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要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为出发点。传统社会是小型封闭简单的社会,人格信用与之相适应;现代社会是大型开放复杂的社会,抽象信用与之相耦合。市场经济取代了传统信用赖以建立和存续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但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信用,由此带来了信用危机。信用危机的实质在于,信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了一种特殊商品,但是这种信用商品由于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而难以得到准确的市场定价,导致了信用市场的混乱并最终引发了信用危机。这一危机只能依靠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逐步积累过程中得到清除。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正面临着一场社会性的化变革,使得传统农业社会在向现代商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某种化空缺;同时,在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原则冲击下,传统化中的义利观及道德防线也出现涣散和崩溃,引发了社会范围的信用危机。从化对信用危机的影响根源来看,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促动下,社会经济生活中发生了诸多信用业务。主要有高利贷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和国家信用等形式。其中,高利贷信用是一种主导信用形式,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较为深远。商业信用在宋代的商业往来中较为普遍。消费信用多发生于饮食业中,发展层次还较低。国家信用还未能发展成一种常见的信用形式。  相似文献   

4.
从商业票据的发展看我国的商业信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冰 《岭南学刊》2000,(1):25-28
目前,我国的信用以银行信用为主,结构十分单一;金融市场以资本市场为主;货币市场70%是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占比例很小。商业信用、票据信用在我国极不健全,是造成银行信用清偿率低、风险不断扩大、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相互拖欠,金融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商业信用的不健全,最终还会危及整个信用的基础。在美国商业票据已经成为货币市场上发展最快的金融工具。在我国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足,其发展也较缓慢,这种情况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称的,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一、商业票据内涵的变化商业票据是…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09,(1):92-92
李晓安在《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7期撰文认为,由于地方政府自身信用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因历史积累所形成的规模性、综合治理的艰巨性及其在信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政府信用治理已经成为国家信用综合治理的重心与核心。通过考察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成因、构成、表现,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际上已经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杀手。通过分析我国法律的约束不足,强调了地方政府信用治理的乘数效应,可以得出我国法律规制的定位及地方政府信用危机化解方法。  相似文献   

6.
秦海霞 《小康》2006,(10):22-29
官员信用危机正在成为政府的另一种“债务负担”,如果不尽快解决,不仅整个信用体系缺少牢固的基础,而且很难保证不演变为另外一个意义上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晓娅 《传承》2010,(6):104-105
近年来,频繁爆发的社会信用危机事件,反映了我们社会信用秩序正在发生畸变,主要表现是:在政治领域,权威信用弱化;在经济领域,市场失信泛滥;在生活领域,人际信任淡薄。重塑社会信用,成为一个亟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到来,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什么?温州人在一场信用危机之后,痛定思痛,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信用,为此温州人把每年8月8号定为温州的“信用日”,以致力打造温州人的信用名片。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你的名片是什么,你不觉得你同样需要打造一张全新的“信用名片”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频繁爆发的社会信用危机事件,反映了我们社会信用秩序正在发生畸变,主要表现是:在政治领域,权威信用弱化;在经济领域,市场失信泛滥;在生活领域,人际信任淡薄.重塑社会信用,成为一个亟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则是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信用又是规则良性运作的道德底蕴.由于产权不明晰,法制不健全,信用体系不完善,我国的信用状况远远达不到WTO的要求.发挥政府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明晰产权,完善信用体制,在全社会树立守信的观念和意识,将使我国经济在WTO的新起点上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用危机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应对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必须正本清源,亦即消除肆虐的社会信用危机,重塑社会信用必须走系统化、制度化之路,而科学的破产能力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12.
中 国在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变后 ,现已进入需要加快经济增长 ,使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阶段。然而 ,就在政府不遗余力地使用经济学中非常重要而且十分有效的手段时 ,一些经济运行背后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尖锐 ,信用危机不仅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而且是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而道德危机正是信用危机的逻辑递进。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信用失控现象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主体失信。市场主体不按市场规则竞争 ,许多“巧妙”的不公平竞争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在当前中国 ,由于产权制度还不完善 ,特别是由于公有经济的产权主体虚置和产权关系混乱的…  相似文献   

13.
信用是现代民主、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国现在面临的社会信用危机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人与人之间 ,企业与企业之间 ,甚至老百姓对政府 ,都充满了不信任感。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信用危机问题 ,除了重视以崇尚“信用至上”为核心的理念上的道德教育之外 ,更为重要的还是应当建构维护信用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地产业滑坡、股市重创、大型企业破产、贷款利率急剧下调等等一系列金融危机表征,使全球信用危机愈演愈烈,给债权人尤其金融债权人带来艰难处境。然而更为遗憾的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制,信用立法滞后,因而使信用危机下债权的法律保护显得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有助于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 ,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 ,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 ,可以有效减少中小企业的交易风险。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社会信用管理立法建设滞后 ;信用中介机构不发达 ,执业不规范 ;信用意识未形成 ,信用需求不强烈 ;信用编码未统一 ,信用信息不能共享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未开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用危机的表现、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鹏 《湖北社会科学》2005,23(4):104-106
信用危机是指社会中诚实守信道德资源严重缺失的状态及负面影响。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信用危机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都有表现。出现信用危机现象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完善信用法律体系,这些都是摆脱信用危机现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用失范与政府信用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 ,政府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关键。政府信用失范包括信用缺失、信用贫困、信用滥用、信用危机等 ,并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政府信用建设的方向是建构道德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绩效型政府、制度型政府。政府信用是政治文明的要求与反应 ,是政府文明的主要维度。  相似文献   

18.
陈玉光 《桂海论丛》2002,18(4):38-40
信用危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陷阱,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期道德上的缺位、信用观念的弱化和信用体系的残缺、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及我们对各种严重失信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所造成的.欲使中国经济走出信用危机的陷阱,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建诚实守信的伦理规范;二要加强对企业或法人经济行为的道德监察和监督;三要尽快建立起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制度约束失信行为;四要健全立法,严肃执法,强化对各种经济败德行为的经济和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9.
何永梅 《新东方》2005,(11):51-53
“一个民族不能缺乏信用观念,一个国家不能缺乏信用制度,一个社会不能缺乏信用体系,一个企业不能缺乏信用管理”,这是北京某个诚信论坛打出的口号,这个组织的参与者正逐年加倍地增长。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黑幕频频曝光,投资者与消费者屡屡上当受骗,使得社会公众对信用建设的呼声越来越大。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如何加强诚信建设也成了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信用危机现象有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必须按照市场主体的定位,努力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构建中国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