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面临新形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上涨到新高度,引发许多新难题: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升级换档",需要新的体制安排,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脱节,政府与市场关系需要科学把握等;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创新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下的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扩大群众自主参与机制,优化服务方式,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体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4—202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涉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的中央一号文件为研究样本,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法、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内容涉及6个范畴,涵盖15个主题。总体来看政策发展经历两个阶段,划分标准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提供,政策演进逻辑呈现政策实践时长与国家干预程度反比关系的状态,演进阶段主要呈现由采取单一的强制性政策工具的均等化强制策略到以自愿或混合性政策工具为主、强制性政策工具为辅的均等化混合策略的有序过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建立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空间正义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根据资金支出效率精准优化财政资金的分配、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差异性供给、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乡村治理机制等方式,推动产业融合、人口融合与文化供给方式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面临国家层面的制度困境,还遭遇地方层面的制度障碍.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比重偏低、权责分工模糊、财权事权失衡、立法层次偏低、供给标准缺失,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共性制度困境.而基本公共服务筹资渠道单一、公共资源城市偏向定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单一、民众创收增收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殊性制度困境.只有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法制,规范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方能顺利推进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在于对全体社会公众的生存、发展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是:基本民生性服务均等化、公共事业性服务均等化、公益基础性服务均等化、公共安全性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突出问题是歧视性供给,必须在法制化、主体广泛性、优惠合理、现实性、收益均等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供给质量及其供给效率实施刚性问责,是党和国家持续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问责机制整体上处于软约束状态。问责主体单一、问责对象模糊、问责内容狭隘、问责程序失范等,是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问责机制客观存在的现实困境。为此,我国应该紧密围绕"谁来问责、向谁问责、问什么责、如何问责"这四个重要领域,从合理构建问责主体、清晰界定问责对象、明确规范问责内容以及建立健全问责程序等四个维度,对当前基本公共服务问责机制进行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6.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以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但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仍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而且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凸显。因此,既要着力扩大公共服务,又要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厦门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落实措施的九大建议:即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范围,构建均等化的实施操作机制;编制规划、按阶段推进,构建均等化的实施目标机制;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构建均等化的有效服务机制;完善财政制度体系,构建均等化的实施效率机制;实现多元化主体供给模式,构建均等化的供给水平机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均等化的供给效率机制;完善法律规章制度,构建均等化实施的法律保障机制;实现区域间、城乡间制度统一,构建均等化的互促共进发展机制;加强和规范区与区间的合作和竞争,构建均等化的地区利益协调机制,以期为厦门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有效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改良消费习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其消费意愿,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需求是其运行机理;而构建“城镇化”国内需求创造机制、“同步化”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三心化”的消费环境优化机制和“多样化”的有效供给机制是其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都把岛内外协调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攻坚解决。当前,应该从厦门依然处于二线城市的市情出发,推进岛内外在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在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基础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岛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调的是底线均等,不是无差别、无优先次序的同一,必须减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财政投入的依赖,探索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标准化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H省G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实践分析表明,推动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促均等化,须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因地制宜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性实施标准;组合运用新建、改建、扩建、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创新服务供给方式,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新视角:政府与社会分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与社会分担机制是解决日趋严重的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的有效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但面临着许多障碍。通过政府承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职责、实现公共服务决策与生产的真正分离、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和构建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可以创建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政府与社会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2.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当前,乐山市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还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失衡、供给区域失衡的问题。为此,应以创新为动力,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国家战略有机结合;以协调为标尺,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以绿色为方向,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从"保障基本生活"向"生态宜居"发展;以开放为手段,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共享为目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3.
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政府在整个系统工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最终取决于政府体制上端的制度安排。为此,我国政府应该从公共服务理念、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公共服务主体体系、公共服务运行过程以及公共服务安排方式等五个维度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改变农民最少受惠者地位意义重大。如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在梳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法治体系,供给主体,需求偏好表达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公共财政制度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都有所提升,但供给不足和配置不均等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与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仍十分明显。由于自然的、地理的、历史的、现实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特征明显,因此,实现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条例》或行动框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不断增加基本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明确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责、加强西部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治理机制,在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实现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6.
财政保障机制与模式创新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环节。经济新常态下财政增速下滑将给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带来挑战。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普遍存在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性问题,区域、城乡、人群保障不均,财政投入效率不高。本文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浦东新区的实证分析,建议通过明确和细化基本公共服务类别和项目,鼓励政府保障向政府购买转变,分类确定基本公共服务财政分担机制,培育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供给主体等方式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保障机制与模式探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制度绩效即社会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使用2006~2015年29省的面板数据,测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绩效,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制度绩效最好,城乡基本公共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制度绩效缓慢上升,而城乡基本公共设施均等化制度绩效却逐年下滑。要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绩效,必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理念、制度体系、推进机制与支撑保障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治理理念的变革为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提供了以人为本、有限政府、依法行政、权责对等的基本指向。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又面临着艰巨的攻坚之困,而政府能力建设是熨平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难题的最为重要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9.
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并进行简要评述,可以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文献铺垫。文献梳理发现,国外直接研究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文献几乎没有,但他们对人口迁移一般规律、分权与财政均等化、人口流动与公共服务供给相互间的影响以及公共物品和社会福利的多元混合供给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给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一般社会性状描述及其与户籍人口的对比、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政策的变迁及背后的利益博弈等方面,并对部分城市和地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均等化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问题,折射出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尚未完全实现,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改进。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内涵与特点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须注重农村特定性、城乡均衡性与农民群体效用性。质量改进须以民生保障为目标,满足公众需求,并积极提升公众满意度。针对目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短缺与制度障碍状况,可从农民需求表达机制、服务供给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质量监测机制、财力保障机制等方面寻求相应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