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报刊和读者的关系是一种自愿结合的我登你看、我说你听的组合。并表现为一种自愿的市场供求,读者在自由地购买或订阅报纸。这中间没有任何的上下隶属、行政约束。一个报纸好看不…  相似文献   

2.
“要”字牌言论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透露的是一股强迫命令之气。一篇好的言论是既让读者接收到一个新思想、新观点,又少用或不用“要”字。  相似文献   

3.
朱岩 《求贤》2009,(6):1-1
中组部《组工通讯》今年第4期刊发了言论《引才的关键是引心》,引起了热烈反响。人才难得。引才不易.引心更是一篇大文章.必须把这篇大文章持续做深、做好。  相似文献   

4.
钻进黑洞时,他是一个返乡农民工。钻出黑洞时,他已经身这千万。黑洞里的十年,他找到养殖娃娃鱼的秘诀:尊重大自然 黑洞之“家”武隆县火炉镇梦冲塘村一座山崖上,有一个径深80米、宽25米的天然洞穴。“哇、哇、哇……”——类似婴儿啼哭的叫声,  相似文献   

5.
新民晚报2003年12月28日刊登的记者王欣采写的通讯《便民浴室还需“添把柴”》,在第十三届上海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一等奖。这篇千字的短通讯是记者饱含深情写出来的一篇佳作。像“洗澡难”这样的事,在眼下的上海并不算新闻,不要说是杨浦区、闸北区等旧房简屋比较集中的地段,即使在黄浦区、静安区等中心城区,不少居民依然有“洗澡难”之苦。但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媒体似乎对这样的“苦情”关注不多,着墨更少。而这篇通讯脱颖而出、“立得住脚”,其基点就在于“情”。  相似文献   

6.
《求贤》2011,(2)
“舆论监督”好理解.是指用公众的言论来监督社会成员的行为。舆论的监督作用通常要通过新闻传媒这一载体来实现。正因为舆论具有如此威力,一些人对它又恨又怕.所以.它反过来又成了监督的对象。对舆论的“监督”.集中体现在对某载体之一——新闻传媒的“监督”,尤其是对批评报道和言论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李登辉分裂祖国的言论,已经遭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同声反对。为了更深刻地揭露李登辉“两国论”的反动本质及其后果影响,我们就“两国论”的出笼及有关问题,采访了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泉先生。记者:李登辉过去虽然也搞“台独”,但他口头上还不得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搞的是“明统暗独”,为什么这一次他要冒天下之大不准,公开抛出“两国论”呢?李家泉:李登辉此次抛出“两国论”,确实与以往任何一次分裂祖国的言论都不同。这是经过一年多时间精心策划的,选择现在这个时机公开抛出也…  相似文献   

8.
王玉堂 《党课》2014,(14):74-75
容人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这是容人的最高境界。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阔。一个人的心胸、气量决定一个人的成就空间;有多大的胸怀,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能装事、能容人、能吃气;既要能容人之短,又要能容人之长;既要能容人之过,又要能容人之功。  相似文献   

9.
1987年从宣传部一踏进报社大门就从事理论党建版和《通讯》新闻月刊杂志的编采工作,20多年新闻从业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写新闻言论一定要注意三忌,因为言论不是上级红头文件,总不能强迫受众阅读,一定要真正在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并在“新、深、活”三字上下功夫,才能在言论上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0.
《党建》1999,(4)
言论、文章类:一等奖(1篇):解放思想没有尽头,实事求是要一以贯之李忠杰(第12期)二等奖(2篇):全面贯彻德才兼备的原则  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严治党系列党课之四 姚桓(第4期)抗洪精神万岁 本刊评论员(第10期)三等奖(3篇):大墙内的忏悔 魏龙民(5期)新科技革命与解放思想 张锡杰(第6期)吸管、电池和我的创作 王兴东(第7期)通讯、经验类:一等奖(1篇):歌吟太阳─—党的光辉照耀西藏高原王锦慧(第7期)二等奖(2篇):“祖国和科学,我心目中的依恋和追求”─—记“863”计划自动化领…  相似文献   

11.
新民晚报2003年12月28日刊登的记者王欣采写的通讯《便民浴室还需“添把柴”》,在第十三届上海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一等奖。这篇千字的短通讯是记者饱含深情写出来的一篇佳作。  相似文献   

1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成语,源于《管子·权修篇》,日:“一年之计,莫于树谷;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终身之计,莫于树人。”在这里,把“树人”视为“终身之计”,既说明育人周期之长,也道出了培养人才的艰辛和不易,所以发展到后来,人们干脆用“百年”来统领和归纳“树人”这一穷年皓首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新湘评论》2006,(12):24-24
《学习导报》应突出“导”字,应在“要言要论”版多刊发省级领导的言论或调研文章,尤其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言论、署名文章等。《学习导报》每期应选取一个主题,并不惜版面强力推出,精心打造金牌栏目,方能在全国省委机关刊物中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4.
《前线》2014,(1):114-115
《王言解第三》是《孔子家语》的一个篇章。该篇通过孔子与弟子曾子的对话,较为详尽、全面地记述了孔子的王道言论。篇中有孔子所说“吾以王言之”,又有曾子所问“何谓王之言”,故以“王言”名篇。所谓“王言”,即关于王道的言论。本篇是有关孔子政治理想的重要文献,以下节选关于“王道政治”思想的段落。  相似文献   

15.
邵丛 《党建文汇》2006,(11):11-11
《北京日报》日前刊登了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的《正确认识选举》一文.这篇文章提出了“选举不是西方的专利”、“实行民主选举符合中国国情”、“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并不矛盾”等观点,被认为是一篇为选举“正名”之作。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历来主张“中国人民要有骨气”、“有志气”、“有朝气”,还要有“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并提倡在这方面要向鲁迅学习。他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这也是毛泽东本人形象的生动写照。打开毛泽东的著作和回顾他的伟大革命实践,总是可以感觉到一股铁骨铮铮的浩然正气扑面而来。毛泽东的“骨气”思想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不迷信任何权威,敢于斗争的“自立”之气。并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同崇拜真理、相信科学相结合,以独立思考的批判态度,向一切权威和“大人物”挑战,为我们树立了“自立”之气的楷模。二、不屈服于任何压力,勇往直前的“自强”之气。如果说,破除迷信是毛泽东“骨气”的思想内涵的话,那么勇于承受压力,在大风大浪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则是他“骨气”思  相似文献   

17.
陈鲁民 《前线》2010,(3):57-57
1940年2月1日。毛泽东曾在延安民众大会的讲演中十分自豪地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委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十没有”确实反映了当时延安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令人羡慕,使人向往。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12,(4):60-60
刘伟第2期的《南风窗》上撰文指出:2000年8月24日.湖北省监利县某乡的党委书记李昌平,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他写给国务院领导的信。在这封信中,李昌平对当时的“三农”危局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概括:“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一“盛世危言”成为世纪之初各界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印象。十余年过去,农业还“危险”吗?总结来看。经过这十余年的发展,就农民问题而言。当前我国农民已无税收负担之苦,却多出了消费之苦、精神之苦。就农村问题而言,乡村两级“集体”之穷并未得到根本改观;相比于城市,农村普遍还不够富裕;农民的收入虽然增长了。但还不能说真正富裕了。  相似文献   

19.
《党员干部之友》2014,(9):58-58
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这说的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志大才疏,急功近利。领导干部如果产生浮躁之气,从浅层次看是一种情绪、一种心理状态,从深层次看,则是为官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教育科研的“平民化”,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也飞入了中小学教师“百姓家”。这从各类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来:一些中小学校每年发表和获奖的论文少则数十篇,多则上百篇,教师论文在国家和省级获奖的喜讯不断。然而,一方面是繁荣,另一方面却呈现“冷落”之势:一是教师本身撰写论文的热情衰减,二是学校管理者和其他不动笔的教师对获奖论文不怎么“感冒”。论文,忽然间很有些“鸡肋”的味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