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可以抵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2.
忠仪  万泉 《上海人大月刊》2005,(7):33-33,35
《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但实践中,探望权却遭遇到了诸如抚养一方不让对方探望、子女不愿被探望以及法院无法强制执行探望等种种“尴尬”。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是端午节,早上9点儿媳妇及儿子,陪我一起去上海田林敬老院看望我熟悉的可爱的老人们。由于今天是端午节,来敬老院看望自己父母的子女,孙儿辈很多。我非常欣慰中国传统的孝顺父母的画面,就在敬老院体现出来!太棒了!这里的老人平均88岁,大部分都已经九十几岁。当我送去慰问金给顾炳荣老人时,他特别为我献唱的自己改编的《我们都是一家人》及《中国强》等歌,他的爱国心非常让我感动,更  相似文献   

4.
<正> 探望权仅是权利吗?探望权,又称探视权,即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对于另一方抚养的未成年子女,有权探望并与之团聚或相聚在一起的权利。我国新《婚姻法》(即2001年4月28日修正后《婚姻法》)第三十八条所规定的“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女子的权利”。但《婚姻法》第三十六条又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  相似文献   

5.
我们镇敬老院办了几年,起的作用较大,但也遇到不少矛盾,如供养资金筹集困难、办院规模不能适应供养对象日办增多的需要等等。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进行了探索,主要在完善服务功能上下功夫,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服务对象上。走出单纯供养“五保”老人的小天地,向社会延伸、逐步实现服务社会化。目前,乡镇敬老院收养的老人有3种,一种是无经济来源,无子女配偶,日常生活无人照料的“三无”孤老,一种是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因未婚和已婚下育、丧子丧偶等原因成为老来无子女和配偶,日常生活无人照料的孤老;另一种是有子女及配偶,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6,(9)
正《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于5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常回家看看"将归入信用平台,"失信者"将进"黑名单"。那么,征信能把子女们"喊回家"看望老人吗?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指出,对拒不探望老人的子女及家庭成员,老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探望义务,法院可根据老年人的起诉,做出相关判决,要求子女回家或到养老机构探望老人。如当事人拒不执行判决,其  相似文献   

7.
《广东民政》2009,(4):45-46
在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福康街,有一处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好地方——布吉敬老院。布吉敬老院是布吉街道2000年筹资重建的福利单位,2002年敬老院晋升为广东省一级敬老院,2005年分别被评为“三八”红旗集体和深圳市福利部门唯一的“绿色单位”。工作成绩得到了区、街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相似文献   

8.
在肇庆四会贞山街道邓村片,没有人不认识程金芳——贞山敬老院院长,五保老人心目中的“大众儿子”。程金芳,1952年1月出生于四会一个落后的农村家庭,1973年12月光荣入伍,退伍后被推荐到原邓村镇官碑管理区工作,历任民兵营长、村党支部书记,后来到邓村居委会工作,1997年1月到贞山敬老院任院长。在敬老院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9.
李非 《中国人大》2012,(18):7-7
据湖北媒体报道,近日李先生到父亲所在的武昌一家老年公寓探望,发现其父的双手在夜间被护理人员捆绑在床头,导致手腕一片红肿。同房间的4位老人,有3位老人享受此“待遇”。这令李先生非常吃惊和难受,“老人们是来这儿颐养天年的,现在感觉在受刑。”  相似文献   

10.
沈民正 《今日浙江》2005,(24):16-18
2004年5月的一天,在江山市淤头镇敬老院,十几位老人在激动地商量着什么。有的由于激动,满是皱纹的脸涨得通红,有的想要表达却一时无法完整地说清楚而显得焦急。老人们都想争得话语权,表达心中的那份情感。最后,意见终于达成了一致。102位入院不到半年的五保老人联名给省民政厅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虽然表述并不是那么连贯和完整,但是中心意思却是直接和明了,“感谢人民政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由于集中供养,使得我省五保和“三无”老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目前,全省共有5.23万五保和“三无”老人在敬老院集中供养,…  相似文献   

11.
近来,在华人社会的香港出现了一些忤逆父母的案例,即未成年子女对父母非但不孝而且施以暴力。作为一种违背人类伦理的社会现象,目前东、西方社会尚鲜见关于此的学术研究。通过对该领域内已有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可以总结出未成年子女对父母的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但是这其中大部分研究多为基于统计数据对青少年忤逆这一社会问题的描述性讨论。为此,本文另辟蹊径,通过结构视角去理解子女对父母的暴力,及其家庭治疗作为干预手段的潜在优势,并辅以一个真实的临床个案分析。最后,提出了未来对此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文化中,"孝"是人们最看重的品德之一。孝顺父母,看望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如果把"看望父母"与"奖金"挂起钩来,很多人一时难以接受。12月初,有媒体报道,江苏苏州一护理院推出"奖孝金"新规,只要子女两个月内来探望老人超30次,就能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可在缴纳费用时抵用。新规定实施后收到不错的效果,不  相似文献   

13.
1996年2月12日山东省东平县库区老湖镇机关大院里像过年样热闹,一块由镇敬老院全体五保老人署名、写有“恩深似海”的横幅大匾、在几十名五保老人的簇拥下端端正正地挂在老湖镇党委书记白召银的办公室里“五保老人奖书记”伴随着新年的信息,在东平湖畔迅速传开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文明敬老院的东平县老湖镇敬老院,占地20亩,党委书记白召银把办好敬老院,寂社会抓上人过好于什的晚计一作为个镇消神入明社的。他队计把故名院的W则让R按人以把好保老人的人、食、什、刊_在心人,犹太保i上做名院的仇.对五保老人的生活,白书记处处过问。…  相似文献   

14.
近日,惠阳区民政局被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该区的“五保”工作已走在全市前列。日前,东汀时报记者来到惠阳区的两问敬老院,深入了解敬老院里“五保”老人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0,(2):63-63
陕西省白河县新建农村敬老院和五保安置点31处.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448人.集中供养率达62%。全县有31个单位与敬老院结对子.开展“一帮一、一带一”活动。临近春节,这些单位为敬老院老人送去粮油、棉衣、棉被等慰问品。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庐江县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农村敬老院建设.有2500名五保老人在敬老院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25%以上。2008年.该县对因灾倒房的五保老人本着自愿和“钱随人走”的原则.建议五保老人在敬老院建房.集中供养。全县536户因灾倒房五保户有495户愿意在敬老院集中建房.仅这一项就争取敬老院建设资金500多万元。同时,该县每年都从福彩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比例投入到镇级敬老院建设,目前已筹集福彩公益金600多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高密市五保工作搞得好,全市29处乡包中心敬老院,7处被省评为“文明敬老院”,12处被行评为“文明敬老院”。若问他们有什么经验,答复是这里有8个“每”字。8个“每”率实际上是市民政局制定的8项制度即:每年召开2次会议,专题研究五保工作;每年的立一季度组织机关人员对五保老人进行走访;每逢过?携带慰问品对五保老人进行慰问;每年“老人节”民政局邀请市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进行视察,接受*督;每年的“老人节”市民政局协调各乡镇,组织者/参观旅游;每月的月头由乡镇民政办公室向乡镇中《〔敬老院集体发放生活费;…  相似文献   

18.
正探望权是《婚姻法》修订后新增加的内容,作为一种亲权,它与直接抚养权相对应,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主体,被探望子女具有独立意志,享有选择是否接受探望的权利。在子女尚幼,不能独立  相似文献   

19.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不孝有三”是哪三  相似文献   

20.
“一次生命,不能葱茏茂盛,也要生机盎然。不然,怎样答谢养育之恩!”采访公晓颖代表回来的路上,这句让人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始终在我的耳畔萦绕。是啊,作为人大代表,一位在事业上饶有成就的年轻实业家,公晓颖为构建和谐长春走出了一条企业如何回报社会的新路,其情感人至深。2006年新春佳节前夕,劝农山镇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们迎来了被他们视作亲生儿子的公晓颖。长期以来,每逢节假日,探望这里的孤寡老人已成了公晓颖的一个惯例,五年来从未间断过。敬老院里住着50多位孤寡老人,公晓颖每次来到这里,除了要带上老人们喜欢吃的水果、点心,还要询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