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泽刚 《证据科学》2007,14(1):41-46
安乐死“合法性”研究应是“合法化”研究的前导.否则后者很可能陷入盲目.从逻辑上说,“安乐死合法性”具有三种可能内涵:安乐死不违法;依法律施行安乐死;安乐死是一种权利.分析表明,第一种和第三种安乐死合法性尚不能被现代法权系统承认.各国安乐死立法主要体现了第二种安乐死合法性.第一种安乐死合法性容易被遗忘和忽视;第二种安乐死合法性目前遭到了广泛的误解;第三种安乐死合法性则是误解的产物并且超出了法律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安乐死的以下法律问题:一、安乐死的法律定义,应当具有四个特有属性:二、安乐死的适用对象,应当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三、安乐死的权利,包括两个方面,应当属于安乐死的适用对象;四、安乐死的法律性质,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与故意杀人有着本质区别。并在上述探讨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被动安乐死、植物人,非自愿安乐死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的合法性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乐死的合法性问题 ,主要涉及安乐死的正当性问题和安乐死与法的关联性问题。前一问题 ,以权利推定理论为根据进行了论证 ;后一问题 ,则主要从社会实证的角度做答。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论证自愿安乐死的合法性 ,同时也希望通过一种论证方案的展开来确定安乐死研究的理论支撑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安乐死的若干争议问题之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三木  汪再祥 《法学评论》2004,22(6):95-102
安乐死之讨论在中国已经 2 0来年 ,其讨论程度究竟如何 ?文章从安乐死的概念与分类、合法化的地域、现代根源、形式合法性与实质合法性的区别、正当化根据、与临终关怀的关系和中国国情等 7个方面对安乐死争议问题进行了清理 ,澄清了若干混淆和误解之处 ,指出了还需要深入研究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杀行为在西方法律史上从"犯罪"到"权利"的演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各国历史上对自杀行为的法律评价经历了从“犯罪”到“权利”的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直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颁布“自杀法案”最后废除“自杀罪”。自杀行为在现代终于被当成人(自杀主体)的一种最后权利。“安乐死”的是与非在20世纪后半叶以后又演成了世界性的法律之争。本文探究了西方各国与自杀相关的法律渊源及其沿革,并以东方的日本为参照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安乐死合法化探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安乐死是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刑法理论界和司法界.长期以来,安乐死的合法性被世界各国所怀疑,尽管民间作了大量的努力,但成果不大.不过,安乐死的合法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的趋势,已逐渐为各国人们所接受.近来,立法者对此也青睐有加,荷兰首开先河,将安乐死合法化.尽管如此,对安乐死的合法性,各国仍争论不休,态度不一.本文通过对安乐死的立法历程、合法性争论和安乐死合法化的精神探源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和论证后,认为我国应确立安乐死,但要严格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非罪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安乐死在我国仍构成犯罪,实际生活中人们需要安乐死制度。有国家法律已回应对安乐死的需求。本文认为,实施安乐死不构成犯罪,应当对安乐死非犯罪化。安乐死非罪化的途径包括事实上的非犯罪化和法律上的非犯罪化。事实上的非犯罪化包括由法院颁发许可令、民政部门等政府部门事后对个别安乐死事实的认可、终止刑事追诉程序和不予定罪等;法律上的非犯罪化则是制定安乐死法律,规定安乐死实施的严格程序,使得人们有尊严的生也有尊严地死。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与公民生命权的保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安乐死是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理论界和司法界。长期以来,安乐死与公民生命权的保障存在着冲突与矛盾。但安乐死的合法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的趋势,已逐渐为各国人们所接受。本文通过对安乐死的国内外立法历程、合法性争论和安乐死合法化的精神探源以及对安乐死的刑事法律分析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和论证后,认为我国在安乐死与公民生命权保障的关系处理上应制定相关法律,使之有法可依,但实行的时机并不成熟,尚需缓行,更要有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王亚男 《法制与社会》2011,(11):283-284
安乐死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个生疏的概念了,关于安乐死合法化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现代意义上的安乐死自产生之初便受到来自各方的争议与抨击,赞同者与反对者都不在少数。自从2001年和2002年荷兰和比利时相继通过安乐死法案,先后在法律上确认了安乐死的合法性后,又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关于安乐死合法化的广泛讨论。本文讨论了在实现安乐死合法化过程中涉及到的若干问题,对我国实现安乐死合法化提出路径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吴亚楠 《法制与社会》2011,(10):295-295
安乐死这个概念从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安乐死合法化问题是涉及法律、伦理、医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复杂问题.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对安乐死问题并未达成一致的认识.虽然少数的国家已经制定了有关法律,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安乐死的合法化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的医疗侵权责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立新  袁雪石 《河北法学》2006,24(12):42-4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医疗机构义务是"软义务".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是一种法定的合同义务,体现了法定性和意定性的交融.医疗行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有必要将意定性的告知义务上升为强行性的法定义务.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包括充分知情权和自行决定权.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的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具有特殊性:判断医疗机构的行为是否构成违反法定告知义务必须以患者的医疗期待为基础;损害事实包括现实权益损害和期待利益损害.  相似文献   

12.
论作为第三种规范的法律正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法、正义、法律正义视为同一事物的意念 ,是一个需待澄清的误解性意念。法、正义、法律正义不仅有重合会通的一面 ,更有各自的界限。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度规范 ,正义是一种高层次伦理规范 ,而法律正义则是融合了法和正义两种要素的第三种规范。法律正义也是一种正义 ,是正义中的基本正义、有形正义和正义中的强者。法律正义也是一种法律规范 ,是高层次法律规范 ,是区别于恶法劣法的良规良法 ,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法律规范。明辨三者的界限 ,方能洞知法有良恶优劣的分别 ,完整地认知法的面貌 ,倾力于建设以良法美制为基础的现代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3.
刑事程序合法性原则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东  程雷 《法律科学》2004,22(1):85-93
刑事程序合法性原则是宪法性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上的直接体现。该原则经历了从形式到实质的历史演变过程 ,其宪法根基在两大法系分别为正当程序原则与法律保留原则。该原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问题重重 ,需要明晰其适用范围及其例外 ,并分析与其相关的司法审查原则、比例原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安乐死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乐死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道德和法律难题,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问题。从宪法学的角度来看,安乐死主要涉及到:病人的生命权与人性尊严的竞合、病人是否具有死亡权或者能否放弃自己所享有的基本权利、病人的个人自决权与国家对基本权利的保护义务及其冲突三个问题。如果解决宪法学上的这三个问题,将为其他学科具体构建安乐死制度提供理论上的论证资源。  相似文献   

15.
张卫华 《政法论丛》2014,(3):127-135
人才培养目标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本科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构成要素应当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因社会需求和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不同,不同层次或类型的高校,其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也应有所不同.教学型高校本科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面向基层培养人才;二是所培养的人才具有突出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具有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必备的身心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6.
《民法典》与知识产权法之关系既有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共性,更有知识产权特质带来的个性。知识产权法的适用需要民法视野,更需要保持其个性,且其个性更多源于公共政策性,并以此与其他民事权利保护相界分。合法、公平、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知识产权法,但又被赋予知识产权特色和内涵。知识产权法开放性地保护法益,是法益保护的重镇,但法益保护以合法为前提,并应对保护的正当性进行实质性衡量,非法行为不产生法益。诚实信用原则有广泛适用性,但又需要保持适用上的边界与谦抑。知识产权与物权在权利外观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的原理和规则迥然不同,在理念与制度上不能简单类比。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adopting criminal law provisions on a first pillar legal basis.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wo decisions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 (ECJ) dealing with the matter, with specific emphasis on the second one. The main problems debated are the legality principle, the implicit competence of the Community legislator, the criteria for establishing when there is a need for adopting criminal law provisions on an EC legal basis and the scope and depth of this competence. Comparing the arguments of the Advocate General with the ECJ's approach to the matter, the author tries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 right decision has been adopted and what the solutions for the future are.  相似文献   

18.
王乐宇 《法学论坛》2007,22(5):50-54
保险代位求偿权虽然为保险人的一项法定权利,但并不意味着其行使该权利不受任何限制.首先,保险人因为弃权在行使代位求偿权时权利受到一定限制及至丧失该权利;第二,第三人可依法定事由或约定事由向保险人行使抗辩权;第三,对第三人加以限定会使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受限;第四,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不绝对排斥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最后,被保险人在代位权诉讼中优先于保险人受偿.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诉讼法律规范虽然赋予诉讼第三人较多诉讼权利,但并不完善,如第三人是否享有主张并举证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或者主张原告起诉不合法的权利?若因被告怠于行使诉讼权利的行为导致其合法权益受损,其能否请求行政赔偿?立法对这些问题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第三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我国应从公平、正义及利于平息争议等角度出发,肯定第三人的上述诉讼权利,充分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长成及其法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社会理论主要致力于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 /特征和法律文化特征 ,以及公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之研究。通过对社会契约论的重新解读可以认识到经济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导致第三法域的形成。承认当前我们正经历法律体系从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嬗变 ,确立独立于公法和私法的第三法域的法律地位 ,无疑是理论法学对现实的最佳回应。我们有理由期待公民社会合法性的确立、制度的创新和全新权利体系的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