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玉成 《求是》2012,(10):62
邯郸学步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一个燕国人向赵国的邯郸人学习走路,由于失掉了主体性,不仅邯郸人的步法没学会,原来的步法也丢得一干二净。今天看来,这位懂得尊重与学习的燕国人最大的失误,是在邯郸人的步法面前,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一上金门岛.部署骚扰我沿海地区 1952年1月,蒋介石题写“毋忘在莒”4个字,让人刻在金门太武山的悬崖上。“毋忘在莒”出自战国后期的一个典故。当时,燕国联合秦、楚、赵、魏、韩共同攻打齐国。燕、赵、秦等6国之兵长驱直入,很快攻占了齐国的国都临淄,齐王被迫退至莒(今山东莒县)。但齐国以莒为反攻基地,经过5年的生聚和努力,终于打败燕国,收复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35年某日,洛阳文信侯官邸,秦国原丞相吕不韦喝下毒酒,悄然死去。他明白,秦王赢政盯上了自己,大限已到,与其被人押赴刑场,还不如自行了断,保住一点面子。  相似文献   

4.
创业教育不应“忘记”失败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毛遂自荐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作为赵国平原君的食客,自荐随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救,巧舌如簧,舌灿莲花,以雄辩的口才说服楚王联赵抗秦,很是露了一手。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他此后一顺百顺。其实,毛遂在他自荐之后没满一年,就死了。  相似文献   

5.
最近,到农村去调查。一些乡干 部抱怨,基层工作难做,农民不听话,正确的政策贯彻不下去,一项改革的措施实施起来步履维艰,政令难以畅通。工作起来,一声喊不到底。为何一声喊不到底?这使我想起了《战国策》上的一个典故。 《战国策》载:齐国大将田单率军去攻狄,有个叫鲁仲连的人断言,他此行必不能胜。田单听后很不服气地说,想当年,自己只凭一座即墨城,指挥着老弱残兵,就打败了千军万马的燕国强军。如今身为大将,兵强马壮,粮丰草足,岂有攻不下狄军之理!到底谁能言中?只有靠实践来检验。齐军一连攻打了三个月,果然不克狄军…  相似文献   

6.
试题:“毛遂自荐”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但“毛遂自刎”的故事却不被大多数人所知。据史料载:由于毛遂促成了楚国与赵国“合纵抗秦”的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犯,从而赢得了赵相平原君的赏识。在“毛遂自荐”的第二年(公元前256年),燕国派大将栗腹大举进犯赵国,由于平原君没有认识到毛遂只是个外交人才,并非带兵打仗的“将才”,力荐毛遂统率大军前往御敌。结果昌都一战,被栗腹杀得片甲不留,毛遂满腔羞愤,“自刎”身亡。请根据这段历史典故,结合领导工作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参考答案:本题的主旨是从反面案…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几万年前的北京人,在阴冷潮湿的洞穴里繁衍生息,但是到了几千年以前,他们已能制造出相当华丽的宫殿了。公元前三世纪,北京是战国时代燕国的国都,当时叫做“蓟”。那时的“蓟”城,“富冠天下”,与赵国邯郸,齐国临淄,楚国宛城相齐名。蓟城城廓雄伟坚固,城内元英官、历室宫等宫殿壮丽宏大。公元前226  相似文献   

8.
曾纪荣 《湘潮》2005,(11):1-1
黄克诚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军队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他一生胸怀坦荡,刚正不阿,坚持真理。虽然曾多次被错误降职、撤职,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讲真话,被誉为“一辈子讲真话的人”。1930年,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中央把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和攻打大城市,看成是中国革命胜利决定性的因素,制定了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黄克诚预感到情况不妙,他深知红军的发展壮大是与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密切相关的,没有根据地红军就无法生存,单凭攻打几座城市,是不能持久的。据此,他向领导写信,陈述自己的看法、建议不能盲目攻打大城市。…  相似文献   

9.
“邯郸学步”语出《庄子·秋水》,说的是一个燕国青年到邯郸学习赵国人走路,结果不但没有学成,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一路爬着回来。作者讲出这个故事意在表明:庄子思想高深莫测、玄妙之极,公孙龙辈想探讨庄子学说,是“用管窥天”、“用锥指地”,无异于“邯郸学步”,是无法企及的。后世一般用这个典故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从此这位学步者也历来被作为一名反面教员,受到人们的训诫和贬斥。但是,事情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我却认为这位青年的所受的指摘是很有些不公平的。试想,邯郸人走路很美,这位燕国青年想加以学习,这种美  相似文献   

10.
成语"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策》,魏国大臣庞葱陪同太子到赵国当人质,庞葱担心去赵国后有人背后说他坏话,魏王轻信谗言。于是和魏王谈话时,打个比方,借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虎,来阐明说谎的人多了,  相似文献   

11.
贤士谏主     
张光茫 《求贤》2011,(3):54-54
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为帮助赵国解除秦军的包围,假借魏王的旨意,调动魏国十万大军,与赵国里应外合,打败了秦军。赵国国工对信陵君的壮举万分感谢.决定将赵国五座城池封赏给信陵君,信陵君听后面露骄矜,感觉受之无愧。  相似文献   

12.
郭琦 《党史文苑》2009,(9):51-52
战斗英雄徐佳标系江苏省灌云县人,生前是新四军第三师师部特务团七连五班班长,模范共产党员。1945年9月6日,在攻打日伪占领的淮阴城战斗中,他第一个把红旗捕到敌人的城墙上,在双腿被打断后,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关枪眼,为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尊虎获龙     
夏爱华 《求贤》2011,(10):53-53
燕昭王是战国时期雄才大略的君王.他招贤纳士的风范,名垂青史。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在与齐国的争战中战死,昭王继位时国政是一个烂摊子.尽管他雄心勃勃,想振兴燕国,报父之仇,但国力衰微,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由80岁高龄的丰台区委老干部局离休干部卢秀彬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燕太子丹》一书,出版发行。燕太子丹,战国末年燕王喜的太子。因患秦军逼境,公元前227年,派荆轲入秦刺秦王不中。次年秦军攻破燕国,他逃奔辽东,被燕王喜斩首献给秦国。本书以燕太子丹坎坷悲惨的一生为线索,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着力描写其在燕国危  相似文献   

15.
1911年10月,18岁的毛泽东毅然弃笔从戎,参加了震撼世界的辛亥革命。几天后,一个比他大6岁的青年,作为一支敢死队的队长,带队攻打浙江巡抚衙门,大获全胜。他后来曾被毛泽东称为“老朋友”。他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0,(7):50-50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未期赵国人。他曾游学于齐国、秦国和赵国,后到楚国,晚年定居兰陵。荀况游遍天下,见多识广,博学善辩,和当时的各家学说都有关系,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总结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赵孝成王九年,秦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赵国平原君到楚国求援,其门下食客毛遂自荐同往,为赵国请来救兵立下汗马功劳。此后,“毛遂自荐”一直被引用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的典范。与之相悖的是“自挑位置”,就是当事人带着个人的主观意愿,“盯”着某个有实惠、有实权的位置,围绕“自我”跑官、要官。如此挑三拣四,与组织分配原则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8.
耿飚,原名耿俊勇、耿润德。湖南醴陵人。 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 9月,已任醴陵游击队长的耿飚带领 30余名游击队员,毅然投奔了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被分配到红三军九师师部当参谋。从此,他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屡建殊功。 戎马倥偬建奇勋   耿飚参加红军后第一次投入战斗便是红军第 9次攻打江西吉安。   吉安,位于赣江中游,是敌人坚固设防的重要据点。在此之前,红军已 8次攻打吉安,均未克敌。 1930年 10月上旬,红军第 9次围攻吉安。耿飚随同红九师从安福出发,迅速赶到吉…  相似文献   

19.
慕安 《世纪风采》2010,(11):13-15
1932年9月2日,陈赓在参加攻打黄安(今红安)七里坪的战斗中,不幸右腿膝盖处负重伤,因部队终日转移,不断颠簸,他的伤势越来越严重,组织上决定让他离开部队,前往上海医治。  相似文献   

20.
1911年11月,朱德从云南讲武堂毕业不久便毅然参加辛亥革命在云南的起义,曾率先锋队攻打总督衙门,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中。然而,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攫取和践踏。朱德依然忠于共和建国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1916年春,他跟随蔡锷参加反袁护国战争,与北洋军争夺泸州,大战纳溪。战斗间隙,他在叙永县即赋此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