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煜 《党政论坛》2011,(22):41-41
清朝宰相刘墉有一书斋联:“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细思量,真乃怡情、励志、养心、修身之警言。 现实中,打发岁月之“闲时”.情趣不同,方式各异:有喜好垂钓,一坐半晌的;有三朋四友,结伴游玩的;有推杯换盏,吆五喝六的;有幽居麻雀室,嗜赌成性的;  相似文献   

2.
朱彦体 《学理论》2009,(8):104-105
赋作为中国古典文体的重要形式,从“五四运动”以来出现“断口”现象。新文化主宰文坛以来,赋之创作虽未间断,但终究没有形成赋之思潮。近些年,现代人紧随时代发展节拍,根据赋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壮辞”特征,以赋之体式,力创盛世华章,出现了多种题材的现代赋作。但现代赋写作受到了现时思想的冲击,同时也受到作者自身才智的羁绊。如何认识现代赋这种新生之物,现代赋写作如何在“传统”和“现实”、“有法”和“无法”之间驰骋,本文阐析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铅笔画隐喻世事虽然以“闲”命名自己的作品,但吴官正退休后其实一点都不闲。除了读书,他还喜欢组织讨论小组,一起学习和思考问题。2009年11月到2010年3月,吴官正住在济南东山小区宿舍里。每个周末,他都会和几位“熟悉的同志”一起讨论问题,先后进行了12次。每次讨论之前,吴都会事先给出议题,然后请大家分头准备。这几位“熟悉的同志”包括他在山东任职时的部下,也包括退休后的身边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4.
黄豁 《瞭望》2016,(15):6-6
作为始终在赶时间的现代人来说,在飞机、高铁的时代.已经很难有机会体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羁旅心情。最近在鄂西贫困山区采访,路过有“最关山中火车站”之称的野三关站(巴东站)时,内心充满了期待,这个远离城市,深藏于崇山峻岭中的小站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旅途之美?  相似文献   

5.
郑骁锋 《各界》2011,(6):42-46
“开山元帅托塔天王李三才,天魁星及时雨大学士叶向高,天罡星玉麒麟赵南星,天机星智多星缪昌期,天闲星入云龙高攀龙……”  相似文献   

6.
甄理 《党政论坛》2008,(16):37-37
彭老总一向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廉洁奉公,这恐怕与他一生恪守的“人生三原则”有密切关系。他的“人生三原则”实则是步步递进、层层上升的有关廉洁的三重境界。其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值得现代人特别是握有权力的官员认真思考、领悟。  相似文献   

7.
邹富汉  唐姝 《理论探讨》2006,11(6):49-51
老子、道家学说具有丰富的辩证思维意蕴,它包括“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思维,“正言若反”、“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维方法,“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思考。由此建立起来的自然无为、谦下不争、贵柔守静的人生处世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对消解现代人媚俗、浮躁、功利、浅薄的心态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晏建怀 《各界》2013,(3):71-72
“苏门四学士”中,最著名当数黄庭坚和秦少游,黄庭坚以诗见长,而秦少游则以词著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些无限优美而又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句,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领导者,应当着重把握好“五个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克服闲难,更好地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0.
juwen 《各界》2010,(1):2-2
牛魔王的第一次出场就是在孙悟空从龙宫抢了金箍棒之后,那时候的花果山兵强马壮,颇有梁山108将齐聚时的声势。之后孙悟空邀游四海广交闲友,结拜了6个兄弟,其中老大就是牛魔王。然后孙悟空称“齐天大圣”,他也就称了所谓“平天大圣”。也许在那时候,年轻的牛魔王是想跟着孙悟空干一番大事业的,  相似文献   

11.
回归常识     
人吃五谷杂粮,谁也不能保证 自己没病没灾,永远健康。 身体欠佳,贵体有恙,就要上医院找医生,望闻问切,科学诊断,对症下药,如此这般,方能排除疾患,使身体回复到健康状态。 现代人有这样的好福气,古代的人却没有这样幸运。那时的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强,认识自身的水平也有限得很,有了病痛,要么是以为“风水”不好,要么是怀疑“鬼魂附体”。连病因都搞得这样“玄之又玄”,当然谈不上对症下药,于是只好信奉巫婆神汉的“念咒作法”,喝“圣水”,贴“神符”。这样治病,断难奏效,其中或有“歪打正着”的,其实那不过是病得…  相似文献   

12.
聊“天”     
平白 《瞭望》1999,(31)
咱中国人以吃饭为最大的事,所以“吃”跟“天”比,叫“民以食为天”。过去,人们见了面,头一句是问“吃”:“您吃了吗?”第二句话会说到“天”:“今儿天真不错。”说完之后,如果投机可意,又有点闲功夫,就聊天。──聊天大概是从“吃”和“天”开聊的。在中国文化中,对“天”的解释很复杂。《说文》:“天,颠也。”“颠”就是头顶,这是“天”的最原始的意思。甲骨文和金文的“天”字都是画一个人,突出他的顶部。从古代某些文献中可偶见“天”的本意,如《周易》:“其人天且料”.“鼻*(音。i)是古代割鼻的酷刑;“天”呢,…  相似文献   

13.
王作仁 《民主》2013,(6):60-61
大学之道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四书之首,程颢、程颐兄弟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整理编排,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据此,《大学》皆孔氏之遗言而门弟子阐释之专集。“大学”是针对“详训诂,明名读”的“小学”而言的,认为它是“治国安邦”的“大学”,“初学者入德之门也”。  相似文献   

14.
闲林镇是镶嵌在西溪湿地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京杭大运河支流闲林港畔的一座文明古镇。闲林镇,旧称闲林埠,地处杭州城西。相传晋隋间为风景胜地,取”闲处林下”。闲林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杭昱 02省道一级公路穿镇而过,闲富高速和老杭徽公路在镇中心交汇:京杭大运河闲林港纵深镇内:东南部又与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相交错。  相似文献   

15.
书书有情     
陈武 《民主》2023,(5):37-38
<正>难得这样有闲,理了几天书,也读了几本关于书的书,有的是重读,有的是新读。看读书人、写书人谈书的书,真是别有趣味,也可以说是书书有情。周作人的《书房一角》经止庵校订后,清新爽朗,洒脱俊秀,加上开本的特殊,让人爱不释手。出版家范用编了一本“怪”书,《爱看书的广告》。范用在“编者的话”里说:“我爱书,爱看书的广告。”  相似文献   

16.
生活方式是个历史范畴,它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马克思说:“机械发明”引起“生产方式上的改变”,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引起“社会关系的改变”,归根到底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501页)。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古代不可能出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现代也不可能有古代人的生活方式。近年来,不论国内和国外,出现了一种返朴归真的思潮,想过古代人的生活。其实,虽然形式上过古代人的生活,就其内容而言,已不是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因为生产方式变了,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现代…  相似文献   

17.
有些人“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在我们这个时代,总有一群人在我们后面追赶着,使我们心头没有片刻宁静。 现代人的生活被匆忙、焦虑和排挤三者所包围,每天都是这样紧张,神经都绷得这样紧,生命似乎悬在半空中,老是在那里蹦蹦跳跳。  相似文献   

18.
任万明  赵征 《学理论》2009,(27):96-97
戴震他从多个方面展开对意见之理的探究和批判。在戴震看来,阻碍人们获得理义和真理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即“私”和“蔽”。“私”乃是“欲之失”,“蔽”乃是“知之失”。为了避免和克服“以己之意见”为理,达到“心之所同然”的理义,就必须“去私”、“解蔽”。“去私”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解蔽”的途径和方法则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相似文献   

19.
提起聊天,人们往往把它和“闲”连在一起,赋予随意,认为无事干的人才聊天,闲得难受的人才耍贫嘴,这种看法未免失之偏颇。聊天,是人们在闲暇时间,在一种轻松愉快自由且无所顾忌的环境中交谈,尽管大多是在闲时间聊,但所聊的内容并非都是闲话。尽管难免有鲁迅先生指出的那种“谈求雨,谈  相似文献   

20.
惠风 《瞭望》1987,(28)
在杨延文的“铸剑堂”欣赏他的近作,实在是一种艺术享受。一幅幅构图新颖,或浓墨含彩,或彩附于墨的国画,使观赏者的视觉感官得到强烈的刺激。这种刺激也就是艺术家所要传达给观众的审美效应。 我不能忘怀那幅《却咏归去来兮》,画面上竹林万顷,狂风骤至,给人以满纸“飞动”之感。然而动中有静,小小的茅屋巍然不动,屋中一老翁心无挂碍地在读书,恰好描绘出陶潜公“好读者,不求甚解”,悠然自得的神态。古人云:“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而这位中年画家往往能运用熟练的技巧,捕捉、传达出这种艺术的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