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法宝。党的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是一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三个代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的小康社会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整体性即不平衡性;二是初步性即低水平现代化;三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相联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把握"两课"教育的性质和功能推进"三个代表""三进"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一项根本措施和基本途径。“两课”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湘舸 《求实》2002,2(9):20-23
“优越性社会主义观” ,是邓小平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全面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观。它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 ,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砚忠 《探索》2007,(2):21-2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理论界围绕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基本特征和“三个文明”全面发展的概念 ,反映了党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一个新飞跃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与贡献 ;坚持社会主义“三个文明”一起抓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学说的内在要求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就要大力增强全党全社会政治文明意识 ,坚定不移地走适合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严考亮 《求实》2006,39(9):24-27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新时期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规范了深刻的内容,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切实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的精神,大力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磨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武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针对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认真把握"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透彻理解其中包含的人文关怀,是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王经伦撰文认为,“全面小康”是一个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和生态的文明程度都高于现阶段的综合性概念,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发展阶段,“全面小康”思想具体地回答了如何区分具体发展阶段的新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首先,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砚忠 《求实》2007,(3):66-7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因此,从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学术理论界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评价,以期能够将此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王兆铮 《实事求是》2002,2(6):20-24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一书 ,反映了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中所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 ,是党和人民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是需要深入全面研究的。本文拟谨就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略述学习体会意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始终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 ,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同时 ,始终十分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全新…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 ,阐发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1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未来社会的发展时就曾指出 ,“…  相似文献   

15.
徐文进 《唯实》2022,(2):13-1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是江苏省委赋予泰州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6.
李军 《求实》2004,38(5):65-68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深层理论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集中研究和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决定》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如何提高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主要任务的认识和理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扎实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党史文汇》2002,(12):2-3
2002年11月8日至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六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与会代表2154人,代表着全国6600多万名党员。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  相似文献   

19.
"三个文明"的提出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基本特征和“三个文明”全面发展的概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映了党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一个新飞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与贡献;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学说的内在要求,具有一致性、统一性;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要大力增强全党全社会政治文明意识,坚定不移地走适合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大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特别是执法队伍的素质,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徐麟 《求实》2006,2(Z1):211-212
一、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金字塔”的根基邓小平用发展、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分析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1979年10月,邓小平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提出:在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资本主义国家,这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全面地发挥出来。他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是互相联系的,而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