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生本位"研究视角下,以大学生为主体,从高校辅导员的立场出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路径,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窦玮 《学理论》2011,(10):250-251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知识建构中"情境"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强调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完成认知建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从情景创设、小组合作、桥梁搭建、任务设置、展示与反思等环节入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赫勒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自在的对象化"领域来界定日常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常生活的一般图式,这为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要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遵循日常生活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把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具体的日常生活有机融合,转化为学生的"日用常行",使其沉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自在而不自觉。要注重从创设符合学生日常认知的具体形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尊重学生的利益诉求三个维度来寻求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工实习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学徒式训练"阶段到"学校专业教育"阶段,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认知学徒制教育模式将传统学徒制训练和学校专业教育有效连接起来,能够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知识与在实务工作中的运用联结起来。基于认知学徒制的基本框架,从内容、方法、顺序和社会性四个维度探究认知学徒制对社工实习教育的运用,有助于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社会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途通过过程教学策略的探究,以利于提高学生认知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辅助数学实验,再现结论的探究过程,引发认知冲突,暴露数学思维活动过程,最后通过设计探究性的问题,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中那种外部机械的灌输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5)
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高职英语教材内容特点,探索学案导学"六步法"教学活动在高职阅读教学内容上的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实践证明,学案导学"六步法"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提高综合英语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董杰 《学理论》2013,(6):171-173
"情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与"境"的有机统一。情境的内在特性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图和注意,为学生的效能挖潜提供具体特定的环境给养,驱动学生的知能有效迁移,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平衡发展。深刻把握情境的教学价值,对于推进"教"与"学"的深度融合"、知"与"情"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我校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切入点进行了改革。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梳理、提炼和强化教材中有关"创新"的内容,使学生对"创新"有更清晰与深刻的认知。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推行研讨式教学等有利于激活、释放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评价方式上,合理设计开卷、讨论、社会实践等着眼于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再以唯一标准答案为尺度的评价方式。通过上述改革,使教学实效得到改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8)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详细论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这对于当今教育教学的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育中,教育目标应改变传统的知识累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育关键则应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教育角色方面应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内容方面应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学生认知阶段发展;教育过程中应不断打破学生已有认知平衡,帮助学生建立新平衡。  相似文献   

10.
胡雅萍 《学理论》2013,(8):223-224
面对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严重失衡的营养不良的教学现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价值教育迫在眉睫。教师应始终把价值教育寓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建立横向师生关系,对教材进行合理设计和运用,做到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价值教育对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使教学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高职院校宣传工作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抓住育人的魂,强化引领的决定性作用,要"动一发而牵全身",要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学生信仰缺失、不懂感恩的迷茫期,为其成长、成才指明方向,如路标、像灯塔,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唤醒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让学生在学院创造的健康环境中,成为自己身体、情绪、认知和精神的主人,从而  相似文献   

12.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是以教师的"教"而展开的,建构主义教学则是以学生的"学"而展开的,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与灌输者,强调教师的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大学语文教育环境中建构他们的知识体系,实现意义建构。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视角,关注建构主义教学观,在阐述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旨在建构适合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管雯 《学理论》2013,(29):272-273
"还原现场"的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眼光,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观照,从而真正实现现代文学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政治正义认知的历史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关于政治"自然正义"性和 "血亲正义"性的政治正义认知,虽经春秋战国时期理性精神的冲击与洗礼,却仍然被秦汉以后的政治正义认知所建构着.中国传统政治正义认知的历史建构深受早期文化的影响,其历史建构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夏商周时期关于 "时间"与"空间"的政治正义认知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以人的道德理性治世"的政治正义认知、道家"道法转关"的政治正义认知和法家"用政治囚禁社会"的政治正义认知纷呈与对峙的阶段;秦汉以后的"文士"与"官吏"合而为一的政治正义认知阶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开放答案式问卷调查大学生对"教师"和"学生"的理解,结果显示:对教师群体基本持肯定态度,但呈现出对教师角色认知多元化、淡化崇拜、期待特殊的朋友关系等特点.这些特点,是时代特点在当代青年身上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数据,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前教育获得的影响以及学前教育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学前教育获得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关,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其子女更可能接受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个体能力的发展存在长期效应,与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相比,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在认知能力(认知测试得分和学业考试成绩)和非认知能力(自我效能和社会交往)方面均有更好的表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既通过学前教育间接影响个体能力发展,也会对个体能力发展产生独立的直接作用。由于学前教育在个体生命历程中会产生持久影响,因此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保障学前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对缓解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9,(11)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在高校政治课堂上,教学模式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氛围沉闷,缺乏活力等。这些越来越不适合发展素质教育,也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启发式教学是为弥补这一问题而出现的新型教学方法,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是为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思考和学习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公众对科技风险的认知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而公众与不同社会主体往往对科技风险的认知程度和结果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公众与科技专家的认知差异、公众与"专家-企业"共同体的认知差异、公众与政府的认知差异。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科学技术的不同相关主体在科技风险认知中各自的不同特点和利益目标。厘清认知差异及其成因有利于构建科技风险认知差异规避机制,以促进科技战略的实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探索与研究,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建构主义理论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任务型教学法来设计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要做到:课前热身活动;围绕基本概念组织学习;用各种辅助资源帮助"学";在教学情境中评估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作为所有现代民族国家的一种基本象征,国歌被认为具有激发爱国主义情绪和认知、强化国家认同的作用,本文通过设计一场政治心理学实验对此进行验证。实验以国歌音乐情绪(热认知)为自变量、国歌推理认知(冷认知)为中介变量、国家认同为因变量,基于问卷和心理生理测评工具测量了31名中国大学生。相关实验数据证明:第一,国歌与其他正性音乐相比,能够显著地诱发被试的情绪反应;第二,提高国歌推理认知水平有助于增强国家认同建构。同时,实验也发现了一种"反常"现象:被试的国歌推理认知水平和国家认同水平越高,其音乐情绪的波动越趋于平静。这一发现意味着,能够保持"平常心"的冷静听众或许是更加理性和真正的爱国者。可见,如何有效地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国歌的"倾听者",是塑造国家的"倾心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