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项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同志这段精辟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是继八十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重大发展。这个认识的深化和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以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为出发点,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手段与方法都可以采用。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没有社会制度属性,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这一系列重要观点的提出,破除了人们把市场经济看作是社会基本制度范畴,并将它等同于资…  相似文献   

3.
李晓燕 《理论导刊》2008,1(2):29-31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榕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历史命运的科学判断,将这一判断释义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原意.与此相关,在"两大主义"尤其是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上,"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这一判断,比"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表述,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也更符合<共产党宣言>的有关思想.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的思想观点,是他的经济改革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观点。这不仅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一、市场是一种方法,社会主义也可以如市场经济.邓小平认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第203页。)过去,人们把市场与资本主义相等同,这不符合实际.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能把它混同于根本制度。邓小平…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权状况的理论分析来看,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至少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第—,人权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而不是自然的范畴.第二,人权的阶级观.在阶级社会中人权终将表现为特定社会阶级的特定权力要求.第三,人权的经济观.马克思主义并不一般地否定财产权的人权意义,而是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财产私有权.  相似文献   

6.
徐才 《理论探讨》2001,2(1):25-28
"俄狄浦斯效应"是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特有的哲学之谜.因此我们应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规律的范畴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不但不排除"俄狄浦斯效应",而且有着科学的表述和最具哲学智慧的理论延伸点.把"俄狄浦斯效应"作为一个历史规律的范畴来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历史规律的完整把握,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曾被列宁称为“不文明的社会主义”.这不仅仅是指其经济落后与社会主义的不相称,而且是“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摆脱半亚洲式的不文明状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分析了当今世界各国发展趋势及中国现状后大胆地界定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了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巾场经济的科学论断,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冲破一切束缚,把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在以往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是为资本主义服务并同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经济效益.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动力即“宗教冲动力”与“经济冲动力”,这是使其得以迅速发展的两个基因.现实中的资本主义“宗教冲动力”已被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耗尽了能量,“经济冲动力”成了社会前进的唯一主宰,世界万物被剥去了神圣的色彩,从而使资本主义精神中相互制约的两个基因失去了抑制平衡.  相似文献   

8.
资本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核心范畴,借助这些范畴,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运动规律,建立了资本理论一般。文章从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基本问题出发,就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反映的当代表现、剩余价值占有主体的当代变化、资本运营机理的当代应然、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当代地位等,探讨其当代性价值,旨在促进资本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实践性、时代性、中国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未来社会公平的实现在于消灭阶级和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列宁在"过渡时期"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是政治公平的重要条件思想,并开展"计算和监督"活动。在当代,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交流和冲突、对抗中发展自身,寻求世界秩序的社会公平与本国人民的在经济政治财富共享的社会公平的统一,发展了经典作家的理论。但理论与现实的差异,也说明了理论的不彻底,未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杨凤春  李祥 《理论探讨》2004,2(6):28-29
一、邓小平的效率公平观及其贡献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始终坚持公平分配优先、均中求富的经济发展目标模式,这种战略的实施保证了社会成员有饭吃、有衣穿,对维护社会稳定、安定民心立下汗马功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配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则在"无忧无虑"的状态下进行生产,结果导致生产能力低下.这种具有强烈道义色彩的分配模式最终陷入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所以邓小平指出:"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1](P128)正是在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严重泛滥的经验教训吸取的基础上,邓小平积极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使我们闯出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能保持社会公平,又能产生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奥康纳的"生态危机理论"认为,生态危机是科学的也是意识形态性的范畴;资本主义制度不仅存在经济危机还存在生态危机,两种危机并存并互相作用;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技术、不平衡的和联合的发展必然造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决定了其无法挽救这个危机,克服生态危机的出路只有走生态学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黄斌 《理论导刊》2007,2(9):44-46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历史地解答了社会主义代替或跨越资本主义的问题。但如何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起来,仍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这个难题的实践解答和理论发展,它确认了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由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与和谐人所构成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才能正确认识处理效率与公平相互关系、创造健康积极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正常的经济环境,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一、社会经济生活中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公平是一个指向性相当宽泛的价值评价范畴。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付出(如劳动、学历、个人经验、积极性等)与自己的所得(如工资、晋升、奖励等)之间的比例与他人或自己过去的比例相比较。如发现各种比例相当便感到公平合理、否则便不公平不合理。从本质上看,公平是调节人们之间社会…  相似文献   

15.
建立在剖析资本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是对人类长远历史趋势的科学预见.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它只是建设未来新社会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夺取政权之后立刻百分百实现的具体举措."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贯穿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历程的根本理论问题.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21世纪中国人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邓斌 《理论探索》2006,19(4):44-46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肯定了中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跨越”之后的难题,从而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宋天和  张军 《理论探讨》2004,2(6):25-27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争论的弊端,提出了"不争论"思想.邓小平"不争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灵活运用.深入理解邓小平"不争论"思想的本质与内涵,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争论与不争论的界限,抓住时机、集中精力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及其本质 ,是近年来重大的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一般原理 ,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主义 ,并且低估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潜力。因此 ,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论述的个别论断、结论是不正确的。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新情况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市场公济体制下,劳动力是商品,属个人所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劳动力归谁所有?能否成为商品?此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急待解决的一大理论难题.一、问题的产生按我国传统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力不是商品,也就没有劳动力价值这一范畴”.(《简明社会科学辞典》457页)这一理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广为流传.但商品经济发展的实践对此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比如:在已经启动的市场机制下,要求打破人力资源统包统配的传统做法,按劳动力阶值规律由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而我们却不承认劳动力价值范畴,讳言劳  相似文献   

20.
如何科学地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范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范畴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而资本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有范畴。既然如此,在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直接对立物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