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封闭向开放、从一元向多元、从精神价值向物质价值、从“以国家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换,是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领域社会价值观的新变化,社会价值观的新变化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且使统一战线的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价值观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价值观作为人们对于教育实践和教育关系的根本看法,深刻地体现着教育同哲学的内在联系。这种本体与价值的关联,发挥着指导整个教育活动的作用。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所涉甚广、事关重大,而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人文主义与进步主义、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自然价值与人类价值、秩序诉求与自由诉求、主体原则与客体原则、阶级性质与公共性质、冲突取向与和谐取向等,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封闭向开放、从敌视“人”向“以人为本”、从一元向多元、从精神价值向物质价值的转换,是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领域社会价值观的新转换。社会价值观的新转换在解放人们思想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改变了统一战线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两难”与集体主义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两难”与集体主义的回归陈英一、青年价值本位的两难选择青年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个人、集体与社会三者的协调利益关系,表现在是以集体为本位还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判断上。一份对青年道德价值观的问卷调查①表明:在认知方面,集体主义在青年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已经由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社会转型要求法律重构,带来权利的发展和变化。对权利的研究应该从静态的权利本位、本质和内容等的探讨转向权利面向(发展、变化和方向)动态的把握。自由和平等的价值冲突是转型社会权力面向的基本动因;以社会和谐为基点的共和理念是权利面向的基本理念;社会各方面的平等对话是权利面向的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价值观及其在社会价值取向中的主导地位宋萌荣(一)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在诸多社会变化中,由经济、社会的变化引起的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价值观,作为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倾向的综合体现,直接支配着人们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个体本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有的一种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个体本位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存在,是集体本位逐步发展的产物。个体本位就是从个体自身出发,肯定个体的存在、尊重个体的地位、实现个体的需求、维护个体的利益的一种价值本位理念。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农民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结构转型、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三者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社会转型决定着人们价值观变化,而价值观的变化叉相应地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转型使农民价值观上出现了以下变化竞争、商品、开放与自主意识的形成;这些新的价值观又使农民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与婚姻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根源于秩序本位与自由本位两种刑法价值观的对立,是对立统一关系;无论在立法层面还是司法层面,均须全面看待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机能。法益概念的清晰明确性、规范性以及专属性有待商榷,仅具司法论意义的法益无法取代社会危害性。在当前风险社会背景下,社会危害性理论为实现罪责刑法向安全刑法的转向提供基础和起点,对于立法中犯罪圈适度扩张问题、司法中定罪与量刑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是目前极具争议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价值多元化的状态。如何在价值多元化基础上构建中国主流价值观,以引领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稳定快速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内在统一,以个性为基础,用共性烘托个性,坚持共产党执政的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主流价值观主旋律,积极宣传和构建主流社会价值观,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价值观是教育观念的核心 ,是关系到教育理念、教育评价、教育实践等方面的重要领域 ,既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 ,又量一个涉及大学理想的现实问题。教育价值观大致有两点 ,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体本位价值观和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中国教育价值观就是适应社会需要 ,注重国家功能及政治功能 ,以维护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为其出发点的教育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民社会价值观念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是,通过有效的整合,将科学的发展观的内涵注入未来公民社会价值观念之中,确立一种以主导价值观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观体系强调以个体自主为前提的群体价值观,以经济价值为本位价值,发挥社会政策的调控作用,优化价值调控主体,使社会的各个部分都能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价值理论出发,对当今社会个人价值观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这种变化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进步的表现。而当前社会种种人性的堕落现象,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历史性发展的典型表现。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的实现。本文认为首先应有一个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其次做为个人应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演进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的演进适应了民法从个人主义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演进的过程从个人的视角观察,实现了人的解放与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现了以效率为追求的进化性发展路径。归责原则的演进实现了司法视角的转换,但无过错责任原则并没有否定矫正正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能力本位新文化观是在新的社会现实发展状况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这一新文化价值观的确立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性所决定的;能够彰显社会转型时期人的主体性地位;并且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6.
历史实践表明 ,民主在理念与现实两个层面中存在着很大的不一致。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价值观沉积在民主观念之中 ,构成了民主内在的价值观的冲突 ;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角度考察 ,也遇到种种困境。民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但它要靠理想来建立 ,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 ,只能由人们在实践中去化解。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发展,现行刑事诉讼法又出现了一些亟待修改的问题。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过程中要坚持理性的要求,具体而言包括:以斗争哲学为指导转向以和谐哲学为指导;国家本位转向国家、社会与个人本位并重;一元化价值观转向多元化价值观;权力治人转向权利保障;有罪推定转向无罪推定;口供本位转向物证本位;客观真实转向法律真实;重实体轻程序转向两者并重最终转向程序本位;高压从重转向宽严相济;国内优位转向国际优位。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道德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也出现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应当根据实现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要求强化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必须批判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价值观,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的道德价值观,从社会转型期的实际出发加强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促使人们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是我们党在思想政治领域,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与人们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作为历史发展潮流,已经从物质层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其影响下,青年价值观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向.我们要顺应潮流,以冷静、理性、自信的目光来审视这些变化,构建新的价值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