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法益学说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益学说在我国主要有权利说、秩序说和环境利益说,这些学说在揭示环境犯罪本质方面都存在不足。环境法益学说应遵循三点要求:环境法益必须成为刑法学的基本范畴,必须体现环境犯罪的特点,必须协调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据此,环境法益新说———环境生态法益作为环境刑法的法益是比较适宜的,它体现了生态环境作为生态体系维持其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和发展对人类永续繁衍、发展的价值,具有社会性、客观性、全球性以及其被衡量方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不断加剧,生态安全日益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生态安全是指一国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其目标是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秩序。在环境法中确立生态安全原则,不仅是环境法扩展法律秩序价值的必须,也是由我国日益恶化的生态安全状况决定的,具有价值上和现实上的双重合理性。在环境法中贯彻生态安全原则,需要从环境法理念的改进、环境基本法的修改、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方面着手。同时,还应注意环境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对制度保障尤其是对法律制度的回应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法律的回应中,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生态化变革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法律生态化的过程典型体现在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向之中。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向就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原则对法律进行变革。本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以环境法的生态转向为视角,主要从以环境伦理为理念,生态文化的"规训"为方法,生态学复合生态系统为结构等三个层面的多维视角对环境法如何实现生态化转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独立的环境法益是否该当,争议较多。修正的环境法益理论认为基于传统环境功利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上“完备”的环境立法还缺乏独立的环境法益的保护。生态的环境理论基于自然存在的客观性认为生态的伦理学是“生态”(自然存在)与“伦理学”(社会性存在)的结合,在该结合体系下,人处于自然序列而非当然的“统治者”。如此一来,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存在便只需要法规范的认可了。  相似文献   

5.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立法的无奈和困惑 ,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以往价值理念、人类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反思 ,于是在反思和批判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基础上 ,形成了以自然的固有权利为价值观的环境伦理学和生态价值观念 ,并使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现代环境法具有整体的生态伦理基础和生态价值观 ,从而使现代环境法实现“革命性的价值变迁” ,促使人们更加自主、自觉地承担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实现人类与资源、环境的持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法律的人性预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必须注意区分法律的人性预设与伦理道德的人性要求,二是必须基于对现实客观的人性标准的认识。作为法律的环境法的人性预设既应区分“环境法的人性预设”和“环境伦理的人性要求”,又必须准确把握现实人的人性标准。以这样的基本要求为工具审视环境法理论界的“生态人”理论,就能看出学者们共同采用了“应然模式”,没有注意区分“环境法的人性预设”与“环境伦理的人性要求”,且普遍存在不忠实于现实人性,不符合环境法人性预设的基本要求。所以,现阶段不宜直接将“生态人”作为环境法的人性预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环境法的价值梳理出生态中心主义理念,并对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两种理念做以评述;同时,倡导在生态中心主义理念引导下来探究环境法的基本价值。最后为我国环境法的研究提出从经济人向生态人转变的理念借鉴,又提出环境法价值研究中应认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环境侵权与环境侵害的概念诠释是环境法学界的一个重要命题。两者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逐渐明确化,印证了环境法的发展脉络和原则变化。环境侵权与环境侵害是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前者是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注重结果的环境保护,而后者则是基于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注重预防的环境保护。环境侵权应该是民法领域对环境保护的手段,而环境侵害则隶属于环境法领域。两者的并存,说明了环境保护既需要环境法,同样需要民法等其他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9.
如同其他部门法一样,环境法也有自己的价值,但不同的是环境法的价值一直备受争议,不同的发展时期环境法的价值也有所不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是全人类的环境,而不是某一个人的或者某一个国家的环境。环境法的价值经历了“人本主义”、“生态中心”、“可持续发展”等思想。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我们不能,也没有资格采“迫害”这个环境。我们唯一必须要做的是在环境承受能力之内来发展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0.
环境法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规范人类环境行为的法律规范,是解决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环境法理念的发展和更新不但决定着环境法的目的、原则,也间接影响环境法的内容体系,是研究环境法不容忽视的内容之一.本文拟就环境法理念的历史发展和变革入手,分析各种理念的历史由来、对环境法的影响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在环境法理念发展沿革过程中环境法目的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各国相继产生了应对环境问题的法律体系。由于各个国家的法律传统、法律文化的差异 ,导致了它们在构建环境法律体系以及环境法学科研究方法上的分立。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三国环境法发展的不同模式 ,期冀从差异中找差距以构建更为行之有效的环境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是我国环境法本土化不可或缺的本土资源,又尤以儒道墨法四家的思想最具有启示性。其中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整体性,不仅是环境法学"主客一体化"理论之源,对环境立法及其价值追求也具有重要启示;道家"道法自然"思想可视为自然法思想,如果将"道"和"法"理解为规律和法律,则它意味人类应按自然规律进行环境立法;墨家"兼爱交利"思想也颇具有生态智慧,前者意味环境法应以爱护自然为情感基础,后者则揭示了蕴藏在这种情感背后的动机;法家思想中也不乏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之处,而其"一断于法"思想以及严格执法态度,对改变当前我国环境执法的现状亦有启示。挖掘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并从其中获得启示,将改变我国在环境立法上移植西法的现状,以中华生态智慧之光推动世界环境法发展。  相似文献   

13.
欧盟环境法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欧盟环境法在法律体系、主体、强调环境法治和重视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特点 ,介绍了欧盟环境规划和环境标准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重点阐述了欧盟范围内个人和单位在环境法方面的主体资格、欧盟环境立法的民主机制及欧盟成员国环境法的趋同化趋势。认为重视和加强对欧盟环境法的研究 ,从中吸收其有益经验 ,对于发展我国的环境法、正确协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环境关系、正确处理中国与欧盟及欧盟成员国的环境贸易关系、促进中欧环境贸易工作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部门法,"环境法"比传统的"环境保护法"称谓更科学;"环境法"应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生态利益中心论"不妥当;环境法调整环境保护关系,而不是调整所有"与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环境法通过调整人与人的行为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直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法本质问题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基本理论问题。相对于传统的法律性质公、私二分的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基于部门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位阶的不同,对部门法进行多层次的本质分类是一个可行的分析路径。部门法首先依其在社会中的基本价值取向的不同分为社会政治秩序法、社会经济秩序法和社会保障法三大类型,环境法属于经济秩序法。作为现代环境问题的法律制度应对,环境法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维护生态安全,是为维护生态安全的社会经济秩序法。  相似文献   

16.
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不断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环境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就促使环境法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同趋完善。为此本文深入探讨了环境立法体系、环境立法体例和环境权利体系三方面的内容 ,以求对环境法的不断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的整体环境观是对自我中心环境观的超越。这种环境观认为环境是具有整体性、有限性的自然对象,环境既具有绝对有限性又具有相对有限性。用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环境法学知识体系建设,应当建立环境单元、人天关系、环境总行为、环境共同体等环境法学新范畴。用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环境法建设,应当明确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环境法的基本立法目的,明确创设保护环境的普遍责任原则,完善总行为控制制度、环保区域合作制度、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环境危机主要是由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一般具有三种属性,经济属性、生态属性、精神属性。以前人类的活动只关注环境的经济属性而忽视其生态属性、精神属性,单纯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环境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其基本理念是保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按照传统的法学观点,制定和实施环境法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环境的外在价值,确认和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因此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关于环境的社会关系。但是,环境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统一的,两者存在共损共荣的关系。承认和保护环境的内在价值对于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维护其他物种在自然法则面前的平衡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应该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的最好方法是承认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条、环境法的功能、环境法的现实作用、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环境法律规范的性质、现实的环境立法七个方面对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关系的论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证。  相似文献   

20.
国际环境法在 30年的时间里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 ,是因为全球环境的恶化、国家主权独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等理论和现实基础。但国际环境法的发展有其难以逾越障碍 ,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国际环境法实施的艰难、国际环境法律责任的承担等。通过加强法律的实施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接轨、经济手段、WTO规则等对策来推动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以解决国内环境法所不能解决的国际环境问题 ,实施全球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