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朝阳 《台声》2009,(5):38-38
为迎接参加全国台联组织的“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在京老台胞平安归来,4月21日中午,北京市台联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午宴,午宴的主题为“自首拥故土耄耋谒祖灵”——老台胞返乡归来话乡情,一方面为他们接风洗尘,另一方面,让我们在京台胞与他们共同分享回乡谒祖,探亲访友的喜悦心情,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0,(5)
<正> 4月3日至12日,应高雄市中华文化经贸交流发展协会的邀请,由全国台联协助组织的第二批"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返乡谒祖文化参访活动。此次参访延续了首次活动"情系故土,谒祖圆梦"的主题,大陆老台胞在清明时节返乡扫墓,与分离多年的  相似文献   

3.
顾扬 《台声》2010,(5):26-30
4月3日至12日,应高雄市中华文化经贸交流发展协会的邀请,由全国台联协助组织的第二批“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返乡谒祖文化参访活动。此次参访延续了首次活动“情系故土,谒祖圆梦”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赵楠 《两岸关系》2009,(5):47-49
4月,北京什刹海一派春色。21日,北京市台联在什刹海会馆设宴,隆重宴请参加“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返台归来的老台胞。本刊记者也因之得以走近这些老台胞,分享他们此行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1,(12):48-49
“回来了,终于回来了!”2009年4月3日,飞机载着一批特殊的“客人”降落台北松山机场,他们是“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礼参访团”的成员们。团长林丽韫,其他14名成员有副团长田富达,团员张洽、李敏宽、郑坚、郭平坦、徐兆麟、陈弘等到大陆的第一代老台胞。  相似文献   

6.
顾扬 《台声》2009,(5):10-13
4月的台湾,木棉花开,春意正浓。2009年4月3日至12日,应中华海峡两岸文经现光协会的邀请,由全国台联协助组织的“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扎参访团”搭乘两岸直航包机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大陆老台胞除在清明时节探亲扫墓外,还参加了一系列拜访和参观。作为参访团工作人员之一,本人有幸目睹岛内多亲给予的热烈欢迎,感受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浓浓亲情与乡情,也感受了中华文化在岛内的生根与成长,深深体会到两岸人民对扩大交往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7.
陈弘 《台声》2009,(6):26-27
2009年4月3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全国台联组织的“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回故乡。全国台联组织老台胞回多还是第一次。此举深得大陆台胞的心,各地台胞反映强烈。4月3日上午10时,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下午1时飞抵台北松山机场。走下飞机,踏上故乡的土地那一刻,我心情非常激动。走出机场,我们就受到众多多亲们的热情诚挚的欢迎。向林丽韫团长献花的同时,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欢迎的乡亲们也给我献了花。因为我是全团中最年长者,今年86岁,使我受宠若惊!  相似文献   

8.
郭平坦 《台声》2009,(6):22-23
今年4月3日至4月12日,我有幸参加全国台联组织的“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礼参访团”。抵达台北当天下午,我在弟、姐,妹的陪同下到父母之墓,对过去不能每年来扫墓的不孝致歉,同时报告今后可以随时来,今年7月准备全家人从北京来的佳讯。  相似文献   

9.
安东 《台声》2009,(5):14-19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鬟毛衰。”这千载传诵的诗句可谓对古今游子心境的真切写照。4月12日,“大陆老台胞返多谒祖文化参访团”结束了为期10天的返多谒祖文化之旅,顺利回到北京。当记者前往北京首都机场迎接这些老阿公、老阿婆时,看到他们每个人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回到故乡只有短短的10天,但让老人们高兴的是,时隔几十年再次返当,虽然“鬟毛已衰”,却没有遭遇“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境遇。反而是从北台湾到南台湾,一路情意涌动,一路慰藉刍憨,处处有乡情+处处有欢歌,感受到的是时空分离也割不断的醇厚多情。在台南孔庙,老人们遇到了一队中学生,作为祖辈的他们朝着孩子们点头微笑致意,  相似文献   

10.
简讯     
故里祭祖思根情——350名台胞到漳浦谒祖认亲 11月12日,80名台湾板桥市的同胞到福建省漳浦县石榴镇攀龙村谒祖认亲。至此,共有四批350名台胞分别于本月6日、8日、10日、12日到该村谒祖,创下了漳浦县历年来台胞一次回乡谒祖人数最多的记录。大多数台胞第一次回故土谒祖,他们在祖祠堂前长跪不起,激动地说:“这里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先祖就是从这里过去的……”  相似文献   

11.
梦圆故乡     
石宏耀 《台声》2010,(5):31-31
<正> 一小时的路程,却走了62年……又是清明,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台联协助组织的第二批"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临行前,有朋友问我:你激动不激动?毕竟只有一个小时的(空中)的路程,却走了62年,我想了很多,只能用"悲与喜"两个字来表达。"悲",是我从事对台工作近50年,却迟迟无法踏上故土,一个个亲友未能见上一面就……"喜"的  相似文献   

12.
徐兆麟 《台声》2009,(6):24-25
屈指数来,离开生育我的故乡台湾已60载有余,这次参加以林丽韫为首的北京部分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礼参访活动,是一次了却我人生夙愿的返台之行。我是1946年12月,15岁时随国民党的七十师前往山东打内战,被迫离开台湾的.至今已过了62个春秋.正如唐代诗人贺之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句所表达的境况。虽然1994年因父亲过世,我曾回台奔过丧,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3)
<正>1月2日至9日,河北省台联组织了首批河北青年台胞返乡谒祖团赴台交流活动。在台期间,16名河北三代青年台胞分别到铭传大学、中山大学参观了校园景观,并与台湾大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座谈,详细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学科建设等情况。短短8天的行程,大家游览了台湾的山山水水、人文景观,了解了当地的风土民情,品尝了各色的地方小吃,  相似文献   

14.
现年 73岁的唐河县大河屯镇鄂湾村台胞何恩瑞,离乡 50年不忘故土。老先生第一次返乡是在 1980年中秋节,家乡的巨大变化让他欣喜不已。为传递家乡富裕、祖国繁荣的信息,在随后几次返乡时,他选择了一种颇有蕴意的作法——带家乡菜回台湾。他由带样菜、菜种、邮寄菜到为客商牵线搭桥,使家乡的脱毒土豆、大白菜、西芹等飘洋过海,在宝岛开花。今年元宵节,老先生第九次回乡时负有一个重要使命,受几位老友之托,购买了 50多公斤各类优质良菜种。老台胞九归故里,在家乡传为佳话,家乡菜宝岛扎根,又慰藉了众多暂时无缘返乡的游子。 老台胞…  相似文献   

15.
范毓俊是修武县的一位返乡老台胞,他几十年的经历体现了一个赤子对祖国母亲的挚爱。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0,(5):10-10
由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观光产业发展协会与漳州文管办联合编辑出版的《海峡两岸情·漳台寻根文物分布图》,历时11个月制作,7月面向台湾各大旅行社、观光协会发行。第一次由海峡两岸业界合编的这张专门服务台胞回乡寻根谒祖的“文物地图”,赴台发行2万余份,深受台胞喜欢。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23,(4):70-76
<正>经历3年新冠疫情,今年新春佳节两岸人员往来恢复正常化,很多台胞选择返乡过年,也有台胞把父母接到大陆过年。经历3年离别,重新与家人团聚,台胞们对故乡台湾和两岸关系又有哪些新思考和新观察?本期刊载几位台胞代表,谈谈他们的新春两岸情思。  相似文献   

18.
2月1日,哈尔滨市台联在哈尔滨友谊宫友谊会堂仙客来厅为老台胞阮淑英举办生日庆典。20多名在哈台胞欢聚一堂,共同为阮淑英老人庆祝90大寿。黑龙江省台联会长刘继维、哈尔滨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杨国民出席了生日庆典。哈尔滨市台联会长洪菱在贺寿词中指出,阮淑英等一代老台胞是台联组织的宝贵财富,没有老台胞们昨天的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9.
仲逸 《台声》2013,(4):82-83
3月8日至17日,我有幸作为全国台联台籍青年骨干(天津)赴台参访团的工作人员,第一次回到家乡台湾。10天9夜的行程,一路重逢在台亲人,一路倾听历史回响,一路感受美景佳致,感慨之深,提起拙笔,竞无法一一叙述,只好站在一名普通三代台胞的角度,将返乡的所思所感串成这篇略显杂乱的小文,以为留念。  相似文献   

20.
树有根,水有源。台湾当局开禁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以来,台胞到大陆祖居地寻根谒祖,探亲访戚者纷至沓来。他们借探亲谒祖的机会.查找、抄录本族昭穆。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大陆访问,其行程也特别安排了谒祖认亲,其家族昭穆为他们了解自己在本族中的辈份提供了莫大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