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安徽省庐江县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农村敬老院建设.有2500名五保老人在敬老院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25%以上。2008年.该县对因灾倒房的五保老人本着自愿和“钱随人走”的原则.建议五保老人在敬老院建房.集中供养。全县536户因灾倒房五保户有495户愿意在敬老院集中建房.仅这一项就争取敬老院建设资金500多万元。同时,该县每年都从福彩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比例投入到镇级敬老院建设,目前已筹集福彩公益金600多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按国家有关保障政策,"五保"老人可以住进乡村敬老院集中供养,但是由于农村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传统观念及多数老人不喜受约束的生活习惯,大部分"五保"老人不愿意住进乡村敬老院。江西省遂川县现有"五保"老人3581人,其中住进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440人。部分非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家庭生活不富裕,住房存在漏雨或裂缝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盐津县有农村五保对象3447人,其中五保老人1605人,需集中供养老人1100人。2006年以来,先后建成雷家岩敬老院、中和中心敬老院、牛寨敬老院、豆沙古镇敬老院、盐井镇福利院,截止2010年底,集中供养老人800人,年供养标准3840元。盐津县在加快农村敬老院、福利院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管理新路子,提高敬老院、福利院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亦应水涨船高。如何实现这一要求,我们的做法是;既建乐园,又安“新家”。建乐园是提高集中供养的水平。我们市建有敬老院对所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009人,集中供养率达40.6/。建立敬老院,提高集中供养率,这是一个工作目标。但我们觉得光这些不够,还要不断提高办院标准,使敬老院成为五保老人的乐园。提高标准,提高多少?我们定的目标是实现8化:即“住房单间化、设施配套化、管理制度化、服务优质化、生活多样化、娱乐健康化、环境优美化、卫生经常化”。我们先树立了一个样…  相似文献   

5.
张建英  虞婧 《中国民政》2009,(12):51-51
江苏省宜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五保老人的供养工作,连续三年投入8000余万对全市24所敬老院实施“三建”工程,镇镇建起宾馆式、别墅式敬老院,总建筑面积达64000余平方米,床位数达4020张,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115%。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09,(9):49-49
安徽省泗县民政局薛峰认为,新时期.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应做到六到位:一是规划制定到位。要在全面掌握本地五保供养和农村敬老院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即了解辖区内五保户人数,要求进院人数、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和院内集中供养能力等情况,结合县、乡整体发展规划和财力情况.制定科学并切合实际的敬老院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资金筹集到位。  相似文献   

7.
阳东的敬老院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建设规模及配套设施、居住环境等,已不适应五保集中供养事业的发展需要。近几年来,为改善敬老院的居住条件,阳东县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对全县11间敬老院进行不同程度的改、扩、重建,大大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开拓出了一条适宜本地敬老院建设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解五保老人和敬老院建设管理情况,近期扬州市江都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全区五保供养和敬老院进行了调研视察。委员们认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卫生得到有效保障。但也存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赤峰市在五保户供养工作中.采取“分散供养提高标准.集中供养整合资源”的办法,不断加大城乡五保供养工作力度.既满足了部分五保对象不愿离开故土的愿望.又实现了让一些五保对象到敬老院集中供养的目标,使全市18620名城乡五保户生活无忧。  相似文献   

10.
植忠鹏 《广东民政》2009,(11):12-13
从上世纪50年代起,肇庆市各地相继兴办了敬老院,将部分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逐步形成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五保供养模式。然而,时至今日,肇庆市一些农村敬老院的管理工作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如何促进农村敬老院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肇庆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10,(4):62-63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不断加大对乡镇敬老院的投入,2009年全县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本着“建一所敬老院、服务一大片“的原则和“配一流设备、创一流服务“的宗旨.实行“宾馆式”管理,提高农村五保老人居住环境及集中供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曲阜市,乡镇敬老院素有“民政大院”之称,它以集中供养五保老人为主,集民政业务工作的多功能运转,全方位服务于一体,成为乡镇民政工作的主阵地。几年来,通过社会捐助,计生罚款,财政补助等办法,全市共投资700余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扩建改建的工作,较好地改变了供养环境和条件。全市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015名,入院率达67%以上。由于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发展,在我市已逐步形成了以敬老院为依托、带动其“名各项民政工作全面发展的布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民政经济的发展。敬老院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近日,惠阳区民政局被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该区的“五保”工作已走在全市前列。日前,东汀时报记者来到惠阳区的两问敬老院,深入了解敬老院里“五保”老人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当前,安徽省正在进行科学发展观大讨论,省委省政府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敬老院”)建设纳入28项民生工程,这为安徽45万多五保对象带来了福音。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六安市结合具体情况,联系民政工作实际,努力探讨敬老院建设的新机制,50多年,敬老院建设走过风风雨雨,是什么因素困扰敬老院的发展?是什么原因使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难以明显上升?2003年以来,尽管六安市加大对敬老院建设的投入,并结合民政部“星光计划”、“霞光计划”和各级福彩公益金的补助,才勉强使集中供养率下降趋势得以控制。但到2008年底,六安市现有乡镇敬老院156所,集中供养5571人,集中供养率仅占五保对象8.34%。这些问题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0,(1):63-63
★云南省大姚县从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创新模式、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五保对象供养水平.全县14所敬老院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2009年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00多人,集中供养率达18.6%.实现了每年翻一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部陵县望田乡在五保供养工作中探索S“以院养院。以院带产”的新路子使五保老人的衣、食住、行得到了切实保障。望田乡有五保老人171入,乡敬老院收养24人其余分散居住的老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住房难、生(难、就医难等问题。为此,该乡提出以敬老院为依托,3立五保供养服务网络,一方面抓敬老院建设,一方面1散居五保户供养。今年一开始,该乡拨发专项资;27000元,先后为敬老院办起了面粉加工厂,小型标)化养猪场等,第一季度就收入近3万元。这个乡在五保粮款“乡筹乡管”的基础上,又成立由敬老在院长、会计、卫生员参加的五保服…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五保对象是农村留守人员中最弱势的群体,其实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对象,是农村中的最底层人群。为从供养源头上改善这一部分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现结合阳曲县五保供养现状,就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作一探讨。一、当前阳曲县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现状阳曲县共有五保对象1269人,其中分散供养142人,2013年供养标准为3115元/人;集中供养1127人,供养标准为6000元/人,集中供养率为88%。全县共新建、扩建、维修10所敬老院,敬老院总占地面积64.81亩,总建筑面积15603.99平方米。近年来,在敬老院建设管理中呈现六个亮点:一是抓队伍建设。四所大敬老院公开选拔退休同志担任院长,六所中小敬老院由民政助理员兼任院长,并聘用副院长。组织学习《五保供养办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河南省永城市不断加大敬老院建设资金投入,三年时间在全市新建30所集住宿、娱乐等为一体的全省高标准敬老院,改扩建19所老敬老院.目前,该市已建成投入使用高标准敬老院14所,改扩建老敬老院7所;今年新建的16所正在进行扫尾工作.各院共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老人2746人,集中供养率3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09,(11):62-62
★陕西省大荔县随着宾馆式中心敬老院的建成,全县现有安仁,朝邑、段家、许庄、官池敬老院6个,按照高标准设立了花园、食堂、浴室、娱乐室、健身房等设施,民政部门采取“动员入住、短期试住”逐步转变老人故土难离的观念,目前,全县五保对象586人、已入院集中供养226人、分散供养370人,今年人均发放五保供养金1920元。  相似文献   

20.
地方传真     
正建标准化专区集中养护失能五保老人江苏省沭阳县建立集中养护专区,为失能五保老人提供专门的照护服务。由于护理床位、照护资源不足等原因,一般乡镇敬老院难以充分满足失智失能五保老人的刚性照护需求。为此,沐阳县将位于城区、条件较好的章集街道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作为集中养护点,进行标准化改造,使之具备接收和照护失能老人的条件和能力。截至目前,该中心在作好健康五保老人供养服务的同时,已接收了分别来自10个乡镇敬老院的28名失智失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