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认真总结驻村帮扶、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经验,全面推行民心党建"十颗心"驻村工作法,切实做到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真帮实促。今年以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认真总结驻村帮扶、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经验,结合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需要、新常态下推进精准扶贫需要、新阶段锤炼党员干部作风需要,全面推行民心党建"十颗心"驻村工作法,要求"第一书记"、驻村干部驻到村里要安心、学习实践要虚心、制定规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7,(3)
<正>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群众的小康生活牵动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第一书记"是承上启下的纽带,上接政策,下拴民心,发挥着重要作用,更需提升多种素质。"第一书记"要有"最强大脑"。作为"第一书记",必须把镇情、村情、民情这些信息留在心中、印在脑中。全镇规划什么,本村适合发展什么,哪户人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书记"既是任职村的"外来人""主政者",又是派出单位的"特派员""出使者",身份的多重性决定了工作中必须践行好"三严三实",摆得正位置、把握好分寸、履行好职责,以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群众、取得实效。既要身入,也要心入。按照规定要求扎实驻村,既是对"第一书记"任职的基本要求,也是"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4.
开篇的话实现全面小康,重点、难点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关键在"头羊"。当前,我省有1.5万多名"第一书记"活跃在农村扶贫一线,肩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使命与重担。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在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下,"第一书记"进村后迅速转换角色,他们以村为家,深入农村了解实情、难题,急群众之所需、想群众之所想,一方面找寻贫困  相似文献   

5.
<正>为着力解决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做群众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织金县将"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村干部培训计划,定期对该县选派的413名村"第一书记"和县直及以上驻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履职尽责能力,引导他们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和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新时期各地扎实推进"第一书记"工作,重点针对软弱涣散村、贫困山区、偏远乡镇等,选派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发挥带动作用,帮助整顿转化、脱贫致富。"第一书记"担负着组织重托、民生使命,关键要当好"三员"。要抓班子、带队伍,当好"领航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软弱涣散村,往往班子不团结,党组织战斗力弱,优秀村干部不足。要采取"望、闻、问、切"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8月底,我省下派1.5万多名"第一书记"奔赴农村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他们以村为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主心骨"。为了给广大"第一书记"一个吐露心声、交流学习的空间,也给群众一个近距离了解"第一书记"的渠道,2016年1月1日—4月30日,四川党建网推出了面向全省的"‘第一书记’的心里话"大型投票评选活动。3月,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全媒体中  相似文献   

8.
时磊 《党员干部之友》2013,(4):F0003-F0003
3月12日至17日,山东省省直单位选派的586名第二批"第一书记"培训班在临沂举行,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高晓兵出席并讲话。高晓兵部长强调,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要在第一批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善于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着力强班子、育骨干、带队伍,当好农村党建工作队;积极理路子、破难题、促发展,当好脱贫致富的服务队,确保第二年的工作有深化、有提高、有突破。  相似文献   

9.
正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是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创新实践。2012年以来,山东省从省直单位连续选派三批"第一书记"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创新实践。2012年以来,山东省从省直单位连续选派三批"第一书记"到村任职。4月16日至22日,山东省直第三批"第一书记"培训班在临沂举行,共有587名"第一4名"第一书记"参加了培训,现编发部分"第一书记"的体会文章,以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以来,日照市选派的300多名"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凝心聚力为村里谋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基层党员群众好评。面对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面对基层出现的新问题,"第一书记"做好下步工作,必须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境界,二是能力,三是作风。提升思想境界,担当为民服务的"第一责任"。境界问题实际是信念问  相似文献   

11.
去年8月底,我省下派1.5万多名"第一书记"奔赴农村脱贫一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他们以村为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主心骨"。今年3月,本社与各市(州)委组织部联合,在四川党建网、党建视点微信公众号启动了"身边最美‘第一书记’主题宣传活动",旨在激励他们在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中创造新业绩。为此,本刊开设专栏,同步刊登各市(州)在活动中由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票选出来的"最美‘第一书记’"。"身边最美‘第一书记’主题宣传活动"首站在巴中市举行,全市在699名"第一书记"中,以县(区)为单位选拔了15名优秀"第一书记"参与评选活动,通过本社官方微信号"党建视点"进行投票。投票从3月1日启动,到3月15日截止,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热烈关注和积极参与。最终按票选结果产生了5名巴中市"最美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2.
第一书记既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责任。农村是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和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广大第一书记肩负沉甸甸的政治使命和脱贫收官的责任担当,要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做好驻村帮扶各项工作上来,答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等的"综述题",交出一份组织满意、群众高兴的"新答卷"。一线坚守要"雷打不动"。在农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可避免要面对人手、资源相对匮乏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5,(12)
<正>近年来,选派优秀机关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各地广泛展开,成为基层治理方面的大胆尝试。"第一书记"下乡驻村在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等方面都担负着重要使命,想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仅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更要能扑下身子、真正融入其中"干"起来。要埋头苦干,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决心。"第一书记"下乡驻村,远离熟悉环境、远离家人,工作和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为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我省选派了1.5万名优秀机关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任职"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大都来自县级以上机关,他们利用创新的理念,因村施策并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帮助村"两委"精准扶贫,抓发展、摘穷帽,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开展和一系列禁令相继出台,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极大转变,"门难进、脸难看"现象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治理。但我们必须看到,"门好进、脸好看、事却难办"已成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一种现象,严肃治理就要敢让不为干部"下课"。治理不为干部要请群众当评委。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干部是否为民办实事,群众最有表决权。要请群众当评委,为干部作风情况、办事效率打分,给不为干部亮红灯,要让群众愿意当评委、乐于当评委、善于当评委。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花溪区选派七个区直部门领导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下基层做什么?一是摸底调查,吃透村情;二是破解瓶颈,转化升级;三是总结经验,形成机制。要摸底调查,吃透村情民意。让脚上多沾点泥土,心里多沉淀点真情,多把精力放在走访贫苦户、困难党员等特殊群体上。常与他们拉家常,找准存在的差距,摸清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村里和群众办一些实事难事,以实际行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和  相似文献   

17.
正坑洼不平的烂泥路不见了,房前屋后是水泥硬化的路面;自来水管一直通到家门口;连片的产业基地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这是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09名驻村"第一书记"到岗后,给农村带来的新景象。务川是全国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一,发展较为滞后,贫困面深,同步小康责任重。为此,今年省、市、县选派109名机关干部到全县各村担任"第一书记",为村民想办法、"出点子",帮助群众致富。  相似文献   

18.
<正>理清思路凝聚力量,扑下身子带领群众真抓实干,"第一书记"挑起了引领后进基层党组织转化升级,带领群众脱困致富的大梁2015年4月24日,得知自己将被下派到牛石镇邓坪村担任"第一书记",沙湾区牛石镇党政办干部李建乐一晚上都没有睡着。"我有些担心。"28岁的李建乐认为,自己虽然于2013年底经过双向选择成为联系邓坪村的村干部,为村上做过一些基础性工作,但毕竟在村里工作的时间太短。经过一晚上的思想斗争,李  相似文献   

19.
<正>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这场攻坚战中,由各级党委、政府选派到基层挑大梁的第一书记队伍,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振兴发展的"雁阵",肩负重托,备受期待。如何更好地发挥第一书记的头雁作用,各地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一年多来,双鸭山市委不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的相关要求,而且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在"全"上做文章,在"实"上用力气,在"细"下功夫,对于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  相似文献   

20.
胡振刚  李振华 《党建》2014,(3):49-49
正广东省茂名市积极创新基层宣讲工作,建立"一村(居)一宣讲员"工作制度,与群众面对面接触、零距离宣讲,把中央精神送到了群众身边。建队伍接地气,开通中央精神进基层的"直通车"。茂名市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既熟悉政策又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组织全市1889名挂任村(居)党组织"第一书记"和400多名大学生村官担任宣讲员。列入考核范围,明确要求"第一书记"每人每月在所挂任村(居)宣讲不少于1次,大学生村官每人每月在所工作村宣讲不少于2次,打造了一支"宣讲常备军"。出新招增灵气,讲活老百姓爱听的"故事会"。宣讲员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内,变过去"你说我听"单向灌输式宣讲为"我听、我问、我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