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豆汁是北京独有的风味小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粗纤维、醣等营养物质,且有消食祛暑之功效,几百年来深受京城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的欢迎。过去以南新华街的"豆汁张"和原东安市场的"豆汁何"制作的豆汁最为有名。其颜色呈灰绿色,汁味浓郁,  相似文献   

2.
正老北京菜肴的正宗是鲁菜。民国前的旧京,遍布四九城的大小饭庄饭馆的主厨向来由山东人掌灶,开饭馆经营的老板也大都是山东人。譬如,著名的八大居、八大楼都是鲁菜馆,它们几乎将京城的繁华地段占尽。而京城中,除了白肉馆外,再没有纯粹的北京菜,鲁菜则在历史上就成了北京菜的代表。或许,这与各朝代的宫廷菜肴深刻地影响着北京城的饮食文化有关吧。元朝以  相似文献   

3.
北京有许多传统美食,比如北京烤鸭,驰名中外,北京人爱吃,外地人和外国人也爱吃。但要说到吃爆肚、卤煮、豆汁、麻豆腐,那就是另一档子事了。敢吃、爱吃的外地人还真不多。这时候,北京人就透着神气了,呼噜噜一大碗吃下去或喝下去,一抹脑门子上  相似文献   

4.
北京人趣事     
问路您要是想知道什么是北京人,那您最好是在北京的街头上问一回路。除去确实不知道的主儿,但凡是知道的,没有一个不是热心肠地甚至是掰开揉碎了的告诉给您应该怎样走。如果碰上个急性子,又正好赶上他没事,告诉您几遍,您还不明白,他便会拽上您的胳膊带您走上老大一截子,直到您不会再走错路这才算完。这就是北京人的古道热肠。  相似文献   

5.
黄凌 《新青年》2013,(7):28
三月的芬兰,冰封大地,寒气袭人。清晨,大雪纷飞,赫尔辛基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作为湖北省与芬兰医疗合作项目的成员,我站在赫尔辛基假日酒店的窗口,望着空中飞舞的雪花,欣赏着街景,忽然发现街上行人没有一个撑伞或穿雨衣,也没有穿套鞋的。到了家门口,跺跺脚、抖衣服,身上的干雪洒落地上,一点也不湿衣裳。时令虽是春天,可只有屋里才享受到温暖春意。人们坐在餐厅里,喝着啤酒、冰水,吃着凉菜,对于我这惯于喝热茶的中国南方人来说,看着窗外飘舞的雪花,喝着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纵横》2001,(10):45-45
在越南,鼠肉被称为“神秘的肉”。说来奇怪,老鼠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可是大部分的越南人都喜欢老鼠,这不仅由于除了鼠肉外,越南乡下人没有更多的蛋白质来源,更主要的是鼠肉是一种很好的肉类。越南人吃鼠肉很讲究,他们也很会吃,有鼠肉酸辣汤、炸鼠肉、咖喱鼠肉以及烤鼠肉等,各有各的味道,都是越南人最青睐的美味。越南的老鼠相对而言很干净,它们只吃稻谷,不带病毒。据吃过鼠肉的人讲,鼠肉吃起来有点像鸡肉,但比鸡肉味道更鲜美。 更让越南人觉得神奇的是,鼠肉还有药用价值,越南人相信,用鼠肉与蔬菜和草药一起熬汤喝可治…  相似文献   

7.
第九个寡妇     
肖琳 《新青年》2007,(6):64
这是一个女子在年近50岁时,写另一个女子的书。一个女子的生命可以这样丰韧绵长,她笔下的人物便也如她,已经没有年华老去的概念,有的只是岁月中烈烈活过的鲜活。那些用钱拼命想从上帝手中换一点儿青春影子的女人,慨叹着老了,不再被男人欢喜的人,其实只是因为自己的心老了,她的心,从来没为  相似文献   

8.
想起老天桥     
说起北京的天桥,其知名度大概足以和北京的各大旅游景点相媲美。虽然现在的天桥早已经是名存实亡,但是人们心中还是有一个天桥,那就是当初张恨水、林白水、老舍等人笔下的老天桥,乃至于有一次几个外地来京的游客,还在向我打听,天桥表演杂技的场子在哪里。我告诉他们,他们打听的事情,在1954年以后就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想看杂技,还有个演出剧场,原名万胜剧场,可是一直也没有演出。  相似文献   

9.
施亮 《海内与海外》2012,(11):37-38
民国时期北平城中,天桥及什刹海沿大街的空地上各种饭摊很多。尤其是天桥公平市场,饭摊一个连一个,仅之间留出走人的窄道。略具规模一些的,是木板钉成的棚子,或是白布支的帐篷,设极简单的桌椅板凳;更为简陋的,则露天设炉灶,用一块大面板权作桌子,再摆几张矮凳,食客们或坐或蹲,生意却很火爆。《旧京百话》称:"饭摊自为厨师,又兼招待,其所卖者为大饼、豆汁、肉包、灌肠、杂面,专备各机关人役、小贩、车夫聚餐之需要。香喷喷,热腾腾的荤素大全,长衣短褂,连吃带喝之兴会淋漓。"  相似文献   

10.
正要提起北京的老玩意儿,人们心中真是五味杂陈,不是个滋味。想当年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凭借各式各样的绝活吸引着街坊孩子们。及至今天,那种热乎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原来老北京的玩意儿有1500多种,流传到现在只有面人、泥人、风筝、剪纸、空竹、内画壶、鬃人等几十种了,为什么这些老北京的好玩意儿不能传承下来?说这些话的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北京鬃人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东城区魏家胡同,有一个9号院,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这里就是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所在地。走进大院,你能体会到这里散发的浓郁的“侨”味儿。这“侨”味儿,是一种温馨的味道、亲情的味道、文化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老北京有这么一句口头禅:“东单、西四、鼓楼前”,意为此三地均为城内著名的商家稠密、市面繁华的地区。凡是到过这三个地方的老北京人,对那软红十丈、热闹繁华的景象,都是不会忘却的。因我家曾居鼓楼附近小石桥胡同、前马厂胡同,所以在少年直到青年时对鼓楼前后非常熟悉。  相似文献   

13.
一种怜悯     
“早上,泡奶粉喝,我喝了10口……”这段文字出现在一个被亿万人唾弃的人的日记中。我们也喝奶粉,但是很少记得起喝了几口,然后写在日记中。而他的日记本中像这样的内容很多,早上吃了什么,中午吃了什么,晚上又吃了什么,不厌其烦。这个人叫马加爵。我无法掩饰对马加爵穷凶恶极的憎恶和害怕,但是看到被解密的《马加爵日记》时,心中有一种怜悯涌动。马加爵的姐姐说:“弟弟小时候总是吃不饱,因为家里穷啊。”马加爵是在饥寒交迫中长大的,他的灵魂是孤独的。在那个无人知晓的世界中,他的灵魂被人扭曲了。佛说:因果轮回。这个世界不存在没有“因”…  相似文献   

14.
马佳 《新青年》2006,(12):27-28
总忘不掉小时候教师所讲《井蛙归井》的寓言.说生活在井里的一只快乐青蛙一直向往大海,想迁居到那里,就请求一个老鳖带它去看海,老鳖欣然背它前往.开始时,青蛙在大海里游来游去,好不痛快;游了一阵后,青蛙有点儿渴了,但它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后来它又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可以充饥的虫子.青蛙又渴又饿,实在忍不住了,只好对老鳖说,大海的确很美,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适应这里的生活,还是回到我的老井去吧,那里才是属于我的家园.老鳖就把青蛙送回井里,青蛙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在经济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已为世界所瞩目。新加坡成功的经验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它有一个能干、年轻的领导班子。在以李光耀为首的九位“第一代领袖”中,除了一人只受过中等教育外,其余八人均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当部长、副总理、总理和副议长时的平均年龄为42.4岁。李光耀于一九五九年任新加坡自治政府首届总理时只有36岁。目前,新加坡正处在老、新领导人交接班的过渡时期。李光耀等八人今年的平均年  相似文献   

16.
闻名京城的豆汁儿,进不了世界食品大典。但大凡有华人的异国他乡,却总有些对豆汁儿情有独钟的人。甚至有些人回到北京后,总忘不掉喝碗豆汁儿,吃几个焦圈,尝几口咸菜,回味一下出国前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吃在老东安     
东安市场是北京一家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市场。它开始建于1903年。原本东安门外有许多摊贩,由于摊贩众多,经常导致道路拥挤,直接影响了达  相似文献   

18.
堂工阿三     
镇上有个老澡堂子,自打1989年开张,阿三就一直在里头为堂客打热毛巾把子。澡堂子并不大,也不具有现代“桑拿”风格,可街坊邻居喝上几盅老酒之后也爱去蒸蒸。堂子里杂工就阿三一个,他总是忙前忙后地为那些像煮熟的虾似的堂客们倒上一杯清茶,打好一个热毛巾把子。这些年下来,老堂客们都熟悉阿三。  相似文献   

19.
谁见过老北京?随着时代的变迁,高科技的发展,如火如荼的建设,北京城日新月异,老北京早巳遁去了身影。然而,“胡同张”却把一个活脱脱的老北京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20.
澳门的早晨     
澳门的早晨暖暖的、湿湿的,且有点点温馨。街上安静,只有几家早餐店开了门。澳门的温馨和澳门400多年来没有战争有关,加之岭南人一向惯于忍让,小城便有了港湾的气氛。人们常用“中西方文化交融”来形容澳门,最形象的莫过于这早餐店了。在广州、番禺、珠海,早茶就是早茶,粥、茶、小吃很地道。而在澳门,除了粥、茶、小吃,还会有咖啡、奶酪、三明治。土著的广东人出国会吃不饱。牛奶、沙律、三明治、肉排,虽营养丰富,总抵不上一碗粥,一盘河粉,再一小盅一小盅地喝一肚子“乌龙”,那多惬意!澳门不同,澳门习惯于中西餐混吃,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