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没人说,真想不到眼前这位清瘦文静的老大姐就是天津百利阳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她叫项佩琳。在随后的交谈中,她果断的语气以及那句“别人能行,我为什么就不行呢?”的口头禅,让记者对她成功的原因有所领悟。8年的时间,这家成立之初仅靠外加工业务维持生存的小企业,已发展成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2006年还荣获了天津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这些成就得益于项佩琳这位好带头人。而在这8年中,从一名总会计师到一名总经理,从不懂技术到拥有两项发明专利,项佩琳也实现了自己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那一年她考到北京读研的时候,曾经有过犹豫,每年6000元的学费,让她徘徊了许久。最终,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她决定贷款供自己再读三年。  相似文献   

3.
吕维  杜鹃 《廉政瞭望》2004,(9):28-29
善心助人,“卖花姑娘”却被她无魔碰倒。今年24岁的高红梅出生于吉林省白山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002年3月,她当起了出租车司机:10月的一天,地处长白山脉的白山市气温陡然下降,天空也下起了小雪:高红梅在西站广场等客时,见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就心疼地让她上车暖和一下。小姑娘叫刘小蕾,今年12岁,上小学4年级,她家里只有因公负伤的母亲,她为了给母亲多买点营养品,每个周六都要到西站广场卖花。刘小蕾的遭遇让高红梅眼睛禁不住湿润了: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刘小蕾,让她有事或者是回不了家时打电话找她,她会开车把她顺路带回家。  相似文献   

4.
蒋炀 《当代党员》2023,(1):51-52
<正>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上午7时50分左右,潼南区市民罗女士就牵着女儿的手走出了家门,用时不到5分钟,她就将女儿送到了潼南区莲花幼儿园,然后赶往单位上班。“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让每个幼儿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是广大群众对“幼有所教”的美好期盼。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何曼秋于1919年12月出生在四川江油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思想非常解放,支持女儿剪短发、不缠足,还让她离家到成都上了教会举办的华英高级中学。1932年,家里人因为害怕四川军阀和红军先头部队打仗,没等她读完高中就让她回到了老家。奶奶想让她早些嫁人。然而她是个假小子,再加上在成都接受了妇女解放的思想,一心想参加革命,帮助解放妇女,这与奶奶的传统想法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6.
商艳燕 《党课》2012,(13):103-104
一直觉得,母亲是离我最近却又是最远的那个人。小时候觉得她重男轻女,对弟弟过分的溺爱让我与她越来越疏远。长大一些,不喜欢她的市井俗气,不喜欢她胖胖的身材。即使有与她单独相处的时间,我也装作读书,很少与她谈心事。她不会拉我的手,我也不会陪她逛街,而依偎更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崔永琦 《奋斗》2005,(4):17-18
提起王桂荣真的让兰西人骄傲。这骄傲,不仅仅是她为兰西人添了光,争了彩。1995年和2004年两次参加全国劳模大会,把兰西人的光荣带到了北京,更重要的她让兰西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光荣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依萍 《党课》2010,(20):89-90
她醒过来了,心脏跳得忽快忽慢,让她有些吃不消了。她想:差不多喽,自己要走了,也就在这一两天。她已经76岁了,从春节后就觉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转过头,看见旁边的暖椅上,躺着自己78岁的老头子,她的心里,稍稍安慰了些。  相似文献   

9.
我是在与来自家乡的几位作家朋友的聚会中认识孔延利的。朋友们说她是诗人,是近年来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不少实绩的一个青年诗人。于是我请她朗诵一首近作让大家听听,延利沉吟有倾,就站起来朗诵了一首即兴创作的小诗。她的敏捷文思,她的从容淡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延利不时把她写的诗寄给我看。这一来,便让我这个平日读诗不多的人,有幸沐浴诗歌的光芒和温暖。  相似文献   

10.
牟玉霞,一个被许多人牢记的名字。 牟大姐,1241名义工对她的共同称谓。 她使22位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她让21名农村贫困孤寡老人重见光明。  相似文献   

11.
威胁老母亲     
老母亲越来越固执了。最典型的例子是,每次我们回家,她都会早早地准备一大桌饭菜,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我们走后,剩饭剩菜她要吃好几天。本来我们回家是为了看望她,让她享受子孙绕膝的温暖和快乐,没想到反而加重她的负担,于心何忍?再说,现在生活好了,大鱼大肉的,哪还吃得下啊?劝说了她很多次,无果。  相似文献   

12.
著名电视人杨澜说过,在她采访的人物中,王光美最让她震撼,原因在于“经历过那个浩劫的时代后,她选择了宽容和原谅”。能够宽恕他人,给王光美的晚年生活带来了自由和安宁。  相似文献   

13.
威胁老母亲     
老母亲越来越固执了。最典型的例子是,每次我们回家,她都会早早地准备一大桌饭菜,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我们走后,剩饭剩菜她要吃好几天。本来我们回家是为了看望她,让她享受子孙绕膝的温暖和快乐,没想到反而加重她的负担,于心何忍?再说,现在生活好了,大鱼大肉的,哪还吃得下啊?劝说了她很多次,无果。  相似文献   

14.
种爱     
她病了13年,丈夫疼了她4700多天,爱了她4700多天,13年是丈夫用坚实的肩膀挑着生活重担,用善良宽厚的情怀拥着残疾的她走过来的。其中的滋味只有她知道,内疚和幸福在她心里交织。丈夫在她心里种的那朵倾注浓浓爱的花儿。美丽得让所有的人欣羡和惊叹。  相似文献   

15.
“曼巴,我知道我的病是不会好的,但我还是想见见你,请帮帮我,让我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口奶茶吧。”当小田“曼巴”亲手给她服下药后,奇迹出现了。她真得一口气喝下了一小碗奶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一位患晚期食道癌的藏族老阿妈,为了能最后见一面曾为她治过病的曼巴,专门让儿子骑马40多公里去接田青春医疗队队长田旭给她治病。老人已把那个几十年来为她和牧民们治病的老田“曼巴”深深地印在了她脑海深处。  相似文献   

16.
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有幸目睹了全国名小学教育家斯霞的一张照片:她站在黑板前,脸上挂着慈母般温和亲切的笑容,头微微侧向一边,听着学生的回答。这张照片是1976年拍摄的,距离现在虽已年代久远,但斯霞老师可亲可敬的慈母形象依然清晰可见。她是那么朴实,那么大方,那么美丽,她脸上的笑容宛如牡丹般灿烂,恰似荷花般清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斯霞老师的笑表露了她崇高的母性情怀,让千千万万个孩子享受到了母爱的温暖与甜蜜,也让千千万万个教育倍受鼓舞与启迪。  相似文献   

18.
龙岩北门外的一座宅院里,平静地生活着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老人淡定从容,步履虽已有些蹒跚,听力也有所不济,但她每天读书看报,时事烂熟于心,思维敏捷,言辞清晰。她不时会沉浸在历史烟云的回忆里。是的,她那一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历练.已是尘封日久,少人知晓。由当年龙岩土地革命领导人邓子恢亲自介绍入党而今仍然健在的地下党员.也许只有她一人了。  相似文献   

19.
再赴冬奥会 叶乔波,书写了中国冬季体育运动史上划时代的华彩篇章——23个世界冠军、冬奥会上为中国队实现奖牌零的突破。没有人会忘记她卓越的贡献,谁都知道她背着冰刀出征。坐着轮椅凯旋的故事。冬奥会,给了她那么多的酸甜苦辣,让她魂牵梦萦。  相似文献   

20.
她未在深闺之中,寻她很容易。出了宝坻新城,沿着老宝新公路一直向东行10公里就会发现她静雅的妆客。第一眼望上去,的确是静雅。她不着浓妆,犹如一个清秀的女子;着了浓妆,反而会让人觉出几分做作,遮盖了原本淳朴的美丽。但她的淳朴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粗糙,是蕴含了丰富气质魅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