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政策研究基本问题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湘林 《新视野》2003,(6):50-52
公共政策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应用性学科领域,仍然面临着许多有待理清的基本问题。本文就政策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范畴,以及研究领域与研究现状三个方面探讨公共政策研究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本文认为,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开放性和理论的多样性是它作为应用性、综合性学科的应有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是政府治理国家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在我国的政治实践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公共政策的形成模式。这种政策形成模式在现实政治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现实政治的发展迫切要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其关键是要使党政关系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建英 《共产党人》2005,(22):34-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政府职能的转变非常关键。因为政府掌握着公共治理资源,政府的公共政策、政策安排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李燕 《探索》2020,(3):156-169
提升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的遵从度,增加公共政策供给有效性,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整体而言,公民政策遵从研究方兴未艾,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公共政策的组织遵从行为,对公民个体政策遵从的关注度较低;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基于单一维度观察特定政策情景中的公民遵从行为,缺乏整合性分析框架对公民政策遵从行为形成机制进行全面阐释。因此,应综合公共政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探讨公民政策遵从行为的概念要义与理论基础,梳理公民政策遵从的影响因素,形成多维分析框架,解读公民政策遵从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影响公民政策遵从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主体特征、客体特征、政策特质与环境因素等四类;各因素对于公民政策遵从的影响机理较为多元且存在差异,大部分是通过影响政策接受与政策认同而间接作用于遵从意愿与行为,有些则是直接影响遵从意愿与行为,还有些因素能对其他因素与政策遵从之间的影响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基于以上发现,设计干预措施,以期为激发公民政策遵从、增进公共政策有效性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在市场化进程中,公共政策制定不仅直接涉及中央政府职责,还关系到地方政府、利益集团与普通民众等的利益。因此,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全面科学地界定各个利益相关者,探讨其角色图谱、屙陛特征与管理策略有利于完善公共政策制定,提高政策执行力。一、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图谱利益相关者原是管理学中的概念,指任何能够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公司目标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包括雇员、顾客、供应商、股东、银行、政府,以及能够帮助或损害公司的其他团体。  相似文献   

6.
政策能力作为政府能力的重要内涵及表现形式之一,影响着公共权威主体,主要是政府的合法性及权威性。在后现代社会,面对层出不穷,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公共政策已逐渐成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廓清政策能力概念,有助于对政府行为做科学的评估,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有助于夯实政府的合法性。这些也将是决定一国政府得以稳固执政的重要条件,也将是影响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序列中的取得优先位置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客观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政策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公共政策在变或不变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效度持续、走高或走低的问题,因此政策效度是衡量现代政府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准。笔者认为的政策失效是指受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导致原设计功效的降低或缺失。  相似文献   

8.
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是指政府达成既定公共政策目标的能力与力度。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政权的巩固以及统治的合法性。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它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  相似文献   

9.
蒋健 《理论学刊》2003,(2):86-88
公共政策是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工具之一 ,其质量的高低影响到社会发展和政府的权威 ,政策民主作为政策制定的一种有效方式 ,有助于提高政策的公利性和有效性 ,增强政策与民众的亲合力。本文从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社会化、培育民主文化、实现信息公开透明三个方面对如何实现政策民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钱洁 《唯实》2004,(5):50-53
政策沟通是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与政策相关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过程。公众与政府及公共部门之间的政策沟通是实现公共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基础。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大背景 ,为政策沟通提供了多元化途径 ,同时也出现诸多障碍。我国现阶段需要在公共管理的服务理念下进一步完善决策系统的制度规范 ,促进高效的政策沟通 ,以实现全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最主要的内容。西方国家很早就对政策执行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但对政策本身在执行中的变化情况研究的并不多。政策在其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得政策常常处于动态。为此,通过建构政策形态分析模型来描述政策自身在执行中的变化情况,并论证其存在的必要性,是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政策“误读”现象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姣娥  王国华 《求实》2012,(2):63-66
政策"误读"是网民对公共政策的关注由自发到自觉,政策态度由消极批判向积极批判发展的过渡阶段,是网民对公共政策目的、政策内容或政策措施等的质疑和消极批判倾向,它表现为"政策正向解读误差"和"政策反向解读偏误"两种主要形式。政策"误读"是政策批判迁移、政策认知定势与政策沉淀后滞效应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矫正政策"误读"要发挥公众、政府、决策部门和媒体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频发期,政府作为权威性的社会公共权力主体,其制定并实施的公共政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县级政府工作重在执行,而政策执行力是其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从政府工具的视角来看,当前由于政策执行者对政府工具认识不足、选用不当,从某种程度上导致县级政府的政策执行力面临着削弱。对此,运用政府工具创新来提升县级政府政策执行力,首先需要正确认识政府工具的作用与局限性,明确各类政府工具的选择因素。运用恰当,将对我国县级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执行梗阻现象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普遍问题。在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执行中,政府间权责关系变迁、公共政策执行监控不力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地方环保部门的双重受限等构成环境政策执行梗阻的根源。需要进一步整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合理分配财权事权;推进公共治理模式变迁,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建立新型政绩考核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执行监控体系,健全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是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工具,其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国家和政府的权威,政策民主作为政策制定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助于提高政策的公利性和有效性,增强政策与民众的亲合力,本文就此对如何实现政策民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政策能力作为政府能力的重要内涵及表现形式之一,影响着公共权威主体,主要是政府的合法性及权威性。在后现代社会,面对层出不穷,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公共政策已逐渐成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廓清政策能力概念,有助于对政府行为作出科学的评估,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有助于夯实政府的合法性。这些将是决定一国政府得以稳固执政的重要条件,也将是影响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序列中取得优先位置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培育和发展公共政策思想市场是新的历史坐标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目前,培育和发展公共政策思想市场还面临如政府政策咨询意识淡薄、智库竞争格局尚未形成、政策实效保障机制缺失等困境。实践中,完善公共政策思想市场需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增强政策咨询意识,夯实公共政策思想市场的存在基础;打造市场竞争格局,把握公共政策思想市场的兴衰关键;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筑牢公共政策思想市场的稳定屏障。  相似文献   

18.
金安平 《新视野》2005,(2):72-74
教育公共政策是最敏感和最受公众关注的一项公共政策.它涉及到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效率等重要价值观.由于不同政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的差异,由于不同政党在社会发展认识上的差异,各政党的教育政策也存在较大分歧.政党政治在教育公共政策的整合和制定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选取英国、德国两国教育政策的制定作为观察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党政治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是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手段,其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国家和政府的权威,其中政策民主是关 键。政策民主作为政策制定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助于提高政策的公利性和有效性,增强政策与民众的亲和力,因 此,采取有效途径实现政策民主就成为提高政策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政策系统、政策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矛盾与冲突。学术界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已经涉及政策冲突、政策协调等政策矛盾相关问题,但没有对政策矛盾的范畴加以系统研究。本文以政策矛盾现象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理念研究的必要性,界定其基本内涵,并对政策矛盾体系进行归纳与分类;然后将政策矛盾置于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中考察分析,提出政策矛盾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根源,进而提出处理政策矛盾的方法论原则。全文以政策矛盾为研究公共政策的切入点,为公共政策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