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出现弱化、虚监、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有些不适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的政治资源的充分利用。要改变这种局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和支持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工作;二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营造有利于政党监督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制度背景;三是提高政党监督的地位和权能,完善政党监督运行机制;四是提高民主党派自身素质,增强民主党派自身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民主语境下,民主党派政治功能的发挥面临着挑战,存在政治功能虚化,政治地位边缘化的危险。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内培育民主的生长点,激活制度框架内的活力,培育政治的多元力量,最为现实的选择是拓宽民主党派的政治作为空间,赋予民主党派更多的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面对网络政治的兴起,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研究了网络政治的特征与民主党派发展现状的契合路径,进而明确了民主党派在网络政治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管理的一个难局。在事件过程中,政府网站反应普遍滞后,既浪费了宝贵的信息平台资源,也在客观上加剧了事态的恶化。就政府网站而言,这种无作为的成因主要是:民主诉求的网站平台功能不足,政治沟通不顺畅;政府网站的虚拟参与层次不高,公共事务的民主管理作用无法得到充分体现;网络社区与虚拟社团的积极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政府网站的监督呈现单向度的特征,导致政府问责的缺失。比较分析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经验,我国的政府网站建设应有所改进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以民主的方式开展对共产党执政活动的政治监督,其目的是促进和保证共产党执政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它既彰显了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政党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应有且独特的政治作为。只有深化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才能更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才能更有力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此,要从理念上深化对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政治认识,从制度上深化民主党派在民主监督中的政治作为,从机制上深化民主党派践行民主监督的政治成效。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核心及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与价值决定了加强民主党派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题中之义。当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拓展了民主党派建设的新视野,包括民主理念的新视野、民主形态的新视野和民主机制的新视野。确立民主政治新理念、开拓民主咨询新途径、建立民主管理新平台、形成民主监督新形式,是充分发挥高校民主党派作用,加强高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建设既涉及执政党建设,也包括参政党自身建设,这是从政党制度体系内的角度来说,如果从政党制度体系外的角度来看,则会发现政党制度建设深受体系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正在不断兴起的公民社会正日益显示出它对社会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建设的巨大作用。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其参政作用的发挥自然也离不开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力图尝试说明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政党建设二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主党派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特有的政治现象,民主党派政治资源作为我国政党政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民主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民主党派政治资源在分配上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对比政治资源、政党执政资源等概念的基础上,概括总结民主党派政治资源的内涵,从"物尽其用"的角度着重探索和分析民主党派政治资源合理配置的衡量标准,为深入研究民主党派政治资源如何实现合理、有效配置做好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网络政治对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挑战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政治是网络与政治的结合体,具有虚拟性、平等性、直接性等特征.近十年来,网络政治在我国蓬勃发展,替代了民主党派的部分参政议政职能,给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带来较大的冲击与挑战.民主党派必须直面网络政治的挑战,缩小网络政治对自身参政议政的不利影响,同时对网络加以有效地利用,拓宽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渠道、更新参政议政的内容、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发展出协商民主。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主体。民主党派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建言献策、服务大局,推动协商民主发展,取得了实际成效,但仍存在各种问题,主要有:自身建设较薄弱,决策环节协商与决策执行环节协商相脱节,办理环节缺乏面对面协商的平台。从政治过程角度看,完善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中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可以从四个环节入手:提高民主党派协商质量,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加强民主党派在利益综合中的共商国是功能;确保民主党派意见和建议有效进入决策环节;强化决策实施环节民主党派的协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民主党派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特有的政治现象,民主党派政治资源作为我国政党政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民主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民主党派政治资源在分配上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执政使命,也是八个民主党派的重要参政任务。中国参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参政党功能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利益表达功能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价值;政治民主功能在推进社会民主中的价值;决策参考功能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可以证实民主的本质是一种协商性民主。协商民主理论引入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中,为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释放提供新的通途,也丰富了我国政治文明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主党派具有规模小、党员精英化的特点。此类型政党的党员数量未必很多,但个体的素质较高,其组织力量大小及发挥作用大小在质量不在数量,因此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不能搞低水平上的扩张。尽管有关文件作出了对于各党派组织发展年净增率不超过5%的规定,但民主党派的净增率不可能永远在一个点上保持不变,这就需要我们考虑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规模的问题。这既是一个涉及多党合作制度长期坚持和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关系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本和效率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可以证实民主的本质是一种协商性民主。协商民主理论引入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中,为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释放提供新的通途,也丰富了我国政治文明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国家形态,从思维到制度,民主政治始终是人类关于政治生活的崇高而持久的目标理想。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政治是其本质要求与政治保证。民主党派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科学把握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优势,使民主政治建设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共产党要接受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由共产党的特殊地位和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不可替代性共同决定的.加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加强和改善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条件,是发展民主、遏制腐败、促进政治清廉的迫切需要.在各种监督形式中,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为一种异体政治监督,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民主监督作用,要推进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走上规范化轨道.加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重点要从这三方面着手:中国共产党党内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建立健全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综合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正确认识这一宝贵而有限的政治资源并合理运用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民主党派要通过自身建设,拓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渠道,健全政治参与机制,把有限的政治资源合理配置到无限的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主党派作为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具有参与协商民主的重要任务。在现实中,作为中国的参政党,中国民主党派广泛参与了协商民主各个层面的协商。展望未来,只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民主党派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主体,在中国民主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后,中国的民主党派就开始作为参政党存在。尽管在历史发展中民主党派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民主党派以参与政权而不以夺取政权为存在目的,民主党派在各自党章中都旗帜鲜明地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是这些都不能否定民主党派所具有的参政合法性。民主党派参政合法性的取得需要满足四项准则:一是既往的历史贡献;二是自身的进步性与广泛性;三是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认可;四是获得法律的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