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峒是黎人社会的基本组织,在黎人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黎峒与合亩、村庄、峒、世家大族和封建政府等相关社会组织关系进行研究,以便全方位地了解黎峒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
烟雨峒中     
韦佐 《当代广西》2006,(15):56-56
那时,杨梅还在峒中的街边和山岭上青涩着;白天里你认不清一二十米开外的树,因为雾很大。还有雨,比雾湿重的烟雨。抵达边镇峒中,必须穿越桂西南橡胶林的鹅黄,八角、肉桂树若有若无的烟似的幽香。一途的村庄出没在影子一样的绿林里。向前,公路两旁的一座山冈高过另一座山冈。当车窗边的大雾渐渐地浮到半空上,当车子驶进小街,当你的视线里随时出现三三两两戴锥形葵笠的越南妇女时,同车的人会告诉你,那个叫峒中的小镇到了。荔枝树淡黄的花枝年年依期开放。英雄的木棉树余下的三两枝花停留在半空中,仿佛在小镇没有完全回暖之前,它们会一直挂下去…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在《边城》里描绘了一个和谐融洽的湘西茶峒社会。构成这个社会的主体是那些生活在偏僻穷乡,身上都保持着勤劳质朴、热诚宽厚、重义轻利、扶危济困古朴遗风的平凡普通的生命个体。今天我们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边城》给我们的启示是:虽然时代不同,但是生活在茶峒社会中的普通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真诚、善良、互爱的品德正是我们当代社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4.
鹤峰峒茶引     
李传锋 《世纪行》2010,(5):43-45
<正>你喝过故乡的茶吗?故乡的茶是最有滋味的,它可以喝出儿时的记忆,喝出漫山的翠绿和遐想,喝出无尽的亲情和故事。我的故乡,地处武陵山余脉,傍三峡,近洞庭,山高林密,气候温润,百草为灵,土壤富硒,盛产峒茶,绿茶最优。文献记载,土司茗贡已近千年,百姓每日必饮,赋客禅师  相似文献   

5.
“陇峒”(loengz doengh),汉语记音为“依侗”、“侬垌”、“隆峒”、“陇端”等。陇(10engz)或依(noengz)在广西南部壮语里有“下”或“去到”之意;而“峒”(doengh)是指山间有水源、河流或灌溉系统的平地。壮族是聚峒而居的民族,一个或几个自然屯即可成为一“峒”。峒后来发展成为壮族的行政单位,正如明代邝露《赤雅》所言:“壮人聚而成村日峒,推其长者为峒官。”壮族的公共活动常以“峒”为单位举行,如岁末年初的酬神活动“斋峒”、“斋那”,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下旬至7月初,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城区普降暴雨,造成峒河街道辖区内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方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18日上午,由于峒河及文溪河上游邻近县市河水洪峰袭来,吉首市峒河及文溪河水  相似文献   

7.
峒场巨变     
韦复兴 《当代广西》2008,(20):53-53
桂西北的大山延绵巍峨,这山托着蓝天,那峰吻着白云。在崇山峻岭之间,星星点点地分布着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淡淡的炊烟从山脚处上升,和着若隐若现的山风弥漫,在寨前舍后转悠宛如陀螺……这里仿佛是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我的家乡就在这崇山峻岭之间的东兰县一个壮族小山寨里,在家乡,人们习惯把这样的山寨称为峒场。  相似文献   

8.
一 款与款词 侗族古代有一种叫做“款”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起源于何时,人们已经记不清楚了。若问诸于民间,或说那是上辈老班子留给我们的规约礼俗,或说早在张良张妹的时候(兄妹结婚时代)就有了。在《开款款词》里的第一句话便是“张良定规在前,张妹定约在后”,可见侗款的历史是很古老的。在汉族的历史文献里,最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了关于“款”的记载,如宋·陆次云《峒溪纤志》云:“各峒(番欠)血誓约缓急相救曰门款。”宋·朱辅《溪蛮丛  相似文献   

9.
悠悠霍童溪     
林思翔 《政协天地》2015,(Z1):92-93
源于屏南的后垄溪与金造溪款款东流,来自周宁的桃源溪与川中溪一路南奔,四支"劲旅"在进入蕉城境内洪口、外表地段时,交叉相撞,彼此交融,这"四合一"水流的强大冲力,如同一支神奇的巨手在混沌初开的天地间雕山琢地,荡开了一片宽阔的水面,滚滚流水,奔腾向前。蕉城的母亲河——霍童溪就此发端。泛舟溪上,但见两岸青山次第开,一溪清水绿于苔。岸边犹见鱼翔底,远处鸥鹭踏水来。李白笔下"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情  相似文献   

10.
谢东莉 《前沿》2014,(13):189-192
在黎族的社会文化中,始迁祖是黎族峒寨祖先崇拜对象的起点。峒寨始迁祖先迁移的原因有自然灾害、战争、家庭矛盾、游耕生产、仇杀“避鬼”等多个方面。黎人对始迁祖先崇拜从形态类型上可以分为始迁远祖崇拜、始迁近祖崇拜两种,人们对其的信仰已经超越了黎族家祖崇拜中对“祖先鬼”的信仰局限,把其作为神圣的力量进行看待了。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是一个以汉文化为主的地方,但青龙洞古建筑群并非完全是汉文化的成果,它不仅具有苗族的吊脚楼建筑元素,而且还凸显着侗族建筑的三数文化、三角数文化元素及"天人合一"的宜居环境理念。体现了多民族聚集区多元文化共生发展、相互借鉴、和谐相处特点,是夷夏交融的地方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为民族建筑艺术增添了亮丽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