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宗具有资料较为齐全、法律文书较为多样以及内容较为真实等特点。在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卷宗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法律实务的情境中来学习法律文书,不仅能激发学生制作法律文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实现法律教学中学以致用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检察法律文书是各级人民检察院为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使检察权,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公文。其虽然只是国家公文的一种,但在法律文书体系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检察法律文书的制作与适用,是各级人民检察院进行基本业务建设,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直接体现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检察干警的个人素质,体现国家执法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体现国家和社会的法治水准和文明程度。因此,为进一步规范检察法律文书,全面提高检察法律文书质量,从2000年7月开始,我院将九个业务处的文书制作和使用情况纳入了业务目标量化考核当中,…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7,(6):42-4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八条确定了基于法律文书而发生物权变动的情形。与基于法律行为导致物权变动的模式不同,该类物权变动不以登记、交付为生效要件,其物权变动的效力发生在法律文书生效之时。但是法律文书类型包括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在何种范围内的法律文书可以直接导致物权的变动,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均存在多种意见,法律文书能否直接导致物权变动尤其是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会引发一系列后续问题,在此有必要对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给司法实践中多样化的法律适用做适当参考。  相似文献   

4.
特定法律文书和征收引起的物权变动是物权变动的特殊形式,是对依法律行为引起物权变动的一种补充。作为非常规的物权变动模式,由于其有依法律的规定而直接发生物权变动的特点,因此法律的规定必须具体明确。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中能直接引起物权变动效果的应当限定在形成判决一种。在征收成效的时间判定上,应以公告的时间为准。  相似文献   

5.
龚军辉  王海 《检察纵横》2012,(10):38-38
检察法律文书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根据法律规定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在实践中,部分法律文书错用的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6.
法律文书是公检法机关和律师、仲裁、公证机关在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中制作和使用的各种文书。每个法律人都离不开法律文书的制作,法官要制作判决书,检察官要制作起诉书,律师要写辩护意见等。因此法律文书的写作非常重要。法律文书具有双重属性,一是法律属性,二是写作属性。法律属性决定写作属性,写作属性对法律属性具有一定的反映。既反映实体法规定,体现对案件处理的实体决定;也反映程序法的规定,体现对案件处理的程序规定。如何提高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笔者根据实践经验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是当今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和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让信息技术与法律文书制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成为法律文书制作改革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尝试探讨一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法律文书制作的办法,作为引玉之砖抛出。  相似文献   

8.
检察法律文书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公文。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充分、妥当,无疑会增加提高文书的质量,同时规范检察法律文书的释法说理也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要求,有利于推进促进司法改革的步伐。从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的实际现状出发.阐述了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的必要性,提出了规范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书是指国家的司法机关、公证机关以及仲裁组织在诉讼活动以及非诉讼活动中依照法律,来定制和使用的,以及可由律师、律师组织、案件当事人自书或是代书的,并具有法律意义或法律效力的文书的总称。它作为能够保障有效实施法律的一种文字的载体和重要的工具,其书写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法律的效力。因此,指出法律文书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旨在系统地指出这些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宋山龙 《检察风云》2012,(11):66-67
司法文书是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能与程序撰写的具有法律效能的专业文书。这种法律文书的制作既要符合国际通行的款式和中国的司法实际,又要叙述得当、逻辑严密、语言文字规范。反之,如果法律文书违背规则,释法不当,语言文字欠规范,必将损害司法的神圣,影响执法者的形象和当事人的利益。本刊在《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郝铭鉴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政法学院宋山龙先生的鼎力相助下,开设了“法言咀嚼”栏目。其初衷就是通过对法律文书、涉法报道等法律文字作品的咀嚼,即从字词、语法、逻辑和修辞等层面反刍斟酌,以规范法律语言,普及法律常识和探究法理内涵,推进法治文明。本刊开办此栏目是法律文化宣传工作的一种尝试。在此实践中,恳望得到司法战线同仁和广大读者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书作为法律运行的产物,通过维护法律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法律文书符合人们对现实法律价值的追求目标,是司法公正的具体体现,其程序价值是法的程序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法律活动运行的依据和结果,确保法律效力的保障,维护法律程序的工具,同时也是宣传法律的教材。  相似文献   

12.
制作法律文书规范 法律文书的表述,要求案件事实的时间、地点清楚,作案手段、情节、因果关系明确;语言准确精炼;引用法律条款准确,适用法律全称,引用法律条文具体到条、款、项。  相似文献   

13.
检察法律文书是人民检察院为履行法定职责,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它是客观反映案件事实、证据、程序连接及案件质量的载体,体现了检察权行使的统一性、法定性和严肃性.在开展检察法律文书规范活动中,我们发现检察法律文书的设计和适用还有一些应予完善的几个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公安法律文书与模糊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法律文书作为执法的工具强调用语准确 ,似乎与模糊修辞毫无关系。事实上 ,模糊修辞在公安法律文书中大量存在 ,对正确阐述法律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模糊修辞之所以存在于公安法律文书中 ,语言的概括性是其根本原因 ,公安法律文书行文的庄重性和简洁性是其重要原因。模糊修辞的运用在公安法律文书中有相应的范围 ,并起着表意准确、表达简洁、庄重、灵活及礼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有对抗诉法律文书撰写内容的规范要求以及实践中的习惯做法,并没有充分发挥法律文书在二审抗诉程序中的合力作用,有时甚至分散了抗诉的焦点,使这些法律文书的效力关系引起疑虑,有时还引出辩方知悉权等正当程序问题,应当借助抗诉法律文书在功能、内容以及使用方式上的改良,带动检察机关抗诉工作和制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近年来对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过程必须与法律工作过程一致,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技能强、上手快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正改变着司法,成为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分析IT在司法中的应用,结合法律文书的特点,探讨法律文书制作方法的技术性和工具性,探索法律文书自动生成方法,构建简单易用的在线自助式的法律服务平台,推动法律文书的自动化、辅助化、标准化和高效化。  相似文献   

18.
文莉 《法制与社会》2010,(24):144-14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民行检察工作也提出了和谐检务,维护社会公正,化解社会矛盾,这要求在民行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和领域释法说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检察法律文书是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的重要载体,在检察法律文书中进行释法说理自然也成了整个和谐检察工作的主要部分。本文在分析目前民行检察法律文书欠缺释法说理表现的基础上对如何增强民行检察法律文书的释法说理性进行了探索,以期能在实践中更好的推进民行检察业务的释法说理,进一步推进法律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9.
自侦案件法律文书以静态的形式全面反映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动态过程,阐述了职务犯罪侦查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合法性、正确性。在检察机关全面推行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环境下,自侦案件法律文书制作中仍然存在较多不规范的现象,亟须予以解决,以切实提高办案质量,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宋山龙 《检察风云》2012,(15):66-67
本刊在《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郝铭鉴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政法学院宋山龙先生的鼎力相助下,开设了"法言咀嚼"栏目。其初衷就是通过对法律文书、涉法报道等法律文字作品的咀嚼,以规范法律语言,普及法律常识和探究法理内涵,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本刊开办此栏目是法律文化宣传工作的一种尝试。在此实践中,恳望得到司法战线同仁和广大读者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欢迎大家为本栏目提供各类法律文书以供咀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