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06,(Z1)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和9月,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1920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1920年11月,上海发起组创办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就称《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1,(2)
正上世纪20年代初,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借到广州工作之机,支持创办《广东群报》,广泛宣传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论战,为广东党组织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上海成立后,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函约在广州建立共产党、青年团的组织,谭平山等人起而响应。此时,共产国际来华代表也派米诺尔、别斯林到广州,帮助建立党组织。米诺尔、别斯林在广州与几位无政府主义者接触,并于1920年成立了"广东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春秋》2001,(4)
我党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新青年》。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1920年8月由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使用“中国共产党”名称的是蔡和森,他在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了《共产党》月刊,这是我国第一次公开举起共产党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章永俊 《北京观察》2021,(7):98-100
五四运动以后,共产主义运动在北京地区迅速发展,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实体. 北京党团组织的建立及活动 1920年2月,新文化运动的精英陈独秀与李大钊开始商讨组建中国共产党.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立共产党组织作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这是中国最早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之一.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秘书马马耶夫来到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和先进青年邓中夏、刘仁静等人.维经斯基经李大钊介绍赴上海与陈独秀联络,在上海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小组.秘书马马耶夫留在北京,帮助李大钊开展建党工作.  相似文献   

5.
湖北是较早创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省份之一。由于信息渠道不同、个体思想转变差异加之当时建党所需之秘密环境,湖北地区出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建党路径:一条是在共产国际、俄共(布)和上海发起组的帮助下,董必武、陈潭秋、刘伯垂、包惠僧等人创建了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另一条是以恽代英为核心的湖北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自身实践探索最终实现思想转变,自主成立了共产主义性质的早期组织——共存社。  相似文献   

6.
1927年3月21日,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人领导下,上海80万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经过30个小时血战,战胜军阀张宗昌部队,占领了上海。 此时,率领北阀军进军上海途中的蒋介石在安庆命令杨虎等人捣毁安徽临时省党部及各民众团体。 4月5日,陈独秀与汪精卫发表《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辩解,称“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等等,都是所谓谣言。  相似文献   

7.
梅剑 《协商论坛》2009,(1):46-47
3.国共两党成员的早期交往 戴季陶、邵力子参与上海共产党的筹建 戴季陶是国民党内的老党员,是有名的右派理论家,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在中国大革命时期,他是极力反对国共合作的新右派代表人物之一。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在中共建党时期却参与过上海共产党组织的筹建工作。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1,(2)
正谭平山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中共广东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对于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和发展,他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他参与了建党、建军、抗日统一战线、新中国建设等中共党史上的开创性活动,与李大钊、陈独秀齐名,号称"南谭北李中间陈"。沧江河畔、文昌塔侧,有座"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馆旁便是"三谭"雕像。馆内第一层展览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建树、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谭平山的生平事迹。距离展览馆大概800米,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月刊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半秘密性的理论刊物,该刊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月刊尤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联系,据此正确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中国农村的阶级划分及党在农村中的工作重点,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至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的初步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1920年第一次读《共产党宣言》。这一年,毛泽东27岁。同一年,他在湖南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第二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常读、精读、细读的一本书。读了多少遍?无法统计。1939年,他对党内同志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月刊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半秘密性的理论刊物,该刊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月刊尤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联系,据此正确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中国农村的阶级划分及党在农村中的工作重点,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至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的初步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综合运用多种路径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包括:构建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的报刊传播阵地;发表《马克思学说》等重要文章予以正面传播;组织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等多种马克思主义著作;通过展开《社会主义批评》等著名演讲进行大众传播;在与三大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进行批判传播;结合创建中国共产党和领导党的初期革命活动进行组织传播。这些传播路径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开阔视野     
《当代广西》2011,(14):59
他们的入党经历1920年底,觉悟社派周恩来、刘清扬等人赴法。1921年初,在巴黎里昂中法大学任教的张申府(张崧年)发展刘清扬加入共产党早期组织,2月、3月间,张申府和刘清扬一起介绍周恩来加入共产党早期组织。  相似文献   

14.
1920年夏天,30岁的李达抱着"寻找同志干社会革命"的目的,从日本回国。到上海以后,得知陈独秀和李汉俊正在准备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就接受了陈独秀的邀请,加入了发起人的行  相似文献   

15.
报刊撷英     
南陈北李商议建党经过 李大钊从1918年起在思想上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并认为只有这一真理能够救中国。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自发举行爱国游行,李大钊演讲鼓动并奔走营救被捕者。 1920年初他与陈独秀商讨了建党事宜。同年春,陈独秀来信询问党名是否称“社会党”,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1919年6月,陈独秀被北京军阀政府逮捕,李大钊联络各界群起营救,同年秋,李大钊与志同者决定送他到上海。翌年1月,他化装成赶车夫把陈独秀送到天津码头,在路上他们商议应该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政党,两人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21,(14)
正北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100多年前,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唤醒民智、传播真理、建立党的早期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印记。北大红楼、李大钊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陶然亭慈悲庵等早期革命活动旧址,记录着党的先驱们求索道路、传播真理、开展斗争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7.
《春秋》2017,(5)
正山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建立最早的省份之一。1921年春天,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和马克思主义滋润,以王尽美、邓恩铭为骨干的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在灾难深重的齐鲁大地点燃希望之火。1921年5月,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大东日报》上创办《济南劳动周刊》(后改为《山  相似文献   

18.
熊坤静 《传承》2009,(9):6-7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陈独秀:"(那时)虽然没有共产党领导,但其中总有领头的人。在五四运动里,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在20世纪初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影响和培育了当时整整一代革命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中的成功与失误都与对《宣言》的理解、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以他为个案,无疑可以探究到《宣言》对马克思中国化早期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为今天正确对待《宣言》等经典著作提供镜鉴,更清醒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断变化的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阶段、新高度。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旧门牌是箭杆胡同9号)既是陈独秀旧居,也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这里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