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本文论述产业合作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基础、优势和问题,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重点,应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提高双方合作的实效和层次,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跨国产业链,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的跨国经济园区是产业合作的创新模式和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广西与东盟的贸易经过"黄金十年"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前沿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连通了东盟、南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形成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沟通南亚、印度洋不可或缺的一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则是中国与东盟陆地直接接壤而且海上有港口对接的唯一省份,是大西南的出海口,也是周边省区与东盟联系最便捷的通道,陆海相邻的地理位置意味着广西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有着比中国其他省份更独特的位置和机遇。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推动与亚非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保证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顺利进行,保障沿线海上通道安全是首要前提。海上丝绸之路途经东南亚和北印度洋两大地缘政治区域,通道周边地缘安全局势复杂。综合而言,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着霸权国家战略遏制、沿线国家战略干扰、沿线地区冲突及海盗活动等三方面安全威胁。加强海上力量、打造战略支点、构建安全合作机制将是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安全的有效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6年9月8日,第九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与会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智库机构、高校、政府和企业单位代表等100多人出席论坛,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会议主题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东盟共同体建设与中国—东盟合作发展"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智库交流机制建设"等5个主要议题展开了对话、交流和探讨。本文对与会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加强和扩大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内容,有利于增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自信和复兴,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和民众增信释疑,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相互学习与借鉴现代文明,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搭台唱戏等。当前,在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要继续推进中国—东盟双边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扩大和活跃双边文化交流,加强中国—东盟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双边民族民间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加强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对当前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意义重大。推进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进程应结合双方合作现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着重从旅游国际大通道、旅游合作机制、旅游线路开发、旅游招商引资、旅游合作发展基金、旅游人力资源等方面加以推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不仅为中国—东盟未来的合作和共同发展描绘了一个伟大的蓝图,而且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尽管打造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会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牢牢把握中国—东盟战略合作大方向,新"海上丝绸之路"必将有着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早期华侨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出国,主要定居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并依赖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生存发展,因此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华侨,而华侨也为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致力于和平、共赢发展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同样需要华侨华人的建言献策、牵线搭桥和直接参与,但同时也为华侨华人提供了发展机遇,因此,华侨华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卓有远见、符合区域内国家的发展利益的。老挝将一直持续支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致力于由"陆锁国"发展成"陆联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历史文献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本文界定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和64个国家,分别采用进、出口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潜力指标,从区域整体、五个主体区域和所属国家三个层面考察了1999年以来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发展、贸易联系和贸易潜力。本文认为中国与沿线区域的贸易发展合作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与各区域的贸易发展不平衡、贸易联系差距大、经贸潜力实现度不高等问题。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还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某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将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重要动力和契机,有助于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不过,南海争端的现实难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路通道建设。因此,通过中南半岛的互联互通建设,构筑从中国西南内陆出发进入印度洋的陆路通道,很可能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先选择。对中国而言,以中泰关系为战略支点,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而且有助于增强东盟国家对华合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的关系和首要任务。文章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走廊发展规划相衔接,与东盟国家的金融政策和金融业务相协调,与东盟国家不断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有利于建设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及基础,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与东盟合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有效作为。过去10年,广西在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三大奇迹,积累了十大经验,广西客观上成为中国—东盟战略合作的新高地。当前,广西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时代、沿海沿边沿江"三沿"全面开发开放时代、构建新的战略支点时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加速阶段和经济起飞阶段,广西的开放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10年,广西将紧紧围绕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以及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1,实施以开放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深化与东盟的全面开放合作,着力打造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新枢纽、中国—东盟合作高地,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把广西与东盟的全面开放合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的时代赋予了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内涵和意义。本文提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举措,探讨海南省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范力 《东南亚纵横》2014,(10):20-23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对于推动和深化中国与东盟乃至亚太地区的开放合作意义重大。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中有重要位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中马两国领导人为其提出的"打造中马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带动两国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战略定位,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园区。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东亚格局具有明显的一元化特点,无论是经济贸易还是政治安全都高度依赖美国。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东亚经济体对美国的经济贸易依赖逐步被中国所取代,从而形成当前东亚地区格局中的二元困境,即政治安全依赖美国,而经济贸易依赖中国。同时20世纪90年代末金融危机后逐步形成的东亚传统的合作模式也遭遇多层面挑战。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基础扎实、背景厚重、举措有力、开放度高、统领力强,在区域合作架构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也为走出东亚格局中的二元困境开启了可行路径。中国是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起者,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地区,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盟关系将发展到全新阶段,提升至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任佳 《东南亚纵横》2014,(10):24-26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有直接联系。20多年来,GMS国家已经在多个合作机制中取得了进展。本文就推动GMS合作升级,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