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始终是整个社会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有着敏锐的社会感受力和惊人的社会创造力。这种蕴藏在青年身上的社会力量,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潜能,正确引导开发,可以使之成为推动  相似文献   

2.
社会思潮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它是人们时代精神的反映,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对现实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是影响当代青年思想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当代青年的信仰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辨证地分析社会思潮对当代青年信仰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当代青年信仰教育途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进步的理性化目标,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理念.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已经包含了社会和谐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思想渊源和文化底蕴,而且还具有社会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是指那些以独立的身份、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有社会参与意识的一群文化人.知识分子是社会弊端的批判者和希望的坚持者,是思想的启蒙者和社会的变革者,是知识与价值的创造者和真知的捍卫者.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知识分子理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一是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二是先知先觉、敢讲真话;三是追求民主、参政议政.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目的在于执政为民,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社区组织是社会的最基层组织,社区党组织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青年是整个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有着特殊的渊源关系,无论是在党的创立时期,还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年代.青年永远是先锋队、后备军、生力军.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就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化整合,使广大青年成为一种体制性力量,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基础性的群体作用,成为党执政所要依靠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论新闻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有效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大学生是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的一个群体,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信息社会,他们无疑也是受传媒影响最大的群体.传媒的力量无时不渗透并作用于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每一阶段,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左右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我们不能回避新闻舆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导向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添生 《求实》2008,(5):88-9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主流核心价值体系,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进步的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性特质,它应当也完全具备引领社会思潮的统摄和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9.
怎样把好学生党员质量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党员质量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特有要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青年足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从根本上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与社会进步性的统一。政党是一定阶级的政治代表。执政党应当是社会进步的代表和体现者 ,是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 ,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也是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标志。只有代表和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治集团 ,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因此 ,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党首先要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这里所说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既指要求我们党要永远站在时代发展前列 ,成为先进生产力的诸要素的代表 ,同是又要求…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论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英国最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曾指出 :诞生于19世纪西方社会的社会学 ,其主旨是对于“现代性的研究” ,也就是要识别、理解所谓的现代性问题及其后果。而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力量交互作用而催生的现代性问题相应地也表现在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侧面。由此 ,回顾19世纪的经典社会学理论家们的实质性思想 ,则可以发现他们也正是从不同的侧面切入现代性问题而展开各自的理论 ,并进而为现当代社会理论开启各种言路的。作为最重要的经典社会学家之一 ,涂尔干的理论主题同样也是对现代性问题的一种知识反应。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2.
霞飞 《党史文苑》2009,(5):26-32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也催生出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这些进步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人,深入思考中国社会问题,总结斗争经验,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间第一批社会主义者。后来,他们中的一些精英分子,最终成长为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重大作用的世纪伟人,周恩来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回顾周恩来五四运动前后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进步青年是怎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步成长的。  相似文献   

13.
赵路 《求实》2011,(Z2)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支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思想或主义的极度尊崇和信服,是一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和对不朽精神的追求."信仰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1](P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它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才使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年龄结构上看,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信仰问题,既关系着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注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把优秀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充分认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发展优秀青年学生入党,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任务。1.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吸收和补充新的力量,永远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青年学生特别是他们中…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实现当代青年政治思想教育模式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青年个体成长的客观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领青年的政治思想,不仅需要对青年的价值选择进行正确引导,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青年价值认同、从自在到自为促进青年价值内化的原则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则、遵循青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规律,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6.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而青年学生党员更是青年学生的中坚力量和精英代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学生党员增幅最为明显,比2005年多发展12.6万名.增长了3个百分点。随着青年学生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青年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客观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内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既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能否发展并不断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生存发展能力的大小,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因而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一、什么是小康社会的先进文化品质小康社会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社会的思想灵魂,是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其基本的文化品质就是创新。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经历过以计划经济体制、政治高度集权为主体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两种社会运行模式,这两种模式对青年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是深刻的,每一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特征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实现当代青年政治思想教育模式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青年个体成长的客观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领青年的政治思想,不仅需要对青年的价值选择进行正确引导,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青年价值认同、从自在到自为促进青年价值内化的原则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则、遵循青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规律,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