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舒乙 《北京观察》2009,(9):60-61
人人知道,老舍先生爱北京。 怎么个爱法呢?爱它什么呢? 他说他自己说不上来,仿佛爱母亲一样,是一种由音乐和图画所引起的爱.不大容易说得清楚。北京在他的血里,他的性格和脾气有许多地方是北京赐给的。  相似文献   

2.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3.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4.
我是在收拾书桌时看到那块创可贴的。找拿着那块创可贴报是纳闷了一阵儿。我想不起我什么时候以何种途径弄来了这块创可贴,也想不出要拿它来做什么用,且为什么又取而弃之,把它塞到了两本书的夹缝中。我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明白。其实我知道这个世界千头万绪,我不可能什么都想明白─—事实上我也真的想不明白,但找还是忍不住要去想。这种习惯好听点儿讲是思索或思考。不好听点儿就是瞎琢磨乱寻思发神经——当然这仅仅是针对我自己而言的。我就这么面对着这块创可贴凝神了许久,终于把它装在了我的衣袋里。然后我有条不紊地背上坤包,心安…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梦想     
年轻时候,谁没有梦?在我中学最爱 做梦的时候,我很想知道母亲年轻时候的 梦想是什么? "她想当一个工程师。"姨妈说。 姨妈给我看母亲中学时买的那把工程 尺,还有好多三好学生的奖章。 哦,母亲,那个每天总是为柴米油盐 忙碌的母亲,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话题总 是非常实际非常具体的,除了希望我能够  相似文献   

6.
矜持的悲剧     
安洁的母亲找到我,要我尽早找她好好谈谈。 “发生什么事情了?”我感到非常惊讶,我和安洁是初中时的同学,将近二十年的交往,她有什么事情都会直接找我,为什么这一次她的母亲跑来找我呢? 她的母亲神色凄然,叹了口气说:”夫妻不和,刘毅要和安洁离婚?”听她一说。我的嘴张得大大的,半天没合上。  相似文献   

7.
往事如烟     
人的一生都有往事相伴。往事如同点燃的烟头,那幽幽窜出的白烟,缠绕在我的体内,缠绕在我的日子里,又在我眼前缭绕不散,将眼前的朦胧现实起来;之后,我就看到了往事。我从来不知道自己会记住什么往事。只要真诚而坦然地去生活,该记住的自然记住。许多的往事就如此交替存在。就像我口中不断吐出的烟,一缕一缕,只要我们活着,往事就不会断绝。对于往事,欢乐或伤悲同样很多很多。往事如烟@李国民  相似文献   

8.
爱上红裙子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因为在小学里参加文艺表演,必须要准备一套白衬衫和裙子。小小年纪的我已经知道,因为奶奶常年病魔缠身的缘故,父母的工资还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哪有闲钱给我做裙子?我只好主动对母亲说:“算了,节目我不演了,还是让老师换别的同学吧!”母亲说:“那怎么可以?我想办法吧!”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安》2013,(4):67-67
开车陪太太一起出门买东西,因为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我就问到底要去哪里。太太回答说:“你不用管,我告诉你怎么走就行了。”我们上路了。太太很辛苦,因为每个路口都要她提醒我,应该往左、往右还是直行。我也很辛苦,因为到每个路口都提心吊胆,不知道往什么方向去。  相似文献   

10.
王玺 《中国保安》2002,(4):8-10
孙振平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他从来没有请同学吃过什么东西,有一次,他对同学许诺说要请他们吃冰棍,回家后他犯愁了,不知怎么向母亲开口.母亲知道这件事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你以后一定要记住,不要轻易对别人许你达不到的诺言.这是做人最重要的原则!"看看困窘的家,看看母亲憔悴的面容,孙振平哭了.  相似文献   

11.
母亲仙逝,驾鹤西去,清理遗物,看到母亲几十年来的画作,欣赏着母亲的画,读着白石老人的题字,心头涌起几多感动,几许温馨,几十年前的往事又一幕幕的浮现在眼前。1951年,母亲和胡絜青、高尚谦等一起拜齐白石为师,每周到白石老师家中学画,老师画一幅画,边画边讲用笔的力度,用墨、用色浓淡干湿的方法,母亲在一旁效仿。  相似文献   

12.
陈亦佳 《小康》2014,(9):40-43
“技术上要实现什么都很容易,关键是对商业模式的思考,关键是你要知道要实现什么,为什么要去实现这个。”  相似文献   

13.
那年春节,我结婚,和先生一起去南方老家拜见婆婆。 母亲却在节日里跌伤了左腿,股骨骨折住进了医院,要做手术用钉子固定,上了年纪的母亲竟遭此劫难。回来后,我问母亲为什么不写信告诉我,母亲只说怕我着急,影响了婆家办喜事。 在医院照顾母亲的那些天,母亲每天都让我早点回去。她说,这里有护士,你刚结婚。我知道母亲的心情,她总  相似文献   

14.
西柏坡     
在七月的早晨在西柏坡,八九点钟白胡子老人随手一指──孩子们当年的那个西柏坡与眼前的景色不同它是在岗南水库中……一个始建于唐朝的小山庄在新中国黎明的前夜卧虎藏龙老爷爷,老爷爷我们来到西柏坡凭了内心的吸引是来朝圣我们知道,真的知道──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好日子在这里生成是的,孩子等你长大了,还会知道:我们在这里成长前可以见古人后可以见来者使命比什么都神圣老爷爷,老爷爷你听我说──就在刚才我看见毛主席的小屋还有中央军委的指挥所是那么小,那么暗没有一块玻璃没有火和电灯可是这会儿它们突然就明亮了照亮了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5.
偶尔看到这则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征文.想写点什么。朋友说.你写什么呀.你都80后了.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时你还是一小屁孩儿呢.你知道什么呀。我没有回答她.但我心里说.我怎么不懂?我虽然80年代生人,可是再有几年也30岁了,也差不多和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的.我怎么就没有感受?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吃鸡蛋。  相似文献   

16.
舐犊情深     
感恩 《中国减灾》2005,(2):60-60
母亲节的晚上,随着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电话的那头传来了我的小儿子祝她母亲节日快乐的问候声,随后我打开了电脑,搜寻着儿子给他母亲寄来的贺卡,这时,一行醒目的字符吸引了我——“母亲节,关注西部贫困母亲”,我不由自主地点击了它,在一系列贫困母亲的生存照片里,其中的一张照片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我久久地凝视着它,眼前一片模糊。在妻子不断地催促声中,我机械地打开了儿子寄来的贺卡,当妻子激动得,哽咽着欣赏那些制作精美的贺卡,领略儿子的孝心时,我的心一直绷得紧紧的,老是想着那张震撼人心的照片。照片上的那位母亲,是青海玉树州结隆乡…  相似文献   

17.
王玺 《中国保安》2001,(5):32-34
冯道宽,1951年出生,当过教师,参过军。1992年任深圳市宝安区保安服务公司总经理至今。 我和冯道宽面对面地坐在暮春三月的阳光里。我仿佛看见1993年仲夏的那个夜晚。 凌晨三点多钟,刚刚加完班的冯道宽走到家属楼,倏然发现自家阳台上有一个苍老的身影。在冯道宽的记忆里,他什么时候回来,老母亲就等到什么时候。这已经是无数次了。有一回冯道宽整整24小时没有回家,老人家就在阳台上整整坐了一天一夜。冯道宽和妻子曾多次劝母亲不要等,可老人说,她一定要看到儿子安然归来,才能踏实地睡去,否则即使躺在床上也睡不着。 冯道宽看到母…  相似文献   

18.
感悟快乐     
<正> 快乐总是留在儿时的记忆里。有人说,这是一种很矫情的现代病。但很多人就患有这种病,好象还病得不轻。那时我们还年幼,父辈们年轻;我们任性顽皮,父辈们含辛茹苦;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父辈们什么都知道,但又什么都不告诉我们;我们很快乐,父辈们总是很忧虑,可是我们不知道。等到有一天,我们觉得自己不再年轻时,父辈们已经老得面目全非了。每次看到他们,我总是要想起年幼时的快乐,看到这些曾经给我快乐的人一天天老下去,就会产生“快乐也会衰老”的念  相似文献   

19.
求职难!应届毕业生求职更难!大专生求职更是难上加难!唉声叹气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有些人一看到招聘单位的招聘条件,就打退堂鼓:看来,我是没戏了,别自讨没趣儿了,还不是碰壁吗?不仅很多应届毕业生这么想,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也这么说。但我记得曾经有人说:规则是一扇门。我想,招聘的条件也无非是一扇门。门是什么?是供人进进出出的,是可以推开的。你敢推,巧妙地推,完全有可能轻而易举地进入门中。老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来看一看彼———招聘方的情况。撇开骗局不谈,认真的招聘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勤俭难忘     
去年,单位给我分了三间房子,房子虽然是旧的,但比起我以前住的单间要强得多。欣喜之余,我和妻子商量,如今房子宽敞了,该把母亲从农构接到城里来享享清福了。回到老家,我与母亲说了此事。母亲说,我在农村住惯了,在城里怕不习惯。但在我的再三请求下,她终于答应进城住几天。进城后第二天早上,母亲说她夜里没睡好,我和妻子忙问她怎么啦,母亲说:“这里的路灯怎么一整夜都亮著,谁掏电费呀?”我笑着说:“您老人家就别操那份心了,不让你掏钱就行了呗。”母亲却说:“这得浪费多少电呀,村里人浇地电都不够用呢,咋城里人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