧城市群是"智慧城市"概念在空间组织形态上的延伸,智慧城市群的大数据内嵌于跨区域公共服务治理。目前,大数据技术是城市群公共服务治理的关键,它能够筛选有效信息,辅助公共服务智能化决策,自适应调节公共服务情境。应用大数据资源在智慧城市群进行公共服务治理的同时,会产生大数据驱动下的多层面公共服务决策的技术困境、结构困境和伦理困境,必须重新规划多级城市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外治理权限,培养多主体协同治理公共服务的数据思维,优化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治理的组织结构,完善智慧城市群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的道德伦理建设,消除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治理的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维权运动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维权精英与地方政府如何从对峙抗争走向合作博弈?深圳市月亮湾人大代表工作站的维权实现了这一路径转变。合作博弈的成功取决于维权精英进行适当的角色定位、理性的运作策略和有效的资源整合以及政府做出了“吸纳与合作”的回应,进而实现社会与政府的良性合作。  相似文献   

16.
闯红灯行为违反交通规则、破坏公共秩序,不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极大增加社会运行成本,与现代社会文明要求背道而驰。各地城市为减少和根治闯红灯现象使出了不少招数,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闯红灯治理陷入了困局。从"囚徒困境"和"破窗效应"两种管理学经典理论原理出发,对城市闯红灯现象进行理论阐释和机理分析,提出破解闯红灯治理困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大规模出现"飞地经济",这种合作对于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尽管目前"飞地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积极倡导的一种经济合作形式,但其发展还不是十分成熟,仍面临总体规划缺失、利益划分机制不足等多治理困境,这些问题影响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有效克服"飞地经济"合作困境必须完善相关的顶层设计,进一步理顺"经济飞地"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开发运作方式,确定稳定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囚徒困境为代表二人博弈模型在学术界已经被广泛研究并加以应用。囚徒困境理论往往容易形成一种简单化和两极化的固定思维模式。囚徒困境的二人博弈模型实际上是三人博弈模型的简化。而三人博弈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比二人博弈模型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有解释力。分析三人博弈模型的结构及其理论意义,并以刑事诉讼法为例对三人博弈模型的应用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科学通过"囚徒困境"这一模型的研究,发现以自我利益为目标的"理性"行为,导致了两个囚徒都认罪这一相对较劣的收益结果.这一模型,为我们研究共同犯罪的应对之策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同时也为理论上构建高效而又统一的打击共同犯罪的刑事法律规则提供了理想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20.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关键在于政府的管理,重点在于构建生态型政府。生态型政府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理性选择。因此,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实际,分析生态型政府构建的理念、体制和制度困境,并探讨突破困境的基本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