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政策制定主体为视角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进行再思考,政策制定主体素质的低下,在政策认知中的缺位等问题成为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提高政策制定者素质,强化政策认知教育和责任,注重政策的配套和再决策,提升政策制定主体控制力以及加强对政策执行的支持和监督力度则是矫正政策执行偏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反思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是本土化公共政策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也是提升执政能力、增强政策执行绩效的迫切要求。政策执行目的不够明确是制约政策执行研究的“瓶颈”,将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进而考察政策执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是提升政策执行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政策系统、政策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矛盾与冲突。学术界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已经涉及政策冲突、政策协调等政策矛盾相关问题,但没有对政策矛盾的范畴加以系统研究。本文以政策矛盾现象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理念研究的必要性,界定其基本内涵,并对政策矛盾体系进行归纳与分类;然后将政策矛盾置于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中考察分析,提出政策矛盾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根源,进而提出处理政策矛盾的方法论原则。全文以政策矛盾为研究公共政策的切入点,为公共政策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是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而制定,公共政策问题的性质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内容和政策目标。通过对中美财政支农政策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对其历史演变路径的研究,可以发现中美财政支农政策在其政策问题界定及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政策执行中的阻滞现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国政策执行中的阻滞现象非但未能克服,反而有加剧之势,主要表现为敷衍性执行政策、曲解性执行政策、附加性执行政策、替换性执行政策、截留性执行政策,文章对这些阻滞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陈晓虹 《唯实》2008,(7):38-41
公共政策以“公共性”为其逻辑起点,以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因而,公共政策蕴含着伦理的诉求,影响着政策的目标和执行。公共政策伦理以追寻公共政策之善为旨归,寻求政策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政策伦理的失范。通过确定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在政策过程中的和谐统一,重视公共政策主体的伦理素质建设,提倡公民对政策过程的参与等理路可以寻找到规范政策伦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钱再见 《探索》2001,(4):63-65
本文认为,公共政策执行者是政策执行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态度、综合素质、利益需求和行为倾向等都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产生影响,甚至决定政策执行的成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公共政策执行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政策执行偏差行为.因此,必须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和建立健全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同时,还必须增强公共政策执行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综合素质,减少、避免和及时矫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行为,进而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8.
祁勇 《理论学刊》2007,(7):87-89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延续,是达到公共政策预期目标、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决策过程、信息沟通、执行主体以及管理资源投入四种影响政策执行的要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政策价值是公共政策的基石,也是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政策工具与政策价值之间存在着某种逻辑关联,政策工具反映政策价值是对公共政策从酝酿到执行的反思。"价值-目标-方案-工具"的逻辑理路是立足于政策过程的基本阐释,政策价值的"混合型"特征是价值中和的政策议题。我国政策价值场域上H省W市综合行政执法模式的个案研究,为政策工具反映政策价值的逻辑溯源性推演提供了经验证据。研究发现,政策价值的有效次序权衡、政策工具的优化配置和政策执行的交互主体性是影响政策工具充分反映政策价值的关键因素,表明政策工具对政策价值的反映程度。这一研究既拓展了理解政策工具与政策价值之间逻辑关联的视角,又尝试提供一种中国情境下溯源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政策试验,是中国政策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政策测试与创新机制,其基本类型包括各种形式的试点项目、试验区等。中国以试验为重要特征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对理政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和升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存在逻辑看,"政策试验"的基本定位是实现"要素整合"的基础性方法论工具;从过程逻辑看,"政策试验"对制度变迁的推动呈现为一个"吸纳—扩散"的变化轨迹;从演化逻辑看,"政策试验"在未来应沿着宏观、中观、微观这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基于这一研究主题的学术挖掘将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政策学理论,进而丰富政策科学研究的理论谱系。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政策客体观下,目标群体是作为政策客体存在的,这种认识不仅违背了公共政策的本质内涵和外在规定,造成了政策制定、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的对立地位,而且混淆了目标群体的主体形态和依附属性,导致了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关系的混乱.因此,需要对其客体地位进行反思和批判,树立其政策主体地位,同时在新政策客体观下,重新思考政策客体的构成.  相似文献   

12.
政策失真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项痼疾,探究政策失真的深层次原因及相关对策,对于公共政策的规范执行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政策失真的五种表现形式,然后指出了利益冲突是导致政策失事的深层次原因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利益冲突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着重指出了克服利益冲突的五种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邓小金 《世纪桥》2008,(10):38-39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时常因为受到外部条件的干扰而导致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发生偏离的情况。治理公共政策执行偏离的对策: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整合国家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执行水平和素质;提高政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政策执行研究中的理论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持续20多年的政策执行研究中,大量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执行方案和模型,最有代表性的是"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以及后来的整合式模型。围绕三种模型所展开的争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政策科学的理论内涵,推动了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向着更加科学和民主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李燕 《探索》2020,(3):156-169
提升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的遵从度,增加公共政策供给有效性,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整体而言,公民政策遵从研究方兴未艾,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公共政策的组织遵从行为,对公民个体政策遵从的关注度较低;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基于单一维度观察特定政策情景中的公民遵从行为,缺乏整合性分析框架对公民政策遵从行为形成机制进行全面阐释。因此,应综合公共政策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探讨公民政策遵从行为的概念要义与理论基础,梳理公民政策遵从的影响因素,形成多维分析框架,解读公民政策遵从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影响公民政策遵从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主体特征、客体特征、政策特质与环境因素等四类;各因素对于公民政策遵从的影响机理较为多元且存在差异,大部分是通过影响政策接受与政策认同而间接作用于遵从意愿与行为,有些则是直接影响遵从意愿与行为,还有些因素能对其他因素与政策遵从之间的影响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基于以上发现,设计干预措施,以期为激发公民政策遵从、增进公共政策有效性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策执行是将政策制定者的意图转化为预期结果的活动,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阶段。政策执行涉及政策执行者的能动因素和结构因素。基层公务员的政策执行,是复杂环境与执行者能动性交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基层公务员的政策执行行为受政策规定的合理性、资源的可得性、目标群体的异质性、组织控制的有效性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基层公务员的政策执行效果则受其政策执行能力与素质的影响。在结构性脉络中,基层公务员是具有自我意识、反身性与策略性的执行者,这些具有不同政策执行能力和意愿的基层公务员会在对结构性脉络和自身能力的认知基础上发展出一系列策略性行为。这些基于结构性限制下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是现实当中存在的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行为。要辩证地看待基层公务员的策略性行为。  相似文献   

17.
试析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实际行动.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公共权威系统制定出正确的公共政策,更有赖于政策执行者的有效执行.然而,就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这不但严重阻碍了公共政策的正确贯彻和有效实施,而且极大地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8.
王劲松  刘晶 《探索》2002,(3):52-55
公共政策执行存在联动效应,这要求在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中,把一系列的政策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充分照顾到政策的关联程度,有效地塑造政策执行的初始状态,从而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9.
陈宇  孙枭坤 《求实》2020,(2):46-64,M0004,M0005
试点是中国政策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现有研究多从政策制定和政策创新扩散的视角研究试点的运行机制,而忽视了试点的政策属性。试点是一种特殊的政策类型,其执行不同于一般的政策执行过程。从府际关系基础上所形成的政策模糊属性出发,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进行深入剖析,探究试点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发现,试点政策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动态过程,依靠四种执行机制得以落实:一是在执行中规划,即以规划推动执行的方案规划机制;二是双轨并行的执行制度保障机制;三是多重嵌套的试点示范落实机制;四是模糊与清晰交叉共存的策略选择机制。四种机制相互衔接、相互依存,推动了试点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论政策执行中的政策规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国红 《唯实》2003,(2):66-70
政策规避是政策执行中的常见现象。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驱动和政策执行机制的缺陷是政策规避产生的重要原因。整合政策执行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减少政策执行弹性 ,健全政策执行机制和全面推动政策创新是防范政策规避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