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远流长,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之悠久,机构之完备,方法之严密,作用之强大,极具中国特色,是世界各国所不及的。本文从形成和发展阶段、完备阶段、成熟和加强阶段考察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惩腐治贪的一些经验及借鉴意义何长顺,李超贪污腐败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问题,它从文明社会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古代中国,惩腐治贪是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社会的一项重要政策。从遥远的夏朝直到百年前的清代,为使国家统治能够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行需要配套和完善 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起源于230年前的瑞典,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188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许多国家已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也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反腐手段之一."阳光法案"目前已在90多个国家实施,其最终目标是让官员不想贪、不敢贪和不能贪.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特点若干成因质疑马志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基本特点。其中既有一些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古代法律制度大体一致的共性特点,也一部分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自身独特存在的个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  相似文献   

5.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总结出一套以御史的纠弹监察以及谏官的讽谏为主要内容的古代监察制度。其历史之悠久,体制之完备,影响之深远,是世界监察史上任何国家的监察制度都无法比拟的。研究我国监察制度的发展史,是吸收传统文化菁华、以史为鉴完善今时今日制度之必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对商品经济的制约盛建国中国古代的户籍管理制度历来是最为严密的,其户籍管理法规的完备与严格,堪称又一世界之最,是维护中国古代专制体制的一个重要支柱。一、户籍管理法规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有关户籍管理方面的法规起源很早,西周的根本大法《周...  相似文献   

7.
姜小川 《证据科学》2009,17(5):517-564
刑讯作为野蛮的“刑”与文明的“讯”结合而成的取证方法,在中国古代延续了两千余年,这一方面反映了其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却又足以说明了其价值所在。因此,不顾其存在的客观历史奈件而简单地对其功过一概否定或者肯定的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从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沿革入手,就古代中国刑讯制度化、法律化的形成、原因、特点等诸多相关问题予以了阐述,目的在于客观地评价中国古代的刑讯制度,从而扬“讯”之长,避“刑”之短,以完善今天的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8.
实现廉政最重要的在于制度保障。如惩贪的立法、慎选贤才的遴选制度以及考课、监察等各项制度相互为用.共同以廉政为目标。在历史上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也正因如此.中国古代各朝都把完善各项制度作为廉政建设最重要的保障。以唐律中的惩贪立法为例.其中关于官吏犯赃罪认定及处理合理、严谨与详密。反映了立法的完善与法律从重惩治官吏犯赃罪的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特点上。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国政治化惩贪例析——以唐前期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星 《北方法学》2013,(6):124-134
传统中国政治斗争无处不在,在政治斗争的需要下,政治化惩贪应运而生。政治化惩贪是以惩贪为名,行打击政敌之实。专制政体下政治权力制衡的缺失是政治化惩贪产生的根本原因,官员多贪贿的事实及政治斗争的需要是政治化惩贪产生的直接原因。政治化惩贪对传统中国惩贪实践整体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表现出选择性办案、选择性不办案、用刑畸轻畸重等特点,惩贪的效果由此大打折扣,而传统中国的政治斗争也因此更趋激烈复杂。  相似文献   

10.
清初的康熙皇帝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少有的开明君主。他在位期间,特别重视整顿吏治,发展生产。他曾多次讲道:“每念民生之休戚,由于吏治之贪廉”。在整顿吏治方面,康熙帝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严格官吏考核制度 明代的官吏考核制度分为考满与考察两种方法。考满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种;考察则有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不谨八种。清代基本上继承了明代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只是从考察中分出了京察、大计两法。历俸三年考满,对在朝京官和地方督抚的考核为京察,对地方其他官员的考核称大计。顺治至康熙初年相当长一段…  相似文献   

11.
谢宪 《政府法制》2009,(16):35-36
退休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而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官本位”之国,所以古代退休制度主要也就是官员的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王戡 《政府法制》2014,(25):48-49
古代御史制度高度依附于中央权力,或者说皇帝的权力。但无论哪个朝代,那些来自监察院,被称为御史,或者在戏剧里被称为八府巡按的监察官员,都很难真正解决贪腐问题。历史学家吴晗曾说,“一部二十四史充满了贪污的故事”,此话固然不假,但是五千年的贪污史也是五千年的反贪史,中国人还是发明了许多反腐惩贪的制度,监察御史制度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3.
直觉思维是中国古代立法特有的思维定势,注重法律与天道、人情的贯通是中国古代立法直觉思维方式的典型表征.中国古代立法将法与阴阳之道、五行之道、仁道相贯通,并在具体法律制度的设置上将亲情、情理法律化,使法律人性化.从对法与天理、人情的整体全面把握中分析寻求法律之"道".  相似文献   

14.
元代在继承前代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少数民族政权的特点及当时的社会实践,建立了中国古代法律史上独具特色的监察法律制度。本文从元代监察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监察法律制度的建构以及体现于其中的创新与变革等诸方面论述元代监察法制,得出结论:元代监察法律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监察法律制度的真正成熟。  相似文献   

15.
监督,《辞源》释为“监察督促”。监督一词最早出现于其《后汉书·荀彧传》:“臣闻古之谴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所以尊严国命而鲜过者也。”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兼有治官、监督、制衡、检察、弹劾、惩戒和教育之效能,体现了监督之意。从监督的意义上看,不难发现古代的监察制度与当代的检察制度存在一定的渊源联系,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法律思想的发展状况又因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  相似文献   

16.
聂鑫 《法律科学》2007,25(1):158-164
盐政制度是古代中国重要的财政制度,盐政收入是古代中国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盐政之弊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盐政史,关于盐政的批评从汉武帝以来从未停息,尽管在政治现实上政府的财政需要压倒了批评之声.中国盐政制度化于汉武帝时期,经过两汉六朝的反复,隋唐五代的探索,最终定型于宋元明清.重审中国盐政制度变迁的历程,我们很难认为制度在进步,盐政之弊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盐铁论终成空论.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后,短短一年多,数十名高官落马,中央反腐决心清晰可见。叫好的同时也要警醒,决心能成就一时之效,完善制度方可长治久安。反腐不仅需要自上而下,也需要自下而上。反腐需要动力和制度建设,而公众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反腐倡廉工作不是一场战役,也不是一次运动,而是要扎根于社会,根除腐败的社会土壤。因此,反腐倡廉根本出路是鼓励全民参与。“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只有充分实现公众的表达权、监督权,人民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才会提高,反腐成效才能提高。同时,反腐倡廉取得成效的根本标志是清廉文化扎根在全民心中,整个社会形成“人人不贪,人人反贪”的好风气。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官员从“不敢贪”向“不愿贪”、从“不愿贪”向“痛恨贪”转变。各种形式的腐败就如同在云开雾散、太阳普照之下的黑暗一样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18.
李郁 《政府法制》2010,(23):15-17
中国5000年文明史,有无数让人自豪的文明成果,但有一点说来让人气短,那就是吏治不佳、贪墨不绝。5000年里,反腐倡廉至少3000年,但始终是屡反屡贪,边反边贪。有学者评价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二十四史,其实就是一部贪污史。”这话有点极端。如果中庸地说,应该是:一部二十四史,其实就是一部反腐倡廉史。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古代国际法之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古代国际法之存在孙玉荣国际法,是以国家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国际法?对此,专家学者意见不一。欧美学者大部持否定意见,只有少数持肯定意见。中国当代的国际法学者中,很多人也否认中国古代有国际法。本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很多官员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运、财运寄托于上天和神灵的庇佑.奸佞、贪浊的官员,因其内心空虚无聊、忐忑不安,对前途毫无自信,故对鬼神之事尤其迷信. 古代官场禁忌多 出门之前翻历书选日子,乃是古代官场普遍现象,今人不会觉得奇怪。不可思议的是,古代官员接到任命,前去上任,要避开几个月份,过了这几个月,方能到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