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直接关系着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区目前有各类在校大学生22.94万人,大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稳定比例在10%左右,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党员比例达30%左右,形成可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2.
张燕 《人民论坛》2010,(10):90-91
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希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不仅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全民法律素养的关键。因此,高等教育中应当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已经成为高校教师所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并就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进行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4.
卢燕 《人民论坛》2013,(11):117-119
农民法律意识是我国法律意识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和区域环境的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法律知识量少、法律信息获取途径单一,法律意识整体呈现表层、模糊的状态.因此,结合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区域特征和农民群体的现实需求,探索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建议和对策是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重视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平 《前沿》2005,(7):118-119
现代社会,大学生犯罪率逐渐升高,说明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十分淡薄。高等院校需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对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低;同时提出了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渴望由此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样对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和平发展将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关键词。文章从人的现代化视角,阐释法律意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并提出培育公民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良好法律意识的途径;认为法律意识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法律意识培育的现实基础,二者是一个互相推进的过程。培育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和努力建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应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让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做一名知法、守法、懂法的先进青年,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律意识现代化的障碍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依法治国成为当今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要求。然而,要实现由传统的人治型向现代法治型社会的转轨,在上层建筑领域,需要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法律意识的继承和改造问题。换句话说,必须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意识的现代化,这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不可回避的一项工作。一、法律意识的冲突当今中国的法律意识,是人类历史富有重要影响力的、完全异质的三种法律文化即中国传统法律意识、西方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融合。其中,由于文化传统的惯性,中国传统法律意识的影响至今仍然客观存在着。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9.
陈建军  邓璨 《前沿》2013,(2):17-18
随着高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大学生对高科技依赖化趋势越来越强.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自控力较差,加上科技道德教育的缺失,已经影响到高校学风建设.因此,充分利用高科技作用,围绕大学生群体高科技依赖化进行针对性学风建设成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群体既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须途径,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大学生寝室群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要通过优化大学生寝室群体结构,建设发展型的大学生寝室群体,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时代,具体到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日常生活的网络化促成了其日常生活的消费化。这一运行机制中,网络化与消费化互为促动,使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身份逐渐向下移动:成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大众,未来的知识工人。大学生们应清醒认识到这一社会角色的转变,只有具备了对自身社会身份的清醒认识与合理定位。才能改变“大学毕业就是失业”的普遍精英主义价值观下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推进大学生群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推进高校大学生群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环境、高校管理模式、法律教育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整体状况不尽人意。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除了改革法律课程教学之外,还应加强大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大学生法律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吕佳 《前沿》2004,3(5):158-159
具备法律意识是当代人才的必要素质 ,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应主要从法制教育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王洪全 《人民论坛》2013,(2):164-165
政治参与是社会民主化提高的重要标志。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高知识、高层次群体,是未来国家事务的管理者,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未来。作为国家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任,积极参与政治有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后备军。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我们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还是有少数人成为了“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甚至皈依了宗教,成为了信徒。对此,学校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同时,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宗教徒的宗教观念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网络失范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虚拟特性让法律、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里几乎无法发挥作用。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引发大量的网络失范行为,具体表现为人肉搜索引擎的集体无意识、权利义务关系的虚拟化、“三人成虎”的言论传播模式、网络色情和网络暴力污染等。高等院校要改革法律教育方式,加强对网络社会的规范和引导,建立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评估和预警机制,全方位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强音。但法治目标的实现要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依法治国是一项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观点整体推进。当前,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同时着手,即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执法、司法的公正化;法律监督的制度化;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朱峰  成斌 《青年探索》2009,(3):8-12,24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民间组织的蓬勃兴起,各高校纷纷涌现的女子社团正成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在繁荣校园文化、倡导社会性别平等、服务女大学生发展、重塑女生群体形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在于大学生对法律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的主动接受和意识性内化。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增强有效的自我保护,对我国的社会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